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監所檢察發展現狀剖析
時間:2022-01-14 03:05:00
導語:我國監所檢察發展現狀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監所檢察系統是我國檢察系統的傳統部門。“躲貓貓”事件發生之后,對監獄、看守所監管活動的監督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監所檢察工作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機。本文通過對我國監所檢察系統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的剖析,從立法、制度建設、基礎建設三個角度對我國監所檢察系統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調查權隨時介入權約見權提請懲戒權檢察建議巡回檢察制度
1我國監所檢察的發展概況
1.1監所檢察發展歷程1949年新中國檢察機關建立之時,監所檢察工作也隨之開展起來。經歷“”之后,1978年檢察機關恢復重建,監所檢察業務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79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監所廳設立。隨后各級檢察機關監所檢察機構陸續設立。到2008年正是檢察機關恢復重建30周年。30年來,監所檢察工作在實踐中發展。在多年監所檢察實踐經驗基礎上,2008年3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了《人民檢察院監獄檢察辦法》、《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檢察辦法》、《人民檢察院勞教檢察辦法》、《人民檢察院監外執行檢察辦法》,“四個辦法”的下發,全面規范了監所檢察各項業務。
1.2監所檢察事業成績30年來,監所部門履行法律監督賦予的職責。推進刑罰執行監督和監管活動監督的深入發展;在查辦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職務犯罪工作成效明顯;依法打擊服刑罪犯再犯罪,為維護監管秩序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切實保護了公民合法權益,受理被監管人的申訴。回顧30年發展歷程,監所檢察機構、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監所檢察制度不斷完善,對我國特色檢察事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2我國監所檢察事業面臨的問題
2.1立法不完善首先,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監獄法等法規都有刑罰執行監督權的規定,但是對于監所工作的具體內容規定不夠具體明確,致使監所檢察工作難度大大增加,工作定位難以把握。第二,監所檢察工作具體監督程序沒有具體規定,刑事執行檢察范圍不全面。緩刑、暫予監外執行決定、假釋、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等判決和裁定需要在社會的執行行為以及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三種刑事強制措施的執行卻沒有檢察監督的部門和機構。第三,監督方式規定滯后。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刑罰變更執行監督程序停留在事后監督,不能適應監所檢察權運行的要求。人民檢察院應當實施法律監督的許多重要環節是封鎖著的或者必須繞道行進,通常是“馬后炮”。第四,立法有關刑罰執行權配置不合理,檢察機關難以有效參與執行程序。在交付執行、變更執行、終止執行等刑罰的各執行環節中,國家將刑罰執行權主要配置于刑罰執行機關和審判機關,賦予其執行權、提請權、處分權、變更權和裁定權,而排斥了檢察機關的提請權、處分權和程序控制權。
2.2監所檢察權的配置和運行缺乏有力保障目前的監所檢察體制存在許多與承擔的職責不相適應之處,制度保障上領導體制、工作機制、經費編制保障等都是檢察機關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的保證。監所檢察領導體制自身存在不盡完善之處,監所檢察資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獨立辦公辦案條件,影響了派駐監察機構職能作用的發揮。從運行上講,在履行監督職責的措施上缺乏剛性,對人為違法或者不當的刑事執行方式或者不當的刑事執行方式只能提出糾正違法建議,而糾正違法建議對執行機關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對不糾正違法建議的執法機關也沒有進一步的措施進行約束。
2.3監所工作者工作能力欠缺,監督意識淡漠對于關押上千人的監獄,派駐檢察室工作人員通常只有二至三人,力量遠遠不足。由于傳統上“重審判、輕執行”觀念的影響,刑罰執行監督在檢察機關各項監督工作中受到的重視程度也相對較弱。派駐檢察人員業務素質偏差、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有些基層監所部門甚至成為安排臨退休和犯過錯干部的地方。
監督不力不僅反映在工作上,也反映在工作人員的頭腦中,相當一部分基層監所檢察工作人員不知道自身工作的目的、意義,對工作重要性缺乏認識;還有的監所檢察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際關系等外在因素往往不想監督、不愿監督、不敢監督。
3解決之道
3.1推進監所檢察權配置的立法完善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迫切需要推進相關立法完善,完善監所檢察權的配置模式,賦予檢察機關必要的權利,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首先,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違法行為的調查權急需完善。檢察機關不僅要有職務犯罪偵查權這一特殊的調查權,而且對于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也應該有調查權,這是保持檢察權的完整性的客觀需要。檢察機關對檢察權所及范圍內的事項進行調查,以便了解事實真相,是行使檢察權的先決條件。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調查權,也就因此檢察權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具體來說,一是賦予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隨時介入權。二是賦予檢察機關對違法行為的具體調查權。三是賦予檢察機關對在押人員的隨時約見權。
其次,檢察機關需要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違法行為的提請懲戒權。檢察機關對違法行為調查后,對責任人有權提請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予以懲戒。對于檢察機關提出的承接意見,執行機關和監管機關無正當理由應當采納。
第三,賦予檢察機關對刑罰變更執行的提請權和法院審理活動的參與權。有利于落實刑事訴訟活動分工與制約,改變不合理的現狀,完善刑罰執行變更程序。可在監獄計分考核等監管活動基礎上,根據服刑人員個人及表現情況,由檢察機關審查并移送法院審理裁定,并參與法院審理活動。
第四,應當賦予監督糾正意見以強制執行的效力。如果發法律監督僅僅看成對被監督對象違法事由的一般性建議權,將無法保障法律監督效能的發揮。同時,明確監督者謹慎行事監督權的義務。
3.2推進監獄檢察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第一,進一步完善派駐檢察。派駐檢察機構直接了解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資料,同時能夠發揮現場監督、及時監督的效果。首先要落實派駐檢察干警需深入現場進行巡回的制度。通過日常檢察巡視發現問題。其次要建立和落實罪犯約見檢察官制度。暢通罪犯權利訴求渠道。三要進一步完善檢察官談話制度。定期與罪犯及其親屬、刑滿釋放人員、監獄干警開展談話,以了解更多信息。
第二,同時開展巡回檢察制度。派駐檢察的優勢在于,檢察機關可以通過派駐機構隨時督促執行機關嚴密監管制度、依法變更執行方式、保障罪犯的基本權利,可以直接受理被監管人員的控告檢舉和偵查場所內的職務犯罪。但是,由于派駐機構就設在監所內,派駐人員與監管人員朝夕相處,時間一長,難免會出問題。而且,有時派駐機構經費緊張、待遇差,辦公設施都由監所解決。俗話說的好“拿人手短,吃人嘴短”,這樣一來,派駐機構的監督作用大打折扣。巡回檢察監督重點放在罪犯合法權益、安全防范檢察、預防各類事故發生和減刑假釋監督。檢察人員每月定期到監獄檢察,以定期與不定期檢察相結合。
3.3夯實監獄檢察基礎性工作第一,改善監所檢察體制,加強派駐監察機構建設。解決好檢察機關與監獄之間監督不對等的問題。派出檢察院應該由該派出檢察院領導和管理,具體業務也應接受派出它的檢察院統一指導。加強檢察室與監所部門的聯系。
第二,加強硬件建設、信息化建設、特別是辦案系統的完善。將派駐檢察機構的硬件設施建設納入檢察機關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為派駐檢察人員有效開展工作創造必要條件。
第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辦案能力。派駐檢察人員應熟悉相關法律業務知識和辦案程序,做監獄監察工作的業務專家和專才。還要具備良好的綜合文字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化解疏導能力。優化駐監檢察隊伍的人員結構,通過教育培訓、嚴格管理檢察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監督能力。
4展望
把一個國家人權保護比作木桶,加高人權保護這個“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對被羈押人的人權保護程度越高,國家人權保護的整體程度越高。
- 上一篇:略論競爭背景下企業的創新經營策略
- 下一篇:研究意識形態新興廣告形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