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死刑憲法學思考論文
時間:2022-08-17 04:08:00
導語:廢除死刑憲法學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這方面,法學理論研究工作者特別是憲法學、刑法學及刑事訴訟法學等方面的學者應當作出自己的貢獻,要積極開展生命權與死刑方面的理論研究,大力提倡生命權屬最基本人權的理念,宣傳人權入憲后生命權自然成為公民的一項憲法基本權利的思想,讓廣大法官們樹立起保障生命權的憲法理念。
我們還讓廣大群眾包括新聞記者們樹立起保障生命權的憲法理念,要防止過去那種“民憤殺人”、“媒體殺人”的情況再次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我們要廢除死刑,首先必須宣告那些過時的、錯誤的觀念的“死刑”!
此外,值得強調的是,我們不僅要在憲法理念上讓法官們明白慎用死刑、少判死刑、保障生命權的道理,而且還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制度來保障死刑在事實上的減少和限制。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國特有的死緩制度在減少和限制死刑的作用;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死刑的偵查、起訴、辯護、審判、上訴、復核和執行制度,在程序上防止死刑的錯判誤殺并在實際上減少死刑的判決和執行;[25]我們還要激活并完善我國憲法所規定的特赦制度,[26]這不僅是實施我國憲法的需要,[27]也是我國政府已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要求,[28]更是保障死刑犯的人權、減少和限制死刑的現實需要。
注釋:
[2]例如,據大赦國際統計,2004年在當年保留死刑的75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25個國家和地區執行了死刑,人數至少為3797人,而且97%的死刑執行集中在中國、伊朗、越南、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其中伊朗159人、越南64人、美國59人。參見高一飛著:《程序超越體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81、84頁。
[3]參見姜士林等主編:《世界憲法全書》,青島出版社1997年版,第240、385頁。
[4][英]羅吉爾?胡德著:《死刑的全球考察》,劉仁文、周振杰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導論,第12頁。
[5][英]羅吉爾?胡德著:《死刑的全球考察》,劉仁文、周振杰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導論,第12頁。
[6]參見姜士林等主編:《世界憲法全書》,青島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5頁。
[7]參見姜士林等主編:《世界憲法全書》,青島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3頁。
[10]參見[英]羅吉爾?胡德著:《死刑的全球考察》,劉仁文、周振杰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頁。
[11]參見[英]羅吉爾?胡德著:《死刑的全球考察》,劉仁文、周振杰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頁。
[12]參見韓大元、莫紀宏主編:《外國憲法判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2頁。
[13]參見韓大元、莫紀宏主編:《外國憲法判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62-63頁。
[14]我們國家強調,“保留死刑,嚴格控制死刑”是我國的基本死刑政策,我國現在還不能廢除死刑,但應逐步減少適用,凡是可殺可不殺的,一律不殺。詳見2007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聯合的《關于進一步嚴格依法辦案確保辦理死刑案件質量的意見》。
[15]參見陳興良主編:《中國死刑檢討——以“槍下留人案”為視角》,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6頁。
[16]樂欣:《四位刑法學家視野中的死刑改革》,載《檢察日報》2005年12月27日,第3版。
[17]參見劉健:《限制和廢除死刑的國際趨勢與中國對策》,載趙秉志主編:《中國廢止死刑之路探索——以現階段非暴力犯罪廢止死刑為視角》(中英文對照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頁。
[18]2007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中國目前不可能廢除死刑,但真正執行的死刑在逐年遞減?!斑@些年來,只有極少數罪行及其嚴重、社會危害極大的犯罪分子判處死刑。多數是判處的緩期兩年執行。中國執行死刑越來越慎重,越來越嚴格,這是個趨勢?!痹斠妱㈨频Z:《“同命不同價”將有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昨參加審議“兩高”報告》,載《北京青年報》2007年3月15日A2版。
[19]參見程味秋、[加]楊誠、楊宇冠主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培訓手冊——公正審判的國際標準和中國規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58、359頁。
[20]參見劉仁文:《死刑限制及其路徑》,載趙秉志主編:《中國廢止死刑之路探索——以現階段非暴力犯罪廢止死刑為視角》(中英文對照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頁。
[21]正如苗連營教授所言:“憲法解釋往往是進行違憲審查(憲法適用)的前提,要審查某一行為是否違憲,首先就得由有權機關就相關憲法規范的含義進行對照性的解釋;對憲法規范的解釋不同,必然導致違憲審查結果的不同。憲法解釋和違憲審查幾乎成了同一實指的不同表達。”參見苗連營:《憲法解釋的功能、原則及其中國圖景》,載《法律
科學》2004年第6期,第35頁。
[22]參見趙秉志:《關于中國逐步廢止非暴力犯罪死刑的研討》,載趙秉志主編:《中國廢止死刑之路探索——以現階段非暴力犯罪廢止死刑為視角》(中英文對照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頁。
[23]參見趙秉志:《論中國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廢止》,載陳興良、胡云騰主編:《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2004年度)第一卷:死刑問題研究(下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772頁。
[24]參見陳興良:《中國死刑的當代命運》,載《中外法學》2005年第5期,第528頁。
[25]2005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審案件開庭審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級法院在繼續堅持對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死刑第二審案件開庭審理的同時,自2006年1月1日起,對案件重要事實和證據問題提出上訴的死刑第二審案件,一律開庭審理,并積極創造條件,在2006年下半年對所有死刑第二審案件實行開庭審理?!?006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新聞辦消息:從今天開始,死刑二審案件開庭審理工作在全國全面推開,今后所有死刑二審案件將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參見陳永輝、何江:《全國死刑二審開庭全面推開》,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7月2日第1版)。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2004-2008)》規定2004年至2008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改革和完善死刑復核程序。落實有關法律的規定和中央關于司法體制改革的部署,由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死刑核準權,并制定死刑復核程序的司法解釋。”2007年1月1日,死刑核準權正式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參見陳永輝:《死刑核準權將如期收回》,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12月29日第1版)。2007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聯合了《關于進一步嚴格依法辦案確保辦理死刑案件質量的意見》。無疑,這些做法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26]1959年至1975年,我國進行了7次主要針對戰爭罪犯的特赦,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影響和社會效果。但此后再也沒有進行過一次特赦,特赦制度被虛置了。參見陳東升著:《赦免制度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262頁。
[27]我國現行憲法第67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決定特赦;第81條規定,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特赦令。
[28]該公約第6條第4款規定:“任何被判處死刑的人應有權要求赦免或減刑。對一切判處死刑的案件均得給予大赦、特赦或減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