教師教胄懲戒權合法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0 04:34:00
導語:教師教胄懲戒權合法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教育懲戒合法性必要性
論文摘要:本文認為,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合法性,凸顯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必要性,使教師能夠正確合理地使用教育懲戒權,才能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伴隨素質教育的推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學生為中心”新型教育模式逐漸形成,教師是否擁有教育懲戒權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近期,沈陽l65中學女教師與學生沖突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凸顯了教師與學生關系的錯位,再次將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推上爭議中心,引人深思。作為一名長期從事學生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教育懲戒權是良性教育體制的必要組成部分。只有明確教育懲戒權的合法性,正確合理地使用教育懲戒權,才能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一,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合法性
教育懲戒不是體罰。體罰是對學生給予身體上痛苦或極度疲勞的懲罰,并造成學生身心健康損害的侵權行為,具體包括體罰和變相體罰,即“體”罰與“心”罰。教育懲戒是指“施罰使犯過者身心感覺痛苦,但不以損害受罰者身心健康為原則的一種懲罰方式。雖然教育懲戒與體罰都是懲鍶,都使受罰者感到痛苦,但是兩者存在本質區(qū)別:I、目的不同。體罰為懲罰而懲罰,教育懲戒為教育而懲罰;2、手段不同。體罰的手段缺乏法律保障,教育懲戒的手段受法律保障,并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實施3、產生的后果不同。體罰行為損害了受罰者的身心健康,教育懲戒以不損害受罰者的身心健康為原則,并使受罰者認識錯誤、改進自我。可見,由于教育懲戒與體罰在目標、手段和產生后果上存在本質區(qū)別,教育懲戒是一種不同于體罰的懲罰。目前,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明文禁止體罰行為,但琺律沒有禁止教育懲戒行為,教育懲戒行為具有合法性。
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受法律保障。懲戒是指法律主體基干特別身份關系,為維持紀律與秩序,對干違反一定義務者所進行的管教措施。這種特別身份關系主要發(fā)生在國家機關與公務員、企事業(yè)單位與員工、學校與學生以及家長與子女之間,基于這種特別關系,法律賦予一方有權單方決定對另一方實施懲罰。我國現(xiàn)行《教育法*第二十八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組織實施教育教學運動”、“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等權利,這一法律規(guī)定界定了學校與學生的特別身份關系,賦予學校依法懲戒學生的權力。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職能的執(zhí)行主體,我國現(xiàn)行《教師法》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賦予了教師履行依法懲戒學生的權力,為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提供法律保障。
因此,教育懲戒權是教師擁有的一種合法權力,教育學專家譚曉玉教授將教師教育懲戒權概括如下:“懲戒權是一種權力,它是針對學生違反規(guī)范的行為,基于教師職業(yè)地位而擁有的一種強制性權力,它來源于教師的教育權力,是維持教育教學活動正常秩序、保證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權力,也是教師職業(yè)權利之一”。
二、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必要性
針對教育懲戒的必要性,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強調:“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堅強的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才,能培養(yǎng)學生抵制引誘和戰(zhàn)勝引誘的能力……適當?shù)膽土P,不僅是一個教育者的權利,也是一個教育者的義務”。正如馬卡連科所說,教育懲戒是良性的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客觀要求。教育懲戒權的必要性可概括如下:
1、促進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遵紀守法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學生只有先學會遵守各種校紀校規(guī),走上社會之后,才能遵守各種法律規(guī)范,適應各種工作制度。現(xiàn)階段,我們強調素質教育,提倡尊重學生,維護學生權益,決不意味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的遷就忍讓。對此,教育學家涂爾干有深刻的認識:“紀律經常被人們當成是對人的自然本性的侵害,因為它阻礙著人們不受限制的發(fā)展。這樣的看法有道理嗎?恰恰相反,倘若一個人沒有能力將自身限制在明確的限度內,那么這就是一種疾病的征兆。”因此,對違反紀律的學生要進行必要的懲罰,是促使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良好習慣的客觀要求。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一般而言,“責任”包涵兩個層次的意義:一是指做好分內的事情,如履行職責、完成崗位責任等;二是指如果沒有做好分內的事,應承擔由此產生的不利后果或強制性義務。可見,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必須學會承擔沒有做好分內之事的不利后果,接受懲罰。今天,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人的百般寵愛,剝奪了他們承擔責任的機會,使這些“小皇帝”們往往十分自私,普遍缺乏責任心。此時,學校的教育懲戒更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合理的懲罰比一味地贊賞更能使學生學會負責,懲罰的體驗是深刻的,甚至刻骨銘心,從而使孩子們吸取教訓,踏實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3、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簡單而言,人格是指一個人在成長發(fā)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區(qū)別于他人的、一貫的行為傾向和反應模式,即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所謂“人格不同,猶如其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點。但健全人格擁有一些共性,擁有健全人格的個體都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具備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教育懲戒有利于塑造學生縫全的人格,學生因違反紀律接受懲罰。接受懲戒的經歷讓他們有機會正視自我、改進自我,懲罰的痛苦感受也考驗了他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讓他們真實地了解生活中既有鮮花、掌聲,也有痛苦、失敗,有利于他們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綜上所述,教育懲戒權是教師擁有的合法權力,教育懲戒權的運用有利干促進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并塑造孩子們健全的人格。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懲戒權運用現(xiàn)狀不盡如人意,具體原因如下:1、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不健全。現(xiàn)行《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雖然為教師教育懲戒權提供法律保障,但是沒有明確界定教育懲戒的范疇,模糊了合法教育懲戒行為與違法體罰行為的界限,使學校的懲戒制度嚴重缺乏可操作性,讓教師“投鼠忌器”,無所適從;2、某些媒體的惡意炒作。由于教師教育懲戒權缺乏可操作性,師生關系成為敏感話題被某些媒體惡意炒作,這些媒體缺乏客觀、理性的分析,放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因此,明確、規(guī)范化教師教育懲戒權已成為燃眉之急,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快制定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進一步明確教師教育懲戒的合法性,清晰界定教育懲戒權的范疇,并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將中小學的素質教育納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
- 上一篇:美術寓教于樂教學方式論文
- 下一篇:初三班干部事跡材料
精品范文
4教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