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辦案成本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7 11:12:00
導語:公安辦案成本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當前,中共中央在強調要建立節約型社會。而公安辦案還存在著只強調客觀真實的發現,強調實體公正的實現和維護,為了發現客觀真實,為了實現和維護實體公正,可以不計成本,甚至不擇手段的做法和觀念。公安辦案節約成本是市場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公正效率協調統一性和執法資源稀缺的必然要求。所以,探討公安辦案如何節約成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公安辦案成本節約經濟學
當前,公安辦案還存在著只強調客觀真實的發現,強調實體公正的實現和維護,為了發現客觀真實,為了實現和維護實體公正,可以不計成本,甚至不擇手段的做法和觀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公安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最近,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在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筆者試從經濟學成本收益的角度來對公安辦案要強化成本意識進行簡要分析。
一、成本收益的經濟學含義
一般來說,成本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棄的資源。與成本相對應的概念有兩個,即收益和效益。在經濟學中,收益是指廠商出賣產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既包括成本,又包括利潤。而效益指的是一個生產過程以最小的投入總成本生產出既定水平的產出,或一個生產過程使既定的投入組合可得到的產出水平達到最大。
在執法活動中,如果投入較小的成本能取得既定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者是投入既定的成本能取得較大的效果、較圓滿地實現預期的目標,那么,執法活動是有效益的,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同樣是能夠生產出一定“產品”,同時又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活動,投入與產出同樣是公安機關執法活動無法回避的問題。沒有投入就不會有產出,不同程度的投入以及投入的方式都極大地影響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投入越多并不代表產出就越多,因此執法成本的投入要合理化,同時,還應保證收益與成本之差最大,也即執法的效益最大。經濟分析法學認為,所有的法律活動和全部法律制度,都始終存在一個有效利用資源,減少法律運作交易成本,從而獲得較大收益的問題。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也是如此。
另外,我們不能只考慮到公安機關的成本,還應考慮到犯罪嫌疑人的成本、被害人及其家屬的成本,視野更開闊一點的話,還應考慮到整個國家和社會在公安機關執法活動中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是說,公安機關執法活動的成本比公安機關自身在執法活動中投入的成本范圍要廣,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公安機關執法活動的收益和效益比公安機關自身在執法活動中所取得的收益和效益范圍要廣。
二、公安辦案要講成本的必要性
1、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公安辦案要節約成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任何事情都應當有成本意識。社會已然是經濟社會,人也是經濟人,不講成本已經是過去的事了。如果對執法活動引入經濟分析的話,則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也必須投入一定量的成本。那么投入成本就要取得相應的收益,而且要使收益達到最大化。
2、公正效率的協調統一性要求公安辦案要節約成本。公正和效益是執法活動不可回避的永恒主題。在效益和公正發生沖突時,理應是公正優先、兼顧效益。這與純粹的經濟活動不同。而且在執法活動中,不光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社會效益。但公正優先并不意味著為了追求公正,可以不計成本;兼顧效益也不意味著更多地去追求社會效益,而忽視或忽略成本的投入。追求真實與降低成本的沖突是執法活動中存在的沖突之一。我國在各種執法活動中,包括公安機關機關的執法活動中,歷來強調客觀真實的發現,強調實體公正的實現和維護,為了發現客觀真實,為了實現和維護實體公正,可以不計成本,甚至不擇手段。以前,在我國的執法實踐中,在追求公正或者社會效益或者“政治效益”的倡導下不計成本的做法并不少見;即使在今天,在具體的執法實踐中,尤其是對于那些后果嚴重、或者社會影響惡劣、或者涉案面廣、或者人民群眾比較關注的大案要案,“不惜一切代價”、“調動一切力量”的提法仍然時有聽聞。這些口號和提法是不合適的。因為公正在法律中的第二個意義,就是效益。西方有一句很著名的法諺,叫做“遲來的正義非正義”。貝卡利亞也曾指出“懲罰犯罪的刑罰越是迅速和及時,就越是公正和有益”。隨著時間的拖延,執法成本勢必也消耗得越多。
3、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公安辦案要節約成本。2005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目標。國務院總理在近期召開的全國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也強調: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擺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實用大力氣抓緊抓好。要求建設節約型社會政府機關要起表率作用。公安機關作為國家機關中較大的一個部門,人數多,機構龐大,工作量也大,辦公成本自然也大,所以公安機關如何節約辦案成本對于政府機關帶頭建設節約型社會更具有現實意義。4、執法資源稀缺要求公安辦案要節約成本。在執法活動中強調成本和效益問題,與我國執法資源的稀缺密不可分。正因為執法資源貧乏,才更需要合理分配資源、減少成本投入,注重執法活動的效益。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并不發達,物質更談不上豐富,各級公安機關,尤其是“戰斗”在第一線的基層公安機關的人、財、物配備情況在多數地區還比較簡陋。公安機關人力、物力、財力的缺乏,以及公安執法的范圍廣、數量多、難度大,要求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符合經濟原則,在執法活動中盡可能地節約成本,注重執法活動的效益。當然,節約成本并不是說執法活動可以忽視或者忽略質量,公正理應是擺在第一位的,只是由于執法資源的有限,必須得到有效的運用。同時,也只有在執法活動中節約成本、注重效益,才能保證具體案件處理的公正,如果在執法活動中不計成本,或者對某些案件不計成本,勢必導致某些需要更多投入的案件投入不足,難以保證案件處理結果的公正。
三、公安辦案如何節約成本
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應當從不計成本的辦案觀轉向注重效益的辦案觀。注重效益的辦案觀就是要求公安人員在保障執法公正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辦案成本,提高辦案效率,提高執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努力實現公正與效率的平衡。僅就訴訟職能來說,臺灣法學家陳樸生認為:“刑事訴訟之機能,在維持公共福祉,保障基本人權,不計程序之繁瑣,進行之遲緩,亦屬于個人無益,于國家、社會有損。”
當前,公安機關普遍存在著人員少與任務重的突出矛盾。講求工作效率,強化成本意識,提高辦案質量,降低辦案費用,搞好協調工作,是解決這個矛盾的有效途徑,是更好地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服務的必由之路,也是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職能的當務之急。
1、要樹立成本意識,樹立節約意識。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要求真務實,居安思危,增強資源憂患意識和全局觀念;做到建設節約型社會從今天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從節水、節電、節材等具體工作做起,讓節約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講求工作效率,把低消耗、高效率、優質量當作追求的工作目標。講求成果利用。對在工作中形成的對個案問題的認識,進行綜合、歸納、提煉、加工,總結出對整體和全局工作有指導性、借鑒性、促進性意義的信息,并及時向領導和決策部門反饋,實現成果的充分利用。只考慮辦案的可行性和可能性,只考慮破案,不注意辦案周期,不注重效率,只注重成果,不注重成本,高投入,低產出的“低水平重復性建設”粗放型的辦案理念要向“花最少的錢,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辦案效益”的“高水平效益性辦案”的集約型辦案理念轉變。
2、要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完善成本控制機制。建立包括預算管理辦法,財務管理規定,資金管理辦法,工資管理與分配制度等在內的會計控制制度和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辦法,人員分工及崗位責任制度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要把預算外資金和制度外資金統一到預算控制之內,形成完整統一的政府預算,統一財政。要加強預算管理,控制財政支出。公安機關的運轉必須嚴格在預算的約束下配置和運作行政資源。要強化預算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實現預算收支程序法律化、規范化。要完善政府采購制度,通過法制化的政府采購、規范化的財政支出制度,來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同時,要有效控制成本。通過制度建設,使管理工作處于有序狀態,工作行為處于可控狀態,辦案工作處于有效狀態。對重點項目重拳出擊,關鍵問題果斷決策,常規性工作速戰速決,做到大事不推諉、難事不拖延、瑣事不糾纏,盡量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
3、要強化隊伍素質,提高工作質量。以“人、法、技”建設為基礎,苦練內功、深挖潛力、積極備戰。以提高整體素質為核心,以加強業務培訓為手段,以強化個體業務能力和整體戰斗能力為目標,把提高總體素質擺在重要位置,提上議事日程,列入工作計劃,當作公安機關內部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要完善各種管理手段,規范業務行為,建立業務考核機制,嚴明工作紀律,強化辦事效率,降低辦案風險,提高工作質量,從而避免因工作失誤造成的辦案成果的浪費。此外,要搞好工作協調。充分調動和發揮每位辦案人員最大的工作效能,力求做到組織嚴密、目標明確、方法科學、措施具體、工作協調、整體聯動、內容配套、保障有效。通過科學的組織,避免工作的交叉和人力的浪費。
4、要強化成本利用的監督機制。就外部專業監督而言,要按照事有專責的分工規律,強化審計部門的全過程監督;對于內部監督而言,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部門,不能把內審機構作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擺設部門”,對于查出來的鋪張浪費甚至弄虛作假的人和事,要嚴肅處理.
.
- 上一篇:環保局能源短缺體驗日活動總結
- 下一篇:馳名商標司法認定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