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科技工作者權益保障研究

時間:2022-10-08 02:48:05

導語:民辦高校科技工作者權益保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科技工作者權益保障研究

摘要: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辦學作為國家實施高等教育的補充,民辦高校科技工作者作為科學技術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以研究、開發、傳播、維護和管理高科技內容為己任。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貢獻,現代化技術的科技浪潮使人們對于高校的科技工作者表達了最高的尊敬,必須采取多種手段來吸引和鼓勵科技工作者加強研究和開發工作,而針對科技工作者的權利保障,應該從法律角度和組織保護角度兩個方向入手研究。

關鍵詞:民辦;高校;科技工作者;權益保障;對策

民辦高校作為企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舉辦的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組織,校內有大量的科技工作者,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同時需要接受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督。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利維護,需要根據不同的標準積極進行維權管理。民辦高校科技工作者權利保護,是響應中國教育部門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總則號召的舉措。在以法律規則和社會組織共同輔助保障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的今天,調查發現通過組織保障和法律保障的雙重保險,可以促進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合法維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了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高校教師在法律地位和享有同樣的權益,包括境內各級各類教育行為中都可以適用該法律所規定的職業權益。

一、以高科技追趕超越作為統攬高校科

技協會各項工作的綱領我國科協組織高度重視高校內的高科技工作者保障、保護工作,在省級科協聯合高校進行組織性保障的過程中,有關部門做出批示,對于積極擁護和保障科技協會力量,并進行高校科技協會積極建設的行為予以肯定。同時,對于高校科技聯合會的人才資源培育和儲備進行指示,為了能夠根據人才密集需要、智力密集需要和科技成果密集需要,進行群眾性的科技社團建設,省級科技協會應以追趕超越作為中心要務,認為只有奮力譜寫新篇章,才能讓全國人民共享科技進步的新發展成果。在中國科協的帶動和領導下,省級科協的具體指導,使得高校的科技組織建設率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圍繞追趕超越的大原則,生動的科技實踐借助新科技力量有意義探索的過程,通過舉辦國家級高校科學講壇,聯合國內外的高科技學科學術交流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而面對組織實施的進程,組織建設成為對于青年人才的扶持和新科技工作者保障作用的助力,成為新時期主導產業發展的重要輔助舉措。民辦高校教師作為非常重要的科技工作者,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開展改革和實驗、開展教育教學行為的權力,教育教學權利是教師最為基本和重要的權利、不容剝奪,而且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進行的不再是基礎教育工作,而是與專業學科緊密相連接的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工作,高校本身是思想交匯的場所,不同的高校教師尤其是高科技工作者,各有所長、教學內容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遵循高科技發展的需要,為統攬高科技協會各項工作做出非常積極的努力,按照不同的科技教學環節進行自主的備課講授,向學生提問和批改作業,在高科技協會各項工作方面的具體指導之下,親自指導學生利用學校的實驗性設備,開展一切與教學內容有直接關系的教育科研實驗。

二、從法律法規建設角度看

(一)加強科技立法和建立健全科學立法體制中的不足。在過去輝煌七十年中,中國科技力量體現出來百花齊放的局面,人們不斷向科技進軍。在制定了最基礎的科技發展遠景規劃之后,我國制定了一系列專門針對科技工作的組織和領導計劃。圍繞高科技工作制定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度,包含了:《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實行科學技術人員交流的暫行辦法》《發明獎勵條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著作權法》《專利法》《技術合同法》等法律法規。近幾年來,還鑒于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異常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涉及科學技術保護的法規,計算機軟件保護的條例,以及科學技術成果的鑒定方法等。制定科技立法,并且重視現代科技立法已經成為一直以來我國科學協會組織的習慣,但是不可避免的是,目前在科技立法方面,由于經濟形勢和社會發展形勢變化太快,因此,科技立法仍需完善。此外,民辦高校教師常常感覺到不公平,缺乏職業穩定感和安全感,流動率相對較高,對于學校的歸屬感不足。《民辦教育促進法》對于民辦高校教師和公辦高校教師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予以規定,但是在教育實踐中,人們發現民辦高校教師往往享受的是不同的社會保障機制,常常會被忽略。在工資和五險一金等社會福利保障方面,教師缺乏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不能與公立高校教師一樣享受同等的社會保障制度,這種差距暗示著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如公辦高校教師。(二)加強科技立法和司法工作的組合策略。民辦教師不能僅僅在理論層面享受平等關系,更應該在現實生活中也享受平等待遇,推進現代科技立法體制的逐步完善,針對當前的科技立法弊端進行持續性的改善,要求民辦高校高科技專家直接參與立法,把立法工作直接交由專業的科技立法專家組,并且通過草擬和委托立法等的多種組合形式,幫助現有的高科技立法體系逐漸走向日益完善之路。與此同時,加強對于民辦高校科技工作的立法和司法雙軌并行機制建設,從科技立法和司法保障的兩個角度,更好地進行科學技術的保障性工作。比如提升科技司法人員的科技水平,通過安排高科技技術課題培訓等的方式,培養出懂得專業科技知識的司法人才。加強法律與法治建設和科技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通過各方面的社會性輔助,提升針對于高校高科技工作者權益的全面保障意識。

三、從高校高科技協會組織建設角度看

(一)高校高科技協會組織的軟實力。不足從組織建設的視角來看到科技協會,需要能夠有組織構建意識,通過組織自我完善途徑來逐漸保障對于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在面對高校科技協會強化自身能力建設的需求時,很多民辦高校的科技協會歸屬感不足,而不能利用科技維權規則來提升科技協會的軟實力,服務意識不足等體現在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1.組織的認知功能不足。從調研結果看出,目前民辦高校科技組織的目標認定功能不足,由于在決策和星動的約束方向規定方面不夠細致,使得每個具體的高校高科技組織的凝聚力和發展意識不夠貼切。科協本身應該是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的組織載體,但是平臺的服務性不夠到位,可能會使得組織團體的人民團體紐帶作用無法正常發揮。目前,很多民辦高校的科協組織在發揮團結作用和權利保障作用時候,很多高校高科技工作者認為組織對于個人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不能起到很好的幫扶功能。在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和協同帶動社會性科學素質方面存在著工作內容不夠細化的問題。2.科協組織的教育性和維權能力不足。組織教育是組織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對組織存在和發展問題的過程中,廣大民辦高校科技協會組織對于科技工作者自我維權意識和依托組織的維權行為鼓勵性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典型案例已經發生之后,由于知識結構的局限,民辦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壓力導致其對于自身權益等的思考不多,對于國務院辦公廳的優化學術環境指導意見領悟不足,從而不能形成良好的學風監督機制。(二)強化科技組織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搭建基于共同進步的高科技組織目標,全面進行科技維權服務的現代平臺,在進行對于高科技工作者的保護工作時,發揮組織的培訓和法律權利普及功能,使用更加具有執行力的運轉機制,保障民辦高校組織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組織凝聚力不足的問題。促進科技維權的制度化,實現對于民辦高校高科技工作者維權工作的規范化,通過搭建組織平臺和夯實制度供給,基于共同的服務目標,本著溝通、協調、咨詢、服務的組織工作原則,改善組織綱領,使其逐漸適應新時期的組織建設需求。尤其是借助信息化的新發展,使得科協組織不僅僅具備總體上的統領功能,而且還能夠發揮良好的分步驟組織協調治理功能。在促進協同創新和強化高校科協整體功能的同時,需要廣泛地調動資源、強化整體實力。

四、結論

事實上,科技維權是一項系統性的綜合工程,對于民辦高校的組織建設和科技工作者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需要各方面的綜合力量參與進來,在盡力構建科協系統,并結合有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護作用的同時,可以以協同化的機制促進民辦高校維權整體實力迅速提升。

【參考文獻】

[1]和芫.我國科技工作者權益保護研究——首個“科技工作者日”之前的相關研究初探[J].今日科苑,2018(8):73-77.

[2]王均平,劉杰.維護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的組織保障研究[J].科協論壇,2017(3):44-47.

[3]韓淑云.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工作委員會展開調研活動[J].學會,2004(1):31.

[4]劉會永.維護科技工作者權益是新時期建“家”工作的重要任務[J].科協論壇,2001(Z1):43-44.

作者:林輝 郝新新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