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營貸款案件法律分析及啟示
時間:2022-09-09 04:16:57
導語:個人經營貸款案件法律分析及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根據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運營發展情況來看,個人經營貸款身為商業銀行大力推廣的一項金融業務,提高了銀行金融業務靈活性的同時,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根據個人經營貸款這一金融業務的實踐活動來看,夫妻雙方經常會出現一方將房屋等物作為抵押申請貸款,但是另一方卻毫不知情的事情。在另一方簽字為虛假的情況下,抵押合同是否有效,這一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較大分歧。本文以法律案件為例,分析了有關商業銀行個人經營貸款案件,希望能為我國商業銀行妥善處理個人經營貸款糾紛案件有所參考。
根據當前商業銀行個人經營貸款這一金融業務的實踐活動來看,出現了多項經濟糾紛現象,常見問題便是夫妻雙方擅自一人抵押共同所屬物,導致抵押合同的有效性存在分歧。本文主要內容通過一項個人經營貸款案件,分析了有關個人經營貸款案件中的合同爭議,該案例的最終判決結果對于我國商業銀行處理個人經營貸款案件法律糾紛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能夠有效防控相關法律風險,促使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一、商業銀行個人經營貸款案件
在本次個人經營貸款案件中,郭某本人在2001年期間購買了一套住宅房屋,在四年之后拿到了該房屋的產權所有證。隨后在2007年與黃某相識結婚,兩人在婚后擁有一個公司,郭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在2012年,黃某與一個自稱郭某的男子前往了A銀行,用房屋產權辦理了相關抵押貸款業務。在此過程中,黃某以借款人的身份向銀行提供了《個人經營貸款申請表》,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個人材料,申請貸款額度為180萬。隨后,黃某、郭某與某銀行簽訂了有關貸款的《個人授信協議》這一文件,與黃某一起來的自稱郭某的男子與銀行簽訂了《最高抵押合同》,在合同中約定了某房地產抵押給銀行,最高債券為180萬。上述所有簽訂的協議都印有親見本人簽字的印章。完成上述工作后,在三日后,黃某帶著公證之后的授權委托書到相關方管部門辦理了房屋抵押手續,并且在《個人授信項下貸款申請表》這份文件中,存在郭某簽名。在抵押合同中,抵押人簽名為黃某。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黃某與A銀行還繼續簽訂了有關《個人授信項下貸款申請表》等文件。在抵押貸款合同中明確規定了貸款金額為180萬,提供產品的公司為B公司,在黃某的委托下,銀行直接將貸款轉給了B公司。在所有協議上都存在郭某與黃某的簽名。此外,黃某還提供了一份有關產品的《買賣合同》,在合同中明確顯示A公司向B公司購買了價值222萬元的鋼琴。直到2014年,郭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目的是為了讓法院判定抵押合同無效,因為郭某說自己對房屋抵押貸款情況完全不知情,所有合同上涉及到的簽名都不是郭某本人,因此所有貸款資料都涉嫌造假現象。根據一審情況來看,鑒定機構在確定了協議上的簽名與合同不是本人,指紋也不是本人的情況下,判定《最高抵押合同》無效。判決結果出來之后,銀行方不服從判決,再次上訴。在二審中法院認為,郭某與黃某之間的婚姻關系成立,并且在簽訂合同時持有郭某的戶口本原件、身份證原件,雖然相關協議后來確定為假,但是在當時簽訂合同時,銀行方有理由相信簽名男子就是郭某,銀行方在此次貸款業務中已經履行了應盡的義務,因此為善意相對方,不存在任何過錯。郭某與黃某在婚姻關系期間,貸款擁有公司A向公司B購買鋼琴,而郭某作為公司A的法定代表人對此毫無知情與常理相悖,因此在二審判決中,決定撤銷一審判決,駁回郭某的訴求[1]。
二、商業銀行個人經營貸款案件的法律分析
(一)銀行方是否能夠與郭某形成表見關系。根據我國《合同法》內容來看,如果相關行為人在不具備權的情況下,或者在權終止、超越權時,被人以相關名義簽訂了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人具備權,該行為屬于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種。一旦雙方形成了表見關系,那么由該關系產生的一切法律后果都應該由人承擔。在本次案件中,構成表見關系的構成要件有三個。第一個,相對人有理由相信人具備權。第二個,行為人本身并沒有權。第三個,相對人在交易過程中始終處于善意無過失方。只要能夠滿足上述三個條件,那么便可以形成表見關系,因此,銀行方與郭某是可以形成表見關系的。根據上述表見關系的構成要素來看,銀行方與郭某之間是構成表見關系的。在該案件中,黃某與自稱為郭某的男子前往銀行辦理貸款,黃某本人持有郭某的結婚證、房產證、身份證原件、戶口本原件等資料,銀行方是有理由相信黃某具有郭某權的。銀行方在此次經濟活動中始終屬于善意無過失方。盡管在案件訴訟過程中發現黃某持有的委托書為假,但是在簽訂合同時,銀行方在簽訂相關合同的過程中,對黃某的房產證、結婚證、身份證等多種證件都進行了審查,銀行方在此過程中盡到了應盡的義務,善意無任何過失的相信了黃某具有郭某的權。而黃某在沒有權的情況下實施了行為,銀行為善意無過失方,因此銀行可以與郭某形成表見關。(二)銀行方是否盡到了應有的審查義務。根據該銀行的運營情況來看,銀行在辦理貸款業務的過程中需要審查以下四個部分的內容。首先,要對抵押人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在貸款業務中,如果抵押人為自然人,那么需要對抵押人的婚姻狀況等個人情況進行審查。如果抵押人已經已婚,那么要很重視抵押物為抵押人的個人財產還是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其次,要審查抵押物權屬狀況。在本次案件中,抵押物為房產,銀行方需要對房產的所有權證書進行查看,明確抵押物的所有權,抵押物是否還存在其他關系。再次,要明確抵押物的實際狀態,是否存在有其他低壓糾紛,是否存在有其他財產糾紛,是否存在有出讓現象。也特別要明確低壓房產的糾紛關系,確保房產無任何爭議糾紛。最后,要對抵押房產的等級情況進行確定。根據我國《物權法》內容來看,不動產在變更過程中,一旦登記變更那么會立即生效,基于此,銀行方一定要記得核實房屋的抵押登記情況,這對整個審查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本次案例情況來看,銀行方在此次貸款業務中已經盡到了應盡的義務,對貸款人的個人信息進行了全面審查,還需對抵押帶貸款業務中的抵押物所有權進行了確定,明確了郭某對于房屋產權是有處分權的。在審查中,銀行還請評估師對整個房產情況進行了實地拍照勘察,在有關抵押物的評估文件中有郭某房產照片。黃某通過房管部門辦理了房產抵押登記工作,銀行對抵押登記事項進行了審查,雖然在案件審理中證明抵押登記手續、經過公證登記的授權委托書等相關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但是在房屋抵押貸款中,銀行方只是對相關資料進行了形式上的審查,沒有能力對抵押登記手續以及公證書進行實質審查。銀行方在辦理貸款業務、發放貸款業務的過程中不存在過錯,起到了應盡的審查義務。(三)銀行方是否能夠善意取得房產抵押權。在我國《物權法》中,明確規定了無處分權人將動產、不動產的所有權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但是只要符合以下三項條例,那么受讓人便能夠取得有關動產、不動產的所有權。首先,受讓人在受讓相關不動產、動產時屬于善意的。其次,動產與不動產是通過合理價格轉讓的。最后,轉讓的不動產、動產已經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登記。因此,在本案件中,銀行方想取得抵押權善意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有關不動產登記簿存在有權屬登記錯誤現象。第二個條件是無權處分人存在有設立抵押權的現象。第三個條件是相關債權人在設立抵押權時是出于善意,抵押權已經設立登記。本案件中充分滿足上述四個構成要素。首先,不同產登記簿存在登記錯誤現象,在案件中房屋抵押登記中的郭某簽名為虛假,抵押登記存在錯誤情況。其次,在登記錯誤的情況下黃某郭某辦理房屋抵押登記屬于無權。再次,銀行在房屋抵押貸款業務中起到了應盡的審查業務,銀行屬于善意方。最后,涉案房產已經辦理了抵押登記。由此可見,銀行方可以善意取得房產抵押權。
三、商業銀行個人經營貸款案件帶來的相關啟示
在本案件當中,雖然已銀行方勝訴結案,但是本案中的貸款糾紛確是客觀存在,案件中所暴露出來的風險以及教訓一定要引以為戒。(一)有效發揮貸前調查風險屏障功能。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有效規避信貸業務的操作風險,要從思想上重視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管理工作,要強化外部欺詐風險防范工作,加強貸款業務開展前、中、后風險控制,做好各個環節的風險防控工作,在此風險防控工作中,要始終以反假、防假、合規等為工作重點,認真貫徹落實我國出臺的《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信貸管理嚴謹違規放貸通知》中的內容。從客戶準入到業務審批、貸款發放、貸后管理等,要嚴格遵守十個嚴防,確保信貸業務能夠順利開展。(二)嚴格抵押房產審查工作。銀行在運營發展過程中,在房產抵押審查方面,一定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在個人房屋抵押貸款業務方面,相關業務人員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提高相關法律知識,在業務國工作中嚴格按照銀行中的規章制度執行,全面審查各方面的信貸資料,從源頭上防范有關個人住房信貸風險。(三)及時啟動不良資產清收法律程序。商業銀行在個人經營貸款方面一定要做好不良資產清收管理工作,針對不良資產要做好清收工作員,并且盡可能地降低不良資產水平,提高資產質量。對于不良貸款現象,要采取相關措施啟動民事訴訟程序,通過法律程序向借款人進行追償。另一方面,銀行這邊要及時啟動形式追償程序,以詐騙罪等向有關部門報案,督促借款人盡快償還借款,用法律對其進行懲罰。
四、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經營貸款業務的發展情況來看,其中存在著多種法律糾紛,商業銀行對此要引起重視,采取科學合理的手段有效規避法律風險,嚴格貫徹銀行相關規章制度,把控貸款業務中的各個環節,必要情況下,及時啟動不良資產清收法律程序,以便將損失能夠降到最低。為貸款業務順利開展奠定基礎,促使我國經濟實現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建軍.關于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業務的結構調整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310(10):190-191.
作者:李盛武 單位:廣東法申律師事務所
- 上一篇:探討焊接技術在船舶修造中的應用
- 下一篇:發包人法律風險分析與防范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