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與法學教學的契合
時間:2022-03-19 02:57:52
導語:“一帶一路”建設與法學教學的契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斯坦的時提出“共建絲綢之路”倡議之后,“一帶一路”建設,在我國全方位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2016年7月,教育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中也明確指出,高校要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及所在地區參與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規劃,與沿線周邊國家開展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扎實做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性工作。2017年1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大力優化國家教育對外開放的結構與布局,大力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引導國內沿邊地區充分利用各自的地緣優勢,大力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與交流。黨的十九報告中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耙粠б宦贰币哉邷贤?、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這五個互通都需要精通沿線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人才。其中法律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框架性的因素,以上所提到五互通能否成功的建立,依賴于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能否通過各方公認的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給他方一個法律上的保障。當然這種法律上的保障,通過國際公約,國家條約,各國之間的各種公法領和私法領域的合作來實現。各國之間通過溝通政策,達到相通法律是順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這對法學教育的國際化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國新疆跟中亞五國家接壤,新疆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西部邊疆,邊境線占陸地邊境線的1/4,周邊與8個國家相鄰,四大文化(東方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希臘文化)在新疆這片西域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記,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匯聚。西部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不僅具有地緣優勢,還具有比較好的文化優勢,新疆的有些少數民族與中亞國家的民族具有相同的文化,族原是相同,具有語言,習俗,文化等方面的相同性。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起到推動作用,同時給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創造機會。
二、“一帶一路”建設對新疆高校法學教育的需求
(一)對國際性法律人才的需求?!耙粠б宦贰背h涉及到6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方面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這些差異性因素中最能指直接影響海外投資安全的就是法律因素,進入海外市場首先要了解東道國的法律法規。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速度的提高,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外企進入我國的同時,我國企業“走出去”速度也在加速,但是為這些企業提供涉外法律服務的國際性人才是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還是供不應求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情、法律制度等十分復雜,涉及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以及伊斯蘭法系,迫切需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二)對法學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耙粠б宦贰苯ㄔO的引領下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人、物、資金的互通日益深入,了解對方的法律法規,防范不必要的風險,保持雙方之間的正常的經貿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到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不僅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存在差距,語言也不相同。要了解周邊國家,首先要知道他們的語言,懂的他們的語言才能更深入的了解這個國家的法律法規。但現在懂的沿線國家語言的人才基本以外語專業的畢業生,他們不懂法律,他們不能準確的翻譯沿線國家的法律法規,而懂法律的學生,不懂沿線國家的語言。因此缺乏又懂沿線國家的語言,又懂法律的人才。而且這些外語人才主要是英語專業的比較多,俄語的極少。由于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哈薩克孜族等民族,跟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的語言相同,而且這種人才比較多,但基本都是外行,對法律,經貿一竅不通。懂的其他中亞國家語言的,又具備一定法律經貿知識的人才極少。其次,關于“一帶一路”的內涵,專家們普遍認為無論是“一帶”還是“一路”,都“以經濟合作為基礎和主軸,“一帶一路”倡議首先是一項經濟問題。以經濟作為載體而展開的各個領域的發展模式,因此,法律人才不僅懂法律知識,還需要了解經濟知識,貿易投資等領域的知識。(三)具有人類共同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人才需求。“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的倡議,涉及到60多個國家,在之前的人類歷史發展中還沒有出現過規模如此大的共同體。因此,在“一路一帶”的建設過程,必須以人類共同體意識為核心步驟和展開這人類工程,才能達到共贏的結果并可以發展下去。此外,“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發展模式,是個在國際社會上首次所提出的,前所未有的,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載體。不管對個別國家而言也是一個新的合作模式,新的戰略。因此,從提出合作發展模式、框架、到明確發展目標以及具體的落實過程中都是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在這個新的合作平臺上,要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不斷地總結經驗發揮能動性,在制度保障方面不斷地摸索和創新,才能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對法律制度的需求。
三、“一帶一路”背景,新疆高校教學的建議
(一)調整課程設計,加強國際化課程設計。首先,加強國際法課程在法學教育中的地位。在往年的課程設計中,高校法學院的課程設計主要以國內法為主,國際法課程作為選修課來設計?!耙粠б宦贰苯ㄔO對法學人才的需求,不僅是懂的國內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懂的國際法的人才。新疆高校應根據“一帶一路”建設法律人才的需求,調整自己的法學教學目標,提高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法、國際私法等課程,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其次,增加語言課程。在法學課程中可以設計一些周邊國家的語言選修課,跟周邊國家高校建立多樣化的合作機制,通過訪問學者,交換生,委培培養等方式,培養法學人才的語言能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法律服務保障。最后,強化跨學科法律人才的培養。注重培養不僅法學功底強的人才,也要懂得相關領域知識的綜合性人才?,F在的法學教育以各種的法學課程為主,學生的能選的公共課一般都是思想教育領域的公共課。為更好的為“一路一帶”建設,提供法律服務,不僅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也注重培養學生法律以外的跨學科知識?!耙宦芬粠А币越洕鸀檩d體而構建的,涉及到文化,法律,政治等領域的龐大的合作共同體,要為這個合作共同體提供法律服務,只知道法律知識遠遠不夠,至少要知道相關的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知識。因此,西部高校為學生開設跟“一路一帶”有關的一些公共課,如經濟,投資,貿易等領域的選修課,注重學生的綜合知識的積累。(二)教學目標的調整,注重法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一帶一路”建設,從一種倡議走向落實的這個環節,也是一種從理論走向實踐的一個過程。所涉及到的國家法律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不管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會涉及到很多的具體的法律問題,這些法律問題的預防到解決都需要不僅具有較好的法律功底的人才,更重要的需要一些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法律人才。高校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任務方面增加實踐課程,探索新的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教育途徑,摸索出能夠滿足“一帶一路”法律需求的法律人才是目前新疆高校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具體措施可以采取同時跟事務部門建立有效的長期的合作模式,增加學生的實習時間,讓學生到律所、公檢法等事務部門實習,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高校也可以跟涉外企業建立合作機制,讓學生了解涉外企業的法律需求,曾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加自己的相關的知識儲備。(三)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西部高校利用自己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緣優勢,文化優勢,加強跟周邊的國家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從而為師生了解沿線國家的情況,研究沿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投資經貿環境,提供好的學習平臺。具體操作上可以利以下幾個方式來實現加強教育領域中的合作。第一,師資隊伍的雙邊交流。師資隊伍在培養合格人才中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師資隊伍及其素質直接影響的學生的素質。如老師們不了解“一帶一路”建設中對法律服務的需求,那么培養“一帶一路”建設所需要的法律人才就會很難實現。所以,西部高校首先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讓教師們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律需求,了解中亞國家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等情況。西部高校跟沿線國家加強教育領域的合作,跟高校,研究機構等建立師資隊伍雙邊交流的機制,如訪問學者,委托培養,學術論壇等。給高校老師提供了解周邊國家,提供提高自己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的能力的機會。
作者:阿依加馬麗•蘇皮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
- 上一篇:弱勢群體受害人刑法保護
- 下一篇:空白罪狀改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