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與保護

時間:2022-12-09 04:32:23

導語:淺談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與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與保護

摘要:現階段,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體系相對比較完善,但在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和保護上還有待提升。大學生作為人才儲備資源的主力軍,對其知識產權的培養尤為重要。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優化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途徑,提高自我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成為相關教育研究者不斷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保護

一、引言

在社會結構瞬息萬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知識經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創新型社會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知識產權逐漸成為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戰略資源,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價值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迄今為止,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在知識產權意識培養上還有待完善,我國國民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經常會出現專利、著作、商標等方面出現侵權行為,打擊科研創新人員的積極性,使國家、企業、個人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損失。今天的大學生是21世紀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材,也是科技發展的主力軍。在高校教育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知識型人才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給企業發展注入新生血液,將科技創新發明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被歸為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優化知識產權意識培養途徑,提高自我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成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二、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探析

(一)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概念。對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概念的界定,不同研究學者分析角度不同,概述內容也不同。有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意識是一種權利保護意識,指在法律相關規定下,對知識結果擁有權的維護;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意識包括商品意識、競爭意識、發明意識、創新意識,是關于一切知識性創造的概述。從道德角度來看,知識產權意識還包括誠信意識、尊重知識意識等。隨著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意識也不斷豐富,并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內容擴充到其中,使知識產權意識概念更加全面。本文結合大學生教育群體將知識產權意識概括為:是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在對我國現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科學認知基礎上融合主觀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要素而形成的有機體。(二)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結構。從知識產權的橫向結構來看,其系統組成部分包括知識產權知識、情感、意志和信仰,是大學生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制度和現象的有效把握。知識產權知識是指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知識產權產生、發展歷程和現階段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和特點學習的綜合;知識產權情感是指大學生對知識產權的評價與情感,主要指主觀意識下對知識產權所持有的情感態度,像厭惡、懷疑、信賴等;知識產權意志是指面對知識產權違法或不良誘惑時所體現的精神品格,是維護、尊重知識產權的心理基礎;知識產權信仰是指學生對知識產權作用的高度信任與肯定。從知識產權縱向結構來看,其系統組成部分包括知識產權心理、觀念和思想體系,并且由低到高的階段構成。知識產權心理屬于初級階段,是大學生在所處環境中,對知識產權的實踐與感受,屬于主觀心理活動。知識產權觀念屬于中級階段,是大學生結合自身理解所形成的意向和決策思想,從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過渡。知識產權思想體系屬于高級階段,是大學生對知識產權的系統化、理論化認知。

三、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內容

(一)遵守知識價值意識。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知識呈多元化方向發展,知識成果價值逐漸體現。在此環境下,知識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創造它的勞動者享有專權,受法律保護。因此,社會公民要遵紀守法,不可侵害他人利益。勞動創造了價值,而知識勞動創造了創新型價值,屬于勞動者一種無形的財產,但容易被人盜用、竊取,會嚴重挫傷科技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和企業采用科技成果的積極性,阻礙我國科技成果經濟型轉化的發展。“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是我國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當代大學生更要牢牢貫徹這一方針,適應時展的需要,樹立尊重知識價值意識,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成果,包括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充分認識知識的創造性,尊重知識的價值,促進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二)珍惜自己和尊重他人腦力勞動成果的意識。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是知識產權意識的重要表現,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平等相處的關鍵體現。在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過程中,要教育學生不盜用或抄襲他人的文章、程序,不使用盜版軟件等,真正做到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尊重創造的人的價值,積極肯定其創造發明,否定一切禁錮思想。另外還要學會用相關法律制度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受社會多元化信息的影響,當代高校校園中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學風問題,如抄襲作業、考試作弊、請他人文章的現象屢見不鮮,作為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必須強化學生尊重他人腦力勞動成果的意識。(三)增強國際一體化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保護意識。知識是創新的動力與源泉,知識的創造性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創新發展和國家的進步。在全球化戰略深入實施的今天,祖國情懷和國際化格局逐漸成為當代人才必備的素養。對于高校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而言,要將增強國際知識產權的有關法律意識作為重點教學內容,打開學生國際化格局,引導學生了解并熟悉有關國際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知識,增強國際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意識。進入20世紀以來,各國之間經濟、文化、政治領域聯系日益緊密,“共筑地球村”“合作共贏”成為國際發展最新追求。此時,增強學生國際一體化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保護意識也就成為知識產權意識培養的重要內容。

四、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與保護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縱觀人類發展史,一切發明與社會進步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結果。科學技術發展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變革,解放了生產力,增長了社會財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此背景下,知識經濟產業在商品經濟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體現出其獨特的優勢,促進了經濟、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其知識產權教育不僅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途徑,更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離不開知識生產、創新、傳播和應用,同樣經濟發展也離不開創造性人才。由此可見,對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與保護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從國際視野上來看,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是大勢所趨。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擁有,不僅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也是提高國際競爭的重要武器。(二)有利于培養科技創新型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懈動力。當代大學生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棟梁之材,也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主力軍,這一切都源于大學生所擁有的知識形態和創新理念。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知識是人才價值的關鍵體現,人才是社會經濟競爭和創新的主力,因此,培養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和自我產權保護意識已經成為一項重要教育領域,也是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只有充分地尊重知識、保護知識,才能提高知識結果的價值,激發科研創新動力和積極性,促進高素質、高技能知識人才的輸送,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五、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途徑

(一)強化法律宣傳,完善知識產權意識培養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但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仍需要不斷完善與優化,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法律依據。首先,可以從法理層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使其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與尊重的重要性。比如針對知識產權的種類和特點,建立一套相對應的法律制度機制,像“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等,緊跟時代步伐。當然對于立法者而言,要有長遠的法律眼光和敏銳的法律嗅覺,確保更好地解決知識產權法律領域的新問題、新矛盾,維護創新者權益,尊重其知識結果。其次,在執法方面,要嚴格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可以成立專門統一的知識產權執法機構,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優化知識產權執法現狀。比如增加知識產權法院數量、建立審判法庭、簡化訴訟程序等,從人民利益出發,真正發揮知識產權法律的實效性,用法律“督促”人們維權、尊權行為。(二)夯實大學生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基礎。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和保護的主要陣地,在教學實踐中要從高校的普及程度和教學質量著手,強化學生法律思想知識產權法律思想,提高自我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現階段,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和保護主要集中在法學專業,很少有對法學專業外的學生開展知識產權教育的現象,致使知識產權意識在高校教育不夠普及,學生尊權和維權意識比較薄弱。大學生作為科技創新的后備人才,必須將知識產權作為重要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知識產權法律知識點學習的途徑。其一,可以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將知識產權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其二,發揮學校社團的作用,組織和開展各類知識產權類晚會或展覽;其三,提高學校文化宣傳欄利用率,擺放宣傳讀物、制作相關海報;其四,發揮網絡宣傳優勢,通過學校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知識產權知識傳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夯實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基礎,提高知識產權意識。(三)矯正大學生價值觀念,提升認知境界。網絡發展促進了信息多元化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不良因素,波及學生成長,影響學生價值觀形成。在此背景下,學生虛榮心和物化觀念越來越強,價值觀取向越來越功利化,缺乏尊重、謙虛意識,再加上“事半功倍”心理的嚴重影響,直接導致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頻發。此外,由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教育的缺失,使學生道德素養普遍低下,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阻礙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正確引導,積極引導傳統文化與知識產權法律意識相融合,弱化學生功利心。首先,教育者要嚴于律己,不做知識產權侵權產品的使用者,為大學生樹立榜樣。其次,相關執法部門要對遵守知識產權法律的個人和企業進行表彰,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進行嚴厲打擊與懲罰,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形成教育合力,矯正大學生價值觀念,提升認知境界。

六、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概念和結構做了詳細闡述,結合現代社會對人才所需分析了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內容,從有利于推動知識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兩方面表明了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和保護途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的局面,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法律制度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為我國知識型經濟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孔德民,蔡海霞.提高大學生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研究[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60-64.

[2]劉錦鑫.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及知識產權的轉化與保護[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98-99.

[3]鄒艷.高校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培養與保護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18):196+198.

[4]甘婷婷,楊靜,楊佳佳.大學生知識產權素養現狀調查研究——以安徽省高校大學生為例[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5):245-248.

[5]袁靜.理工科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與能力培養探析——以南京高校理工科大學生知識產權意識調查為基礎[J].改革與開放,2014(6):42-43+47.

作者:王秀翠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科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