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經濟法課程教學探索
時間:2022-02-19 11:21:34
導語:思維導圖經濟法課程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維導圖是“互聯網+”時代教師優化教學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通過形象化的手段清晰表達呈現復雜的信息。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應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師的教學設計、輔助學生的自學與復習是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重要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應用會計學
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涉及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同法等多部法律,知識點繁雜、抽象。思維導圖作為促進思維激發和思維整理的一種非線性的可視化思維工具,借助分支,將零散的知識組成一個新的有意義的主體,可以將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進行形象化的表示和呈現。作為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缺乏整體的、系統性的認識,普遍反映經濟法課程難學、難記憶,無法充分消化吸收大量的法律條文,也無法進行融會貫通。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MindMap)是指圍繞一種主題,將頭腦中所進行的抽象的思考狀態,用線條、圖形等較為形象化的手段加以表達呈現的一種思維工具和技術方式。思維導圖從中央主干向四周發散,用關鍵詞標記關聯的各個分支,可以把復雜的信息變得簡單,把各種觀點清晰地體現出來,激勵人類記憶機制和創新機制,通過疏通思路,從復雜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聯系,找出重點。思維導圖作為可視化的思維工具,能夠高效地激發思維和整理思維。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對于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研績效、開展學習創新具有重要作用。(一)思維導圖的特征。1.焦點集中,主題突出。思維導圖的主題可以是一個事物或一個概念,可以用文字或圖像表示,或者用文字、圖像一起表示,每個思維導圖的主題都是唯一的。中心主題醒目地位于圖形中央,處于視覺注意的焦點,人們在看思維導圖時,視覺會自然地關注主題。通常情況下,主題比其他部分的文字和圖像要大。2.由內向外,主干發散。由思維導圖的主題向外發散延伸,形成各個分支,主分支之間條理清晰,每條主分支向外發散,形成各個次級分支,既方便看到各個主分支,了解思維導圖的主要內容,也方便思考和隨時添加分支。思維導圖向外發散的結構,有助于人們持續思考和廣泛聯想,把模糊凌亂的思維變得清晰有序,把信息之間的關系變得易于理解和記憶。3.層次分明,節點連結。思維導圖的分支并不是隨意發散和布局的,而是根據其內容進行分級加工,重要的話題或者與主題關系密切的內容一般處于靠近主題的主分支上,次要的內容一般處在邊緣位置,通過主題向外延伸的線條由粗到細的變化,以及文字、圖像由大到小的變化,便于直觀地識別各級分支之間的層次性。每個次級分支都通過線條交匯在一起的節點,與上級分支連結成緊密而又層次分明的整體。4.關鍵詞語,理清關系。關鍵詞是寫在線條上的、說明事物屬性、特點或不同對象之間關系的詞,關鍵詞應精煉、簡明、扼要,清晰地表達從主題出發的各級分支之間的聯系與特點。在使用關鍵詞時,可以輔以圖形圖像和符號,圖形、符號應與關鍵詞密切相關,便于關鍵詞的理解、聯想、分辨和記憶。(二)思維導圖的功能。思維導圖的基本功能是促進人們的思維激發和思維整理,并將思維結果進行外部化呈現,思維的激發和整理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對自身思維的激發和整理以及對他人思維的激發和整理。思維激發是基于聯想和想象的發散性思維過程,拓展了思維的廣度,使思維實現了“有物”,為思維整理提供了材料,思維整理是理清層級和順序關系的過程,是為了“有序”,是思維加工的最終目的。通常情況下,知識是以各種有機組塊的形式儲存于記憶中的,從認知負荷理論來看,思維導圖不僅對知識以及知識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可視化呈現,而且通過對知識的細化與整理,把零碎的信息組塊建成更大的信息組塊,縮減了冗余信息,降低了認知負荷,提高了大腦的加工和存儲能力,提升了思維加工的質量。思維導圖就是在思維激發和思維整理的互動互促中,促進人們思維的不斷深入,不斷提高思維加工的水平。
二、在經濟法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的意義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經濟法課程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文字敘述的直線型知識傳授方式,教師只是教材內容的灌輸者。被灌輸式、機械式的記憶使學生感到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缺乏持久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思維導圖強調的是視覺表象,使知識以及思考的過程可視化,以圖示的方式呈現看不見、摸不著的思維結構和路徑,完成思維的自然表達過程,使思維過程清晰可見,比文字更加直觀。在經濟法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將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圖像、文字、符號、色彩等形象對學生產生直觀的視覺刺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邏輯發展。經濟法課程教學不應該僅僅是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也是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邏輯是思維方法的核心內容,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創新思維活動開展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以主題詞、圖形和連線的方式展示課程的知識結構框架,把具體的教學內容如一節課的內容、某一章的知識提煉成一張由關鍵詞及其聯系組成的圖,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的整體性思維。同時,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學會借助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研究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思維方法,從而達到鍛煉學生發散思維、優化思維結構的目的??傊?,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總攬全局,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強化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拓展知識網絡,促進學生思維邏輯的發展。
三、思維導圖在經濟法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輔助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首先應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及梳理教學內容脈絡,然后將教學內容以可視化的形式、以邏輯順序逐步呈現,建立立體的知識體系。具體來說,就是按照章節內容、或打通章節,利用關鍵詞、線條、圖形等要素來繪制知識的網絡結構圖。關鍵詞代表思維導圖的主題或核心內容,連線表示各主題之間的關系,通過層次清晰的線條連接各知識點,搭建各個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整合,最終形成完整嚴密的知識結構圖。比如在講授《公司法》時,可以按照公司“設立——運營——清算”涉及的內容繪制導圖來介紹《公司法》的整體框架。對于《合同法》,可以按照合同“訂立——履行——違約責任”為邏輯思路,利用思維導圖,在必要的知識點上有效地引申介紹《合同法》的基本內容,也可以在案例分析中總結合同糾紛案件事實,提煉爭議焦點,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整合各種觀點,以達到分析運用法條、綜合評判案例的目的。(二)輔助學生自學與復習。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資料梳理的過程中,制作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歸納、整理,可以采用獨立制作或者小組協作等多種方式。學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通過觀察、記憶和表達,制作思維導圖,逐步探索出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期末復習時,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完成復習。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工具,思維導圖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對知識點的系統性總結,使知識表達得更直觀、更清晰、更全面、更有條理。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學生可以將每一章節的思維導圖作為素材,把各章節的內容繪制成一張整體的知識導圖,只要抓住關鍵詞就可以回顧和展開相關知識,保持思維的連續性,易于系統性地把握整本教材的知識點,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對于復習具有正向作用,使復習更有效。(三)經濟法課程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1.具體步驟。綜合列示每一章中的絕大部分知識點,理順思路,把握重點。在每一章的考點導圖中,較為詳細地列示重要知識點。對于比較容易理解或者與前面有重復的知識點一言概括,如質權的保全、質物處分的限制、禁止流質等。學生在學習時,首先可根據大的支點了解每一章的構成,而后再延伸至每一個細節。優先獨立思考,對各分支可予以交叉學習,尋找其區別和聯系,比如對于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之間可以對比記憶。對根據分支中的提示仍無法掌握的問題,要予以標注,并做好筆記,必要時返回教材仔細研讀相關內容。熟悉本章內容后,可隨意選擇一個支點,由此點向外發散自學與復習,效果會更好。2.注意事項。為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建議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從總體上把握每章結構,根據思維導圖中各支點的名稱,了解每章的模塊。二是從大到小學習,在使用思維導圖時,可用一張空白紙覆蓋住后面的分支,根據前面的提示預先獨立思考本知識點下的內容。三是在無法推進時,再根據分支中提示的內容回憶,并對其進行標注。根據思維導圖仍然無法掌握的知識點,應返回教材認真復習,必要時可在導圖空白處做筆記。四是對于每章的思維導圖,不要只看一遍,而是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可以縮短忘卻的頻率,使記憶更加牢固。
四、結語
積極引入思維導圖對會計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是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探索與實踐。通過采用思維導圖輔助經濟法課程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邏輯發展,最終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慧娟.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5,(21).
[2]閆守軒.思維導圖:優化課堂教學的新路徑[J].教育科學,2016,(6).
[3]王艷.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6).
[4]劉榮玄.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7,(1).
作者:張靜 吳春賢 單位:石河子大學
- 上一篇:高職經濟法教學運用研究
- 下一篇:法學專業蒙古語授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