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促進反腐敗工作論文
時間:2022-08-27 10:57:00
導語:法治促進反腐敗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反腐敗必須通過完善立法來解決法律上存在的漏洞,把法律這個確認國家權力的重要形式,執行國家職能的有效工具發揮好,讓腐敗分子不但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且在法律的銅墻鐵壁面前,無處可逃。
一、完善的立法是根本。
中國邁入新世紀,面臨的是加入世貿組織后的新形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的現代化和政治文明,必然要求和促進法律的現代化。但反腐敗的一些法律還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因此實現這些法律的現代化就顯得迫切。
法律的現代化不等于簡單的外國法律的移植,固守,而是對現有的法律體系,在深刻反思的基礎上予以更新和升華。一是要吸收外國法律、國際法。對其中合理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有價值的部分,對之進行多側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了解其深刻內涵,掌握其全貌,然后進行吸收。二是要發展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對其進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保留其精華,剔除其不符合WTO規則和國際法的部分,將中國法律與外國法律融合,創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反映新時代特色的、新的法律體系。三是加緊制定《反職務犯罪法》、《預防職務犯罪法》,完善《行政監察法》,形成完整、科學、嚴密的反腐敗的法律形成體系。
二、及時的司法解釋是必須。
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法律滯后性與犯罪行為需要懲罰性的矛盾。說明司法解釋的不可或缺。司法機關應該根據立法的精神,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及時規范罪與非罪的界限,規范司法人員的自由裁量,讓腐敗分子無空子可鉆。當前司法解釋應著力解決的以下的問題。
一是對職務犯罪的主體加以規范。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身份論”,已為市場經濟所改變。一些行使國家職權的非同家工作人員,如法律規定履行行政執法權的事業單位人員亦應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國家工作人員”是以所在崗位而區別,實際上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肩負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之重任,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同樣給國家利益造成損失,應以瀆職犯罪進行打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稱“國家工作人員”為宜;明確黨委機關、共青團、政協、各派機關工作人員為國家工作人員范圍。
二是對一些個罪加大司法解釋的力度。如挪用公款罪中“其他單位”、“謀取個人利益”,賄賂罪中的“不正當利益”等的范圍;對單位、國有資產、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造成重大損失等的具體標準和范圍,盡量避免法律上的真空地帶、模糊語言、消除執法上的誤區。
三、公正的司法是保證。趨利避害、見利忘義是人的自然本性,也是驅使人犯罪的主要根源,職務犯罪亦不例外。犯罪分子之所以敢于頂風作案,職務犯罪之所以屢打屢犯,與刑罰不當其罪有相當大的關系。“罪刑相適應”作為我國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應當貫穿于打擊所有犯罪的始終。公正的司法才能最終體現“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一是要對職務犯罪處以比普通刑事犯罪更重的處罰。治國重在懲貪,應根據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對國家、對社會的危害性,提高對職務犯罪的處刑幅度,度針對貪污賄賂罪集貪利性與瀆職性于一身的特點,在處刑中增加資格刑、財產刑,剝奪其再度擔任公職的機會,剝奪其犯罪所得,使其在經濟上無便宜可占,增大職務犯罪分子的作案代價,提高職務犯罪的成本。
二是要對職務犯罪分子堅決施以法律的公正制裁,不論職位高低,凡職務犯罪分子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加大對職務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形成威懾效應,抑制他人效仿的心理,使潛在的犯罪者時時都意識到:刑法是架在犯罪分子脖子上的一把利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高懸的利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不存僥幸,以增加人民群眾對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原則的堅定信仰。
三是更新刑事執法觀念。按照同志指示:“對于經濟犯罪和腐敗現象,我們手軟心慈,犯罪分子就會更加猖獗起來。不采取嚴厲措施,不用重典,是絕對不行的。”治吏用重典。
四是要約束司法人員執法上的隨意性。應通過立法明確司法人員的權限、責任和對違法判案的制裁,使司法人員的司法活動始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不得逾越國家法律的界限。
- 上一篇:我國憲政時代標志分析論文
- 下一篇:憲政特殊性價值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