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收養成立條件論文

時間:2022-08-16 04:27:00

導語:特殊收養成立條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殊收養成立條件論文

摘要:收養關系的成立是指收養當事人依照收養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建立收養關系。在世界各國現行的收養法中,考慮到收養是變更身份關系的一項重要法律行為,涉及當事人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關系到社會公益,因而都要求必須符合嫠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收養關系始能合法成立。我國《收養法》第二章規定收養關系成立應當具備一定條件和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否則,收養關系不能成立,收養行為無效。

關鍵詞:收養關系特殊收養條件

特殊收養的條件是相對于一般收養的條件而言,是在一般收養關系應具備的普通條件的基礎上,針對幾種特殊收養關系所作的變通性規定。根據《收養法》的有關規定,特殊收養主要有以下5種,其成立條件各不相同。

一、親屬間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

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是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這種收養的當事人之間本來就是近親屬,相互比較了解,而且存在一定的血緣關系。親屬間的收養,感情基礎相對牢固,并可進一步穩定雙方的家庭關系。所以,《收養法》第7條放寬了這類收養的條件。其放寬之處在于:

(1)被收養人可以不受不滿14周歲的限制,即被收養人可以超過14周歲,也可以是成年人。

(2)作為送養人的生父母即使沒有撫養子女的困難,也可以將子女送養;即使被收養人不屬于生父母沒有能力撫養的子女,也可以被送養。

(3)無配偶的男性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女兒時,可以不受年齡相差40周歲以上的限制。

(4)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的限制。

二、收養孤兒或殘疾兒童

出于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愛心,收養父母雙亡的孤兒或身心有某種缺陷的殘疾兒童,承擔撫養教育和監護他們的責任,社會各方面應當鼓勵這種利國利民的行為,收養法對這類收養的條件相應地予以放寬。除了保護被收養人基本生活條件的要求外,法律對這種收養幾乎未加任何限制。修改后的《收養法》第8條取消了這種情況下對收養人年齡的放寬條款,主要是考慮到收養人的年齡已經由原來的35周歲調低到30周歲的緣故。根據現行收養法的規定:

首先,這種收養人可以不受一般收養人必須無子女的限制。即使收養人已有子女,也無論收養人有幾個子女,只要收養人還有撫養能力,仍可以收養孤兒或殘疾兒童。

其次,這種收養人可以收養兩名以上的孤兒或殘疾兒童,不受只能收養一名子女的限制。但收養幾個子女,要受撫養能力的限制,要能保障被收養人的健康成長。

三、收養繼子女

在現實生活中,繼子女和繼父母在一般情況下并無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而是因生父母再婚而形成的姻親關系。收養法從維護再婚家庭的穩定和睦出發,鼓勵繼父或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母同意而收養繼子女,使他們之間形成完全等同于生父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系,這樣既有利于對未成年繼子女的撫養教育,也可以減少再婚家庭的矛盾。我國《收養法》第14條對這類收養的條件也作了放寬規定,即可以不受除《收養法》第4條第3項、第5條第3項、第6條等條款的限制,具體放寬條件如下:

(1)繼父母可以收養14周歲以上的繼子女,被收養人可以不受不滿14周歲的限制。

(2)由于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生父(母)履行撫養義務的方式事實上已經改變,所以,生父(母)即使沒有撫養子女的經濟困難,也可以將子女送養。

(3)收養人可以不受無子女及夫妻年滿30周歲的限制。

(4)收養人可以不受收養一名的限制。此為修改后的收養法新添的內容。

四、無配偶者收養異性子女

我國《收養法》允許無配偶者收養子女,但特別對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作了較為嚴格的限制。《收養法》第9條規定:“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40周歲以上。”這樣規定的目的,在于維護收養關系的倫理性,保護被收養女性的合法權益,避免借收養名義而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可以作為收養人的無配偶者是指因未婚、再婚或喪偶等原因單身而有撫養能力的成年人。

五、隔代收養

最高人民法院于1984年在《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指出:“收養人收養他人為孫子女,確已形成養祖父毌與養孫子女關系的,應予承認。解決收養糾紛或有關權益糾紛時,可依照關于養父母與養子女的有關規定,合情合理地處理。”司法實踐中通常把這種收養養孫的行為稱為隔代收養。根據近年來的司法解釋,上述規定仍可適用。也就是說,這種養孫子女(被收養人)與養祖父母(收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父母子女權利義務的規定,而不適用祖孫關系的規定。不過,按照這一規定的本意,收養養孫應當具備以下條件:公務員之家:

第一,收養人與被收養人年齡必須確實相差至少40周歲以上,或者在原有的親屬關系中為隔代輩份的。

第二,收養養孫的行為各方面均符合收養的法定條件,且辦理了合法的收養手續,只是收養協議或登記的稱謂不同而已。

第三,必須是收養人(包括收養人夫妻雙方)本人直接收養,而不是為收養人的子女代為收養。特別是有些夫妻為失去民事行為能力的患精神病的子女在上老時有照料生活而收養養孫,這樣容易損害被收養人的利益,應當禁止其代為收養。不過,如果確實收養人自己收養并有能力撫養養孫到成年,只是名義上讓養孫稱收養人的子女為父母的,則不應禁止。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可以構成一個代際完整的家庭,而且可以減輕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