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圖書館對知識產權的風險

時間:2022-03-11 10:47:00

導語:剖析圖書館對知識產權的風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圖書館對知識產權的風險

論文關鍵詞:電子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解決方法

論文摘要:21世紀將人類帶入了高科技知識經濟的時代。計算機、信息和通訊等高科技技術飛速發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體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革命,也將圖書館推向自動化、電子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對于正在不斷產生的浩瀚的信息資源的整理、管理、提取和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電子圖書館對知識產權的潛在風險

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環境下,知識產權與電子圖書館的關系是既協調又對立的關系。一方面,原有意義上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對權利人無法實施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如果一味的強調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利用技術對文獻信息的使用進行嚴格的控制又會損壞廣大用戶的利益。從而將會導致知識產權與圖書館理念的大碰撞。知識產權的保護一方面促進數字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又制約著電子圖書館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目的在于在保護所有者的知識產權,同時又促進構成這種產權的文獻情報信息的充分地公開和利用。而電子圖書館的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或網絡成員對館藏文獻情報資料的充分使用。知識產權是法律上規定的創造者對自己制造的精神產品所享有的特殊權利,它歸權利人所有,他人不得隨意使用。是講求“排他性”的。而電子圖書館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現有文獻資源的作用,使其共享網絡內所有成員都有權使用,它講求“共享性”。因此,“排他性”與“共享性”必然產生矛盾。從這一角度來看,電子圖書館和知識產權是相對立的。電子圖書相對于知識產權是存在的侵權風險的。我國電子圖書館建設中需要對網上資源和電子出版物進行信息采集。

1996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已經明確規定了網上作品的作者應當享有作品的專有權,未經許可任何形式的使用都應視為侵權。但是網絡上的信息更新、傳播速度極快。這就對知識產權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比如就某個問題的討論,在頁面不斷的刷新和覆蓋下,可能最終根本找不到最初提出觀點的人是誰。因此考證網上免費資源的原創作者是電子圖書館資源采集所面臨的重要挑戰。網絡環境下電子圖書館常用的一種技術便是網頁的超鏈接,關于鏈接是否侵權,目前仍世存有爭議的。所以此舉仍是圖書館在數字信息傳遞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同時圖書館對館藏資源數字化方面還涉及復制權的所屬問題。以及電子圖書館在服務中無法控制讀者對信息的使用和傳,這樣就很可能損害版權人的利益。

二、減少風險的相應措施

(一)從技術方面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1.設置口令

可以采用權限設置,結合用戶的權限和口令,保護合法用戶使用授權范圍內的信息,防止合法用戶使用非授權范圍外的資源。

2.應用防火墻技術

從理論上說,防火墻指的是提供對網絡的存取控制功能,保護信息資源的實質上就是為了保證網絡路由的安全性。因而在內部和外部網之間的界面上構造的一個防護層,讓所有的內外連接都必須經過這一保護層接受檢查過濾,防止網絡信息被更改、破壞和拷貝。防火墻技術是當前最重要的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的手段。

3.加密技術與數字簽名技術

如果非法用戶采用地址欺騙等方法繞過了防火墻,那么安全網絡功能就會喪失殆盡。加密技術是網絡信息安全的主動的及開放型防范手段。通過對網絡傳輸的信息進行加密,使得信息服務更加可靠安全,這樣就保證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4.使用客戶認證技術(CA)

用戶可以通過版權控制申請獲得CA認證,如果其他用戶利用CA進行非法復制,CA機構將在計算機范疇外進行調查和起訴,同時還可以設置自動計費軟件,將信息使用費自動的記人使用者在該系統網站中的賬戶里。

5.訪問控制技術

訪問控制技術是一種訪問者對特定的網絡資源是否能訪問或訪問的深度和廣度的控制技術。它允許用戶對其常用的信息庫進行適當權利的訪問,但是相應的限制他隨意刪除、修改或拷貝信息文件。

(二)從立法方面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1、建立與電子圖書館建設相配套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作品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廣,傳播手段之簡便,都是以往任何技術無企及的。《著作權法》等相應的知識產權法規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在適當參考國外有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規。

2、明確并擴大電子圖書館合理適用的范圍

所謂的“合理使用原則”是指在某些情況下,法律是允許他人使用享有著作權人的作品的,并且既不必征得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但是必須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的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的法律制度。各國版權法均在不同程度上賦子了圖書館對信息資源“合理使用”權利,圖書館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權利,以此來保證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資源的利用與共享。電子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的合理使用必須以其知識產權保護為基礎,傳播信息應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為前提,以免造成對知識產權的侵犯。

3、明確數字化復制的內容

電子圖書館館藏包括進人公用領域的作品和非公用領域的作品及相應的法律和法令。官方文件是屬于公用領域的作品,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數字化而不必取得版權人的許可,也不必支付報酬,但是必須注明作者姓名,并注明其版權。對非公用領域的作品,除《著作權法》規定的合理使用范圍外,在進行數字化的過程中要與版權人相互協調,以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

結語:在電子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和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相關的知識產權的問題。電子圖書館在努力利用網絡資源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文獻信息的同時,也應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行事,避免損害著作人的利益,,這是電子圖書館目前面臨的最重要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