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本科中商法學教材設計
時間:2022-02-24 07:57:00
導語:法學本科中商法學教材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商法的地位與《商法學》課程
商法是調整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伴隨著商事交易關系的產生而建立、發展起來的獨立的法律部門。
英美法系商法繼續了其實證主義的立法理念,強調商法的靈活、便捷、安全,強調商人的自治、自律、自裁,通過對商法的修訂補充,使其本國商法繼續保持著適時性,極大的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而在大陸法系國家中,商法出現了“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之爭。無論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商法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實行民商合一還是奉行民商分立,也無論是否編纂有商法典,當代世界發達國家,都設有商法學這一獨立的法學學科。1998年7月6日,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商法確定為14門法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作為開辦法學專業的最低要求,在教育部法律教育指導委員會領導下,制訂了對全國法律院校適用的商法學教學大綱,出版了全國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商法》,首次確立了商法在中國法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
二、《商法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時的安排
參考其他法律院校對《商法學》課程的設計,課時計劃不盡相同,有的安排是54學時,有的學校安排72學時,但無論是54學時,還是72學時,都無法滿足《商法學》課程內容的設計的要求。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范健先生主編的《商法》教材為例,全書共7編39章,其中包括了商法總論、公司法、破產法、票據法、證券法、保險法和海商法七部分主要內容,這七部分內容中的任何一個部分,至少需要20個學時左右才可以將基本內容講解清楚,我們簡單相加,要將這本教材的基本內容講授完畢,需要140個學時左右,以這樣的學時為基礎,所達到的教學效果,只能是對這七部分的基本原理和結構做以簡單完整的介紹,不可能有時間展開講授。
(二)講授內容
商法總論是授課教師最難講,也是最容易講的部分。說難講是因為在我國學者對研究商法總論,還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體系的商法總論,理論研究無法適應具體商法學科的發展,很難讓學生對商法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說最容易講是因為現有的關于商法總論的教材以及其他材料,都比較單薄、比較簡單,偏重于對現象的闡述,理論性不強,授課教師很容易講授完畢,也容易找出很多具體的事例簡單而過,這樣的講授的結果是,老師輕而易舉的,蜻蜓點水式的講授完畢,而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因此,講授和研究商法總論的目的也很難實現。
商主體法律制度是對商主體的設立、變更、終止制度的研究。目前,所有教材中涉及商主體法律制度的內容,幾乎都是對現行商主體立法具體內容的解釋和闡述,而對商主體基本制度闡述比較欠缺,同時,缺乏與商法總論的聯系,換句話說,就是盡管在《商法學》中編寫,但并沒有《商法學》的角度去研究商主體法律制度,給人感覺,與商法總論部分毫無關系,僅僅是內容的拼湊①。與商主體法律制度相比,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商行為法律制度中。
(三)教材選擇問題
縱觀目前的教材,體系結構上基本一致,都是總論、分論的結構。仔細閱讀,本人認為總論和分論在內容上缺少必要的內在聯系,盡管將兩部分編寫在一部書中,但兩部分內容各自孤立,總論說總論的,分論寫分論的,同時,從《商法學》分論的內容上來看,與單行商事特別法教材更存在著嚴重的沖突,如果協調不好,會使《商法學》課程的講授與后續的商事單行法課程的講授,在內容嚴重重復,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三、《商法學》課程設計幾點建議
(一)協調相關學科的教學大綱,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
1.與民法課程內容的協調
由于商法和民法都屬于私法的性質,因此,民法學科與商法學科在內容上的重復也是無法避免的。合同法是傳統民法學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與商法交叉重復,主要集中在合同和合伙、買賣部分。
(1)商事買賣與合同的重復及協調
在講授《合同法》時,教師往往會從民法的角度講解《合同法》,而對于具體合同中的商事屬性則很少談及,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因此,筆者認為,《合同法》應當分為兩部分,一是合同法總論,將其放置在民法債法的內容中;二是商事合同諸論,作為《合同法》課程的重點內容講解。這樣《商法學》課程中則不必再講解這部分內容。
(2)關于合伙內容的協調
對于合伙,筆者認為有兩種方式處理,一是將合伙在《合同法》中講解。其理在于合伙從傳統民法的角度就是多人的合意契約行為,合伙形式的實質就是合同,只不過在合伙這種特殊的合同中,應當遵循特殊的規則;二是將合伙在《商法學》中講解。合伙與企業概念的結合使得合伙由原來傳統民法中契約的特殊形態,轉化為商法中商事主體的基本形態之一,這樣的轉化,可以將合伙作為《商法學》課程中的商事主體的主要部分進行講解,這樣在民法或者合同法中就可以不必講解了。
2.與經濟法課程內容的重復及協調
經濟法學科的發展也是跌宕起伏,經歷了百家爭鳴的階段,最終形成較為統一認識,經濟法是國家管理市場和協調市場關系的法律。在教學中,商法與經濟法的重復主要體現在商事主體部分。《商法學》課程在商事主體講授內容設計中,主要包含三個部分,一是商事主體資格取得、變動、終止的法律制度;二是商事主體權力界定、分工及權力分工后的制衡和協調制度;三是與商事主體密切相關的其他制度。經濟法對商事主體內容的設計,主要圍繞著商事主體資格的登記展開的,屬于經濟法中市場準入制度的部分。比較兩者,筆者認為應當將經濟法教學大綱中這部分內容減弱,強化《商法學》教學大綱中相關內容,以保持商法學中商事主體制度體系和內容的完整。
(二)調整商法專業課的教學計劃,避免總論或者概論與商法分支學科的內容重復
1.大商法課程的教學計劃修改
這里所說的“大商法”就是指將商法學完整的體系和內容,統統放在一門課程中講解,課程命名為《商法學》,包括商法總論、商事主體法律制度、商事行為法律制度。
商法總論是《商法學》的基本理論,其內容課時計劃宜為20學時。商主體法律制度和商事行為法律制度是以商事具體制度為基本內容的。商主體法律制度課時計劃宜為52學時。商事行為法律制度課時計劃宜為72學時。
除《商法學》課程之外,可以另設公司企業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電子商務法的選修課,課程內容要求以法律實務為核心,結合典型的相關案例進行講解。
2.按照商法學的體系,分別開設課程
這是比較傳統的一種商法學科的課程設置,按照商法學的體系,分別開設《商法總論》、《公司法》、《票據法》、《證券法》、《保險法》、《海商法》六門專業必修課程,對于破產法律制度、電子商務法律制度、商事中介法律制度等其他商法內容,則可以按照選修課靈活設置。其中六門專業必修課,每門課時計劃為36學時。
這種方案雖然可以將涉及的商事具體法律制度講解的充分細致,但由于是六門課程,所以在整體銜接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容易造成內容講解方面的重復。因此,采用這種方案,必須同時在各課程的教學大綱上進行協調和統一,相關重復的部分,由那門課程講解,而其他課程則可不講,或者略講。
- 上一篇:法學本科互動式教學思索
- 下一篇:教書畫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