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透明度原則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4 08:53:00

導語:WTO透明度原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WTO透明度原則研究論文

【摘要】透明度原則在國際、地區以及國內法律體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在GATT/wto體制中,該原則已與國民待遇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相提并論。GATT第10條的規定是對透明度原則的明確表述;WTO的若干協定也在透明度方面為締約方創設了義務。然而,WTO中DSU的一些規定卻無助于爭端解決程序透明度的提高。但WTO爭端解決機構通過對一些案件的審理,將透明度原則視為國際經濟法的理性基礎和確保WTO創設之國際經貿法律秩序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應當認為,在各國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當代國際社會,信息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

【英文摘要】Thetransparencyprinciplegradually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international,regionalanddomesticlegalsystems.ItisalsoregardedintheGATWWTOascriticalastheprincipleofnationaltreatmentandtheprincipleofthe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Article10oftheGATYstipulatesthetransparencyprincipleexplicitly.SomeagreementsoftheWTOcreatedutiesforthecontractingpartiesinthisareaaswell.However,severalarticlesintheDSUoftheWTOareharmfultoenhancethetransparencyofthedisputesettlementprocedure.Onthecontrary,byreviewingcertaincases,theDSBoftheWTOdeemsthetransparencyprincipleastherationalfoundation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andthekeyfactorforsafeguardingthelegalorderof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establishedbytheWTO.Itshouldberecognizedthatinthe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societyinwhicheachcountryhasincreasinglyintimate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withothers,informationbeingopenedtothepublicisnormal,whilebeingcoveredexceptional.

【關鍵詞】透明度原則;信息公開;可預見性

【英文關鍵詞】thetransparencyprinciple;openinformationtothepublic;predictability

【正文】

引言

在強調國家主權、國際合作以及全球一體化的當今世界,各國承擔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義務,它們通常規定在各項被普遍接受的國際文件中。隨著這些國際文件的大量、持續增加,對有關義務的透明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有學者認為,透明度對于在眾多領域(如在國際交通運輸、環境保護、軍備控制乃至債務削減等領域)履行國際義務至關重要。[1]此外,遇有涉及民主、合法地變更國際法律秩序的場合,特別是在要求國家部分出讓主權或預先放棄某些權利以創設國際新義務之時,透明度問題往往成為爭議的焦點。

透明度原則現已引起廣泛關注,且在國際、地區以及國內法律體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國際層面,如果協議的談判、制度的設立或爭端的解決缺乏透明度,則會被認為是非法的,至少是不民主的。[2]目前,透明度已成為國際經濟法上眾多國際協議所采納的一個公認的法律概念;在GATT/WTO體制中,學者們更是將透明度原則的重要意義與著名的國民待遇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相提并論。[3]正確看待透明度問題,可以更好地理解國際經濟法的趨同性和一致性這一發展趨勢,避免對相類似的規則或規范做出互相抵觸的解釋。此外,由于透明度的經濟內涵,這一因素對民主、合法、高效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與運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透明度的理論含義

作為WTO的一項重要原則,“透明度”應具有嚴格而精確的定義?!趯W術界,“透明度”的含義卻不甚明確,其本身也似乎不那么“透明”。為討論方便和深入起見,筆者認為還是有必要就此做出界定。就其語意和自然要求而言,法律上的透明度是指這樣一種情況:一項規則、法律或法律程序應面向大眾公開,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查到和獲得,“就像人們能夠毫不費力地透過干凈玻璃窗看清事物一樣?!盵4]有關法律文件的作用及效力應是不難了解的,其所涉及的權利與義務范圍對承受者而言是易于知曉的。如果某項規定不符合這些標準,就會被視為“不透明”。另外,相關當事方的政策和行為也應遵守這些要求,以使其他當事方能夠容易地獲得所需的重要信息,并據此做出評估及采取適當行動。

具體到某些微觀領域(如政府采購),有學者還認為,透明度是“一種制度,它包含了若干程序,供應商、合同相對方(甚至泛而言之——廣大公眾)經由這些程序可以確信,政府的商業行為是以公正、公開的方式從事的?!盵5]就透明度的共性而言,該表述提及了政府商業行為應當公開,這與前段文字對透明度的界定是一致的;同時,該表述又從政府采購的特性出發,賦予了透明度以一種新含義——公正,即政府有義務在采購過程中實行無偏見及非歧視待遇。但在筆者看來,對透明度的這一表述有些失之過寬,因為透明度主要是指相關信息的明確和容易獲得,它屬于程序事項,而不宜包括相關政策應當是什么、有關待遇是否公正等實體性判斷,除非實體事項對信息的獲得直接構成影響。此點還將在下文述及。

總之,目前在GATT/WTO層面尚無普遍公認的關于透明度的定義。從實際情況來看,筆者認為“透明度”至少應包含兩項內容:一是相關信息應是公開的;二是相關信息應是易于獲得的。前者是信息提供方的義務,后者是信息接收方的權利;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前提,后者是前者的邏輯結果。這二者的關系相輔相成,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透明度的實質是要確保利害關系方在采取商業以及法律行動時充分知曉相關信息,包括知曉那些若另一利害關系方不履行透明義務、不進行充分合作便無法獲得的信息。

應指出的是,信息接收方獲得信息的方法屬于其自主決定事項,除非有關國際條約對此明確限定。然而,信息提供方是否積極配合無疑是決定信息接收方能否順利獲得信息的關鍵。例如,假若一項國內立法影響到了受國際條約保護的外國投資者的利益,則至少刊載該項國內立法的出版物就應是公開的并容易獲得。

依照經濟學理論,社會中的人是通過理性選擇來追求其最大經濟利益的。這種選擇之所以被稱為理性,首先在于人們做出選擇時應對相關情況有充分、確切的了解。市場透明的程度如何,決定市場參與者獲取信息量的多少。由此可見,透明度這一因素將直接影響到理性選擇的結果。例如,外國投資者及貸款人要對投資地點的商事環境、法律環境比較熟悉,應盡量廣泛搜集并深入分析相關信息,而不能僅憑直覺貿然簽訂投資合同,否則就有可能招致重大損失。這就要求當地的法律規定、法律適用以及法律解釋要高度透明,方能有助于外國投資者及貸款人做出理性決定。如果擬投資地點的體制不透明,則不但會增加交易成本,還容易導致一方以欺騙手段引誘另一方進行投資,使投資者面臨潛在的危險。因此,相關規則和規定的透明,將有利于經濟主體正確評估其決定和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后果,從而增強可預見性。

二、GATT/WT0若干協定關于透明度的規定

GATT/WTO框架內有不少文本對透明度問題做出了詳細的規定。例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7)》(以下簡稱GATT)第10條第1款、第2款、第3款(a)項分別規定:“任何締約方實施的關于下列內容的普遍適用的法律、法規、司法判決和行政裁定應迅速公布,使各國政府和貿易商能夠知曉:產品的海關歸類或海關估價;關稅稅率、國內稅稅率和其他費用;有關進出口產品或其支付轉賬、或影響其銷售、分銷、運輸、保險、倉儲、檢驗、展覽、加工、混合或其他用途的要求、限制或禁止。任何締約方政府或政府機構與另一締約方政府或政府機構之間實施的影響國際貿易政策的協定也應予以公布?!薄叭魏尉喖s方不得在產生以下結果的普遍適用的措施正式公布之前采取此類措施:根據既定和統一做法提高進口產品的關稅稅率或其他費用,或對進口產品或進口產品的支付轉賬實施新的或更難于負擔的要求、限制或禁止?!薄懊恳痪喖s方應以統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管理本條第1款所述的所有法律、法規、判決和裁定?!盵6]

GATT在以上規定中要求公布相關措施,實質上是對透明度原則的明確表述。其目的不僅在于為締約方履行公布義務提供依據,同時也是為了使各類經濟主體能夠恰當地評估有關法律會給其預期利益帶來哪些影響。

除了GATT第10條主要從程序方面對透明度提出要求外,GATT的某些條款還從實體方面體現了透明度原則。例如,GATT第11條第1款規定:“任何締約方不得對任何其他締約方領土產品的進口或向任何其他締約方領土出口或銷售供出口的產品設立或維持除關稅、國內稅或其他費用外的禁止或限制,無論此類禁止或限制通過配額、進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措施實施?!盵7]這一規定要求締約各方消除一切非關稅壁壘,因為非關稅壁壘不像關稅壁壘那樣顯而易見、容易識別,非關稅壁壘是缺乏透明度的。GATT第8條第1款的(b)、(c)兩項還規定:各締約方“有必要削減(進出口)規費和費用的數量和種類?!薄坝斜匾畲笙薅鹊販p少進出口手續的影響范圍和復雜程序,并減少和簡化進出口的單證要求?!盵8]概括而言,這些條款均涉及削減非關稅壁壘、降低交易成本,其根本原因則是各締約方相關規定的不透明以及存在著大量不必要的復雜進出口手續。

WTO成立后,其各項協定對程序透明的要求比GATT更進了一步。[9]它們為各締約方創設的透明義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締約方應迅速公布與貿易有關的法律、法規、司法判決和普遍適用的行政裁定。GATS協定還進一步要求這種公布最遲應在相關規定生效之時,并且這種迅速公布應同時擴展到對服務貿易有重大影響的任何新規定或對現有規定的任何變更(第3條第1款、第3款)。[10]

第二,締約方應公布與貿易有關的更多的特別信息,尤其是某些非關稅壁壘方面的信息,且應提前公布。例如,對于農產品和魚制品的進口,締約國應預先公布數量限制措施(GATT第11條第2款);[11]同時應預先公布固定配額的細節,諸如未來特定期限內將允許進口的產品總量或總值以及此種數量和價值可能的變化情況等等(GATT第13條第3款[b]項)。[12]

第三,締約方應保證設立咨詢點、聯絡點(enquirypoints、contactpoints)作為信息中心,以回答其他締約方和其他締約方中之利害關系方提出的所有合理詢問。TBT協定第10條、[13]SiX5協定附件B第3條[14]以及GATS協定第3條第4款[15]和第4條第2款[16]等均對此做出了規定。

第四,締約方應不加歧視地給予其他締約方合理時間以對其公布的標準提出書面意見、應請求討論這些意見,并對這些書面意見和討論結果予以考慮。TBT協定第2條第9款第4項、[17]SPS協定附件B第5條d款[18]和GATS協定第22條第1款[19]等對此做出了規定。這種公開討論和磋商方式將為其他締約方及受到措施波及的貿易商們提供一個參與決策的機會,而且會對最終結果產生某種影響。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The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簡稱OECD)認為,對實施規則的有關當局而言,事前磋商應被視為搜集信息供其決策的一個機會,以判斷相關措施是否構成了對貿易的不必要限制。對外國當事方而言,事前磋商不是與規則實施方直接解決爭端的一個正式程序,但它有助于規則實施方評估其擬采取的措施對貿易帶來的影響。正因如此,事前磋商可以為因實施新規則或變更舊規則而可能導致的貿易爭端提供一個早期預警機制。[20]

由于上述條款能夠確保締約方以透明方法實施相關標準,因而利害關系方可以敦促其各自的政府就此發表評論、闡述立場,進而對相應結果施加影響。即使利用本國政府出面施加影響的努力并不成功,利害關系方也可以從其政府那里獲得有關信息、知悉協定締約方擬采取的標準,從而及時調整自身的生產經營計劃或產品特色,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招致不必要的損失。WTO的爭端解決實踐表明,這類透明度要求條款對于促進國際貿易體制的良好、平穩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三、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透明度問題

在國際經貿領域確立高效、合法、公平、正義等項重要原則不僅取決于司法機關的公正審理,還取決于國際社會對這種審理實行切實有效的監督。而要實行切實有效的監督,則該項國際審理程序應盡可能地透明。

然而,WTO《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UnderstandingonRulesand:ProceduresGoverningtheSettlementofDisputes,簡稱DSU)中關于專家組的一些規定卻無助于爭端解決程序透明度的提高。例如,DSU第14條規定:“1.專家組的審議情況應保密。2.專家組報告應在爭端各方不在場的情況下,按照提供的信息和所作的陳述起草。3.專家組報告中專家個人發表的意見應匿名?!盵21]DSU附錄3第2條、第3條還規定:“專家組的會議不公開。爭端各方和利害關系方只有在專家組邀請到場時方可出席會議?!薄皩<医M的審議和提交專家組的文件應保密。”[22]

不過,DSU在強調保密性的同時,對透明度問題也給予了適當關注。例如,DSU附錄3第3條規定:“……本諒解的任何規定不得妨礙任何爭端方向公眾披露有關其自身立場的陳述?!缫粻幎朔较驅<医M提交其書面陳述的保密版本,則應一成員請求,該爭端方還應提供一份其書面陳述所含信息的可對外公布的非機密摘要?!盵23]該附錄3第10條也要求,為保持充分的透明度,本附錄中所指的口頭陳述、辯駁及說明均應在各方在場的情況下做出。而且,每一方的書面陳述,包括對報告描述部分的任何意見和對專家組所提問題的答復,均應使另一方或各方可獲得。[24]

除了在專家組階段DSU對透明度加以諸多限制外,于此前的磋商階段和此后的上訴階段DSU亦做出相同或類似的規定。在磋商階段,DSU第4條第6款規定:有關締約方的“磋商應保密,并不得損害任何一方在任何進一步訴訟中的權利?!盵25]在上訴階段,DSU第17條第10款、第11款規定:“上訴機構的程序應保密。上訴機構報告應在爭端各方不在場的情況下,按照提供的信息和所作的陳述起草?!薄吧显V機構報告中由任職于上訴機構的個人發表的意見應匿名。”[26]

DSU的上述條款在程序上為爭端解決設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但其中某些措施遠遠超出了確保程序良好運作及維護爭端當事方合法利益的必要限度。專家組織的審議情況可以保密,專家組成員在討論問題時應自由地發表個人意見并免受外界的過度干擾。但要求對爭端當事方向專家組提交的文件也保密就顯得不盡合理。筆者認為,除非這類文件所含信息涉及國家安全和商業秘密,否則是無需保密的,因為這些文件充分體現了爭端當事各方的立場,是應為外界所知悉的。這類文件的公布,將有助于其他締約方及時調整政策并樹立公眾信心。

至于爭端解決決定中決策人的個人意見應匿名的做法,對早期的爭端解決實踐具有一定意義。在GATT時期,除了專家組報告自身的正統性之外,其爭端解決機制缺乏強有力的實施手段,因而專家組報告中的專家意見、尤其是某些專家的異議意見常常招致締約方的批評或反對,影響了專家組決定的法律效力及其實施。鑒于這種情況,對專家意見實行匿名制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緩和乃至減少外界對專家組決定的非議。在當今的WTO爭端解決機制中,明確規定了強有力的實施專家組和上訴機構決定的措施,專家組和上訴機構決定的正統性已不再是實施其決定的惟一、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手段了,這就大大削弱了匿名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此外,署名發表專家意見也容易使得專家接受公眾監督,增強專家的責任感;對締約方而言,還可以使其對某一專家今后在類似問題上的立場有比較明確的預見和把握。

WTO爭端解決機制中一些缺乏透明度的規定實際上是從GATT爭端解決機制延續而來的。GATT的爭端解決多采用外交手段,其主要方式是調解而非準司法。在這種模式下,爭端當事方間的談判、協商、妥協、退讓往往得到支持和鼓勵,而這些過程又通常是私下進行的,具有隱秘性。但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性質是訴訟而非外交,這是不同于GATT爭端解決機制的一個重要區別。加之WTO為締約方履行專家組和上訴機構的決定規定了切實可行的一系列措施,使WTO爭端解決機制變得強而有力,從而大大提高了WTO解決爭端的效率。既然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特性是訴訟,它的程序就會備受關注,與之利益相關的社會各界,如貿易商、各行業產業、勞工界、消費者群體乃至非政府組織(NGOs)等,均要求提高WTO爭端解決的透明度、盡可能容易地獲取有關信息以增強公眾的信心。不重視這一呼聲,將會損害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廣泛支持。[27]

與DSU的程序相比,WTO文件的透明程度比較高。1996年7月,WTO總理事會做出決定,解除對WTO文件的限制并允許其公開傳播。[28]目前,成千上萬份文件可以通過WTO網站(http://www.wto.org)獲得,而且新文件還在日益增加??偫硎聲臎Q定要求,除了該決定附錄中所列的文件外,所有WTO文件均應在生效后予以公布。而其附錄所列的文件(共八大類)則是不允許公布的,但在將來卻有可能解禁。根據這一決定,包含可公開獲取信息的任何文件、或包含有WTO協定附件1、2、3所屬各項協定要求公布之信息的任何文件,均應在不加限制的基礎上予以公布。[29]總理事會的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WTO作為國際貿易協調機構的整體透明度,有利于增強社會公眾對該組織運作的了解。

四、WT0爭端解決實踐中的透明度原則

透明度是世界貿易體制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國貿易制度是否透明,是知曉該國貿易壁壘數量及種類的關鍵和前提。

(一)日本:限制某些農產品進口案

在該案中,美國針對日本就某些農產品進口許可設立的復雜制度提出了質疑。[30]在指責日本實施數量限制缺乏理由的同時,美國認為:“日本沒能充分、及時地公布從量配額或從價配額的相關信息,因而違反了GATT第10條及第13條;并且進口配額的實施也不符合GATT第10條第3款所要求的合理方式?!盵31]美國在此特別強調了透明度問題。它進一步指出,由于不能獲得基本信息,導致美國的貿易商們無法了解配額的分配,降低了可預見性,妨礙其及時調整商業計劃。[32]經過審理,專家組也認為日本的限制措施缺乏理由。[33]專家組主張以比較透明的關稅措施來取代非透明的、難以統計的配額,因為配額妨礙了貿易的發展并與建立透明貿易體制的目標相抵觸。[34]不過,本案中有一點專家組并未明確,即合理地實施配額制是否也屬于缺乏透明度。

(二)美國:禁止某些蝦及蝦制品進口案

由于美國禁止從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和泰國進口蝦及蝦制品,這些國家聯合向WTO對美國提出了指控。[35]它們反對美國根據其國內法《瀕危物種法案》所制定的相關規則及解釋指南。這些規定不僅強制要求美國漁民在以拖網捕蝦時使用海龜隔離器(TurtleExcluderDeVices,簡稱TEDs),[36]而且還禁止自未使用TEDs捕撈的國家進口蝦及蝦制品。[37]投訴方認為,除非美國依照GATT、第20條的規定調整其措施,否則其禁止進口將對GATT第11條第1款構成違反。[38]針對投訴方的指控,美國也以GATT第20條“一般例外”特別是該條的(b)、(g)兩項為理由進行抗辯。本案專家組所要審查的主要問題是美國的抗辯能否成立,這關系到美國的措施是否違反GATT其他條款的規定。[39]

鑒于爭議雙方均引用GATT第20條以支持自己的主張,該條款遂成為界定本案的關鍵。該條款規定:“在遵守關于此類措施的實施不在情形相同的國家之間構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視的手段或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的要求前提下,本協定的任何規定不得解釋為阻止任何締約方采取或實施以下措施:……(b)為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g)與保護可用盡的自然資源有關的措施,如此類措施與限制國內生產或消費一同實施;……”[40]

經過審理,專家組認為,對GATT第20條引言的理解應結合GATT的上下文,還應結合WTO的宗旨和目標。根據GATT和WTO的宗旨和目標,成員方只有在不削弱WTO多邊貿易體制且不濫用第20條提供的例外的條件下,才可以偏離GATT的規定。專家組指出,如果允許成員方采取某種措施,該措施將特定產品的市場準入建立在出口成員采取某種政策的基礎上,就不能保證GATT、和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實現,因為WTO確立的多邊關系的安全性和可預見性將受到威脅,其他成員也可以單方面制定自己的政策和措施。專家組還指出,美國在采取措施前,沒有充分尋求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的途徑以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也與WTO的多邊規則不符。專家組遂裁定美國的措施不符合GATT第20條引言的規定,并且認為沒有必要再審查它是否符合第20條(b)、(g)項的規定。[41]

1998年7月13日,美國向WTO爭端解決機制的上訴機構提起上訴。在審查了美國的限制進口措施后,上訴機構認為,為了符合美國的要求和條件,所有向美國出口蝦及蝦制品的利益相關國將不得不改變其本國在這方面的規定。[42]在透明度問題上,上訴機構強調指出:美國的措施未能建立起“一套透明的、可預見的認證程序”,也沒有給請求國提供聽證或提出異議的正式機會,[43]更沒有做出任何正式的、有理由的書面決定或發出特定通知。[44]總之,上訴機構將美國的做法定性為“奇特的、非正式的和隨意的”,有關國家無法據此判斷美國是否會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實施其相關規定。[45]因此,這些程序上的缺陷實際上等于在認證哪些國家可以向美國出口蝦及蝦制品時,摒棄了基本的公平和正當程序。[46]

上訴機構同時亦承認,美國的措施是普遍適用的,因而符合GATT第10條第1款的規定。但美國的措施是否系依照GATT第10條第3款之規定“以統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實施的呢?上訴機構對此提出了疑問。該上訴機構指出,顯而易見,GATT第10條第3款在實施貿易規則的透明度和程序公正方面確立了某些最低標準,而美國的措施并不符合這些標準。在美國認證過程中相關規定的單方性質及不透明,提出與美國交涉的國家既未接到正式通知又未獲悉任何理由便遭到拒絕,而對于這種拒絕,美國并未提供正式的復審或上訴程序。凡此種種,均與GATT第10條第3款的精神相違背。據此,上訴機構認為,美國實施其措施的方式構成了“不合理的、任意的歧視”,不符合GATT第20條引言的要求。[47]

這些論證顯示,上訴機構認為透明度與國際經濟法上的正當程序密切相關。[48]事實上,透明度是合理地、非任意地實施法律、規則以及措施的內在要求。本案中的上訴機構在解釋GATT第20條引言和第10條第3款所創設之義務時,明確論及了透明度問題。這清楚地表明,透明度原則已成為一項普遍認同的國際經濟法重要原則。

(三)美國:限制棉織和人造纖維內衣進口案[49]

本案爭端源自美國依據WTO《紡織品與服裝協定》(AgreementonTextileandClothing,簡稱ATC協定)對來自哥斯達黎加的進口內衣實施過渡性保障措施(thetransitionalsafeguardmeasures)予以限制,其理由是:如不采取限制措施,將會給美國的國內產業帶來嚴重損害。

在專家組審理階段,投訴方哥斯達黎加認為,美國采取的保障措施違反了ATC協定第6條第2款、第4款所規定的實施這類措施的實質性條件,即美國沒有證明國內產業遭受了嚴重損害,沒有證明損害與進口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更沒有證明損害是因哥斯達黎加的產品進口而引起的。此外,哥斯達黎加還認為,美國追溯適用保障措施亦違反了ATC協定第6條第10款。[50]

由于專家組的裁決僅部分地支持了哥斯達黎加的主張,因此哥斯達黎加提起上訴。上訴機構在其報告中對GATT第10條第2款所納入的透明度原則做出如下詳盡的闡述:該條款可以被視為包含了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即推動對政府行為的披露,因為政府行為會影響到WTO其他成員方、私人以及企業(不論后兩者具有本國國籍還是外國國籍)的利益。與本案相關的政策性原則是廣泛認知的透明度原則和正當程序,其基本含義是:受一成員方政府措施所強加的限制、要求以及其他負擔之影響或可能帶來影響的其他成員方及個人,應有合理機會獲得關于這些措施的權威信息,從而保障并調整其行動,或者尋求改變此類措施。[51]

在對本案的分析中,上訴機構不僅一般性地肯定了透明度原則得構成正當程序的組成部分,而且還特別指出透明度原則的基本要素是可預見性。顯而易見,缺乏透明度會導致失去可預見性,從而擾亂貿易商們的進出口決策,使市場所在地的真正競爭優勢難以預測。尤其值得強調的是,上訴機構對本案的分析清楚地表明,盡管透明度原則源于GATT第10條并構成該條款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但該原則對WTO而言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意義。

五、結論

WTO關于透明度的要求和規定對于實施其各項協定至關重要,同時也有助于減少乃至消除該組織以及國際貿易體制運行中的不確定性。除WTO各項協定外,目前在國際經濟法的其他領域(諸如貿易、投資和金融等方面)還有許多法律文件要么間接反映、要么直接規定了透明度原則。這些法律文件對透明度的要求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規定為程序性義務,即有關方面應盡速公布對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至關重要的信息;另一類規定為實體性義務,即或者要求依照透明度原則對某些相關規定或某些特定措施做出解釋,或者突出強調透明度的經濟作用以及對利害關系方造成的影響等等。在司法領域,上文所研討的案例也突出表明,WTO爭端解決機構已將透明度原則視為國際經濟法的理性基礎和確保WTO創設之國際經貿法律秩序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從今后的發展趨勢來看,透明度原則仍將在國際經濟法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適用這一原則將會增強國際經貿活動的可預見性,從而推動貿易和投資的持續增長。此外,透明度原則還能促使有關國家在做出相應決策時,“不在情形相同的國家之間構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視的手段或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52]總之,在各國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當代國際社會,信息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

【注釋】

[1]AbramChayes&AntoniaHandlerChayes,TheNewSovereignty135~153(1995)

[2]SeeJulioA.Lacarte,Transparency,PublicDebate,andParticipationbyNGOsintheWTO:AWTOPerspective,7J.IntlEcon.L.683,686(2004).

[3]See:WilliamB.T.Mock,AnInterdisciplinaryIntroductiontoLegalTransparency:AToolforRationalDevelopment,18Dick.J.IntlL.293,295(2000).

[4]Id.at295.

[5]StevenL.Schooner,Desiderata:ObjectivesforaSystemofGovernmentContractLaw,11Pub.ProcurementL.Rev.103,105(2002).

[6]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處:《世界貿易組織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果:法律文本》,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際經貿關系司譯,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35~436頁。

[7]同上,第437頁。

[8]同上,第434頁。

[9]這些協定主要有:《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Agreementon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簡稱TBT協定)、《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AgreementontheApplicationofSanitaryandPhytosanitaryMeasures,簡稱SPS協定)、《政府采購協定》(AgreementonGovernmentProcurement,簡稱GPA協定)、《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AgreementonSubsidiesandCountervailingMeasures,簡稱SCM協定)、《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AgreementonTrade——RelatedInvestmentMeasures,簡稱TRIMs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簡稱GATS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Agreementon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簡稱TRIPs協定)以及《保障措施協定》(AgreementonSafeguards)等等?!P者注

[10]參見前注[6],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書,第287~288頁。

[11]同上,第437頁。

[12]同上,第441~442頁。

[13]同上,第130—131頁。

[14]同上,第69頁。

[15]同上,第288頁。

[16]同上,第289頁。

[17]同上,第123頁。

[18]同上,第70頁。

[19]同上,第302頁。

[20]參見OECD,TradeandRegulatoryReform:InsightsfromtheOECDCountryReviewsandOtherAnalysis,13WorldTrade&Arb.Materials32(Apr.2001)。

[21]前注[6],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書,第364頁。

[22]同上,第377頁。

[23]同上注。

[24]同上,第378頁

[25]同上,第358頁。

[26]同上,第367頁。

[27]SeeSteveCharnovitz,Participationof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in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17U.Pa.J,Int''''lEcon.L331,351(1996).

[28]SeeWTOGeneralCouncil,ProceduresfortheCirculationandDerestrictionofWTODocuments,Wt/L/160(July18,1996).

[29]Ibid.

[30]SeePanelReport,Japan_RestrictionsonImports0fCertainAgriculturalProducts(Mar.22,1988)GATTB.I.S.D.(35thSupp.)at163(1989).

[31]Ibid.

[32]Ibid.

[33]Ibid.

[34]SeePatriciaI.Hansen,Transparency,StandardsofReview,andtheUseofTradeMeasurestoProtecttheGlobalEnvironment,39Va.JIntlL1059(1999).

[35]See’PanelReport,UnitedStates—ImportProhibition0fCertainShrimpandShrimpProducts,WT/DS58/R,DSR1998:Ⅲ2821(May15,1998).

[36]海龜隔離器是美國科學家研制開發的一種設備,它能夠阻擋海龜劃入拖網深處并指引海龜從網口逃生?!P者注

[37]SeeAppellateBodyReport,UnitedStates—ImportProhibitionofCertainShrimpandShrimpProducts.WT,I/DS58/AB/R,DSR1998:Ⅲ2755(0ct.12,1998).

[38]Ibid.

[39]參見楊榮珍編著:《WTO爭端解決——案例與評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59頁。

[40]前注[6],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書,第455頁。

[41]參見前注[39],揚榮珍書,第460頁。

[42]SeeSupranote[37].

[43]Ibid.

[44]Ibid.

[45]Ibid.

[46]Ibid.

[47]Ibid.

[48]SeeToddWeiler,NAFTAArticle1105andthePrinciples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42Colum.J.TransnatlL.78(2003).

[49]SeeAppellateBodyReport,UnitedStates—RestrictionsonCottonandMan—madeFibreUnderwear,WT/DS24/AB/R(Feb.10,1997).

[50]參見前注[39],楊榮珍書,第546頁。

[51]SeeSupranote[49].

[52]前注[6],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書,第4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