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WTO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
時間:2022-03-30 04:09:00
導語:小議WTO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貿易自由/環境政策/協調發展/wto
內容提要:WTO貿易與環境政策的協調發展過度關注環境問題,以及協調機制的內在缺陷,阻礙了貿易體制的發展和完善,無益于以貿易方式解決環境問題,必須改革完善協調機制,實現WTO貿易與環境政策協調發展模式中“貿易導向”的自覺。
(一)貿易自由化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貿易自由化要求世界形成一個大市場,商品無障礙地自由流動,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刺激經濟發展。貿易自由化受資本驅動,資本的目標就是剩余價值的最大化。這個目標的客觀要求,是擴大現有消費量,以造成新的需要,生產、發現和創造出新的使用價值。這就必然要求大規模地探索開發整個自然界,不斷發現自然物的新屬性以及加工自然物的新方式,以不斷開發和滿足社會的新需要[1]。資本對消費的要求往往是通過自由貿易來實現的,貿易意味著生產更多的產品。因此,在多數情況下,高生產、高消費必然導致更為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
(二)環境政策對貿易造成的阻礙
從環境政策的角度看,只要措施有利于環境保護都是值得嘗試與采用的。貿易追求的是商品無國界的自由流動,隨之產生了如上所述的許多環境問題。因此,環境保護必然會對貿易自由化產生反作用,遏制自由貿易可以消除或減少環境問題。
(三)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的價值沖突
貿易自由化以貿易要素在國際間無屏障地流動為主要任務,中心價值是貿易的自由開展;環境政策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其主要任務,中心價值在于人類居住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貿易自由化的中心價值要求各種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人員以及商品自由跨界流動,不受其它因素的阻礙。凡是阻礙自由貿易的因素都是與其中心價值相沖突的,貿易自由化使得商品可以通過自由貿易跨地域地被消費,從而加劇了自然資源的消耗,貿易創造的財富不一定導致環境的改善。
二、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可以協調發展
(一)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終極目標的一致性
盡管貿易與環境的中心價值各異,具有沖突性,但兩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其終極目標具有一致性。自由貿易可以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各種產品,滿足人類的需求,終極目標是為人類服務。環境政策著眼于人類生存所需之自然條件,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控制人類的活動對自然環境產生有害影響,以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環境政策的最終目的與貿易自由化一樣是立足于人類的生存和需要,服務于人類。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在終極目標上的一致性,決定了兩者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來調控各自的對象,為終極目標服務。
(二)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的可協調性
貿易與環境所關涉的利益主體實際上是相同的,即人類中的每一個體都是貿易與環境的利益主體。但是由于人們所處的視角、歷史原因和利益傾向不同,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始終存在貿易自由主義與環保主義兩個利益群體,只是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各利益主體所占的優勢不同而已。這兩種相互對立的利益主體所占據的優勢,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體現在貿易自由政策與環境政策的優先性上。在經濟水平高的國家,趨向于環保政策優先,實行高標準的環境保護,對貿易設置較高和較多的環保標準;在經濟水平落后的國家,實行較低標準的環境保護,強調貿易優于環境。
三、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協調發展應當遵循的原則
正如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所闡明的那樣,環境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大半是因發展不足造成的,在工業化國家則是與工業化和技術的發展有關。因此,現實的全球環境問題的解決必須體現發達國家發展過度和發展中國家發展不足之間的矛盾[7]。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確立了“各國負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別的責任”原則,該原則可以被視為是對《人類環境宣言》的回應,是國際社會處理環境問題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
(一)共同的義務與責任原則
要使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就必須對自由貿易進行適度的限制,對環境保護體現出經濟性,從而使兩者最佳地結合。承擔這些義務與責任的主體就是有關的國家、地區及貿易個體,這些主體的義務與責任首先并不是有差別或區別的,而是共同的。因為環境和貿易均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沒有多與少的差別,只有需不需要的問題。從某種角度講,共同義務和責任更多是一種對環境保護應承擔的地球義務,這一義務起源于世代間的平等。每一代人為當代和未來世代保護自然和文化資源的質量和品種,確保他們可以平等地獲得和使用這些資源[8]。
確定這一原則有利于防止承擔這些義務與責任的主體在承擔義務與責任時,以經濟原因或歷史原因發生推諉,拒絕承擔其應承擔的義務與責任。只要在地球上生存和發展,無論大小、強弱和貧富,對環境與貿易的協調發展都應當承擔共同的義務與責任,這種義務更多體現的是世代間的平等。
(二)差別的義務與責任原則
在遵循共同的義務與責任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能力及需要,在不同的場合與時間,由不同的主體承擔不同的責任。差別的義務與責任原則并不絕對意味著經濟發達國家承擔更多的義務與責任,貧困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在控制本國的污染與自然資源的消耗方面,也應較經濟發達國家承擔較多的義務與責任。義務與責任的“差別”在于,根據義務與責任的對象和性質,決定主體承擔義務與責任的多或少。如在適度貿易自由化方面,發達國家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與責任:對貧困國家實質性地開放市場,促進其貿易發展,將國際自由貿易控制在一定度的范圍內。貧困國家則在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要承擔更多的提高本國生態與環境保護水平的義務與責任。
(三)貿易自由化的適度原則
貿易自由化帶來了“高生產、高消費”,嚴重耗竭自然資源和損害環境。這就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采取措施,防止過度的貿易自由化。防止過度貿易自由化的途徑,不可能通過對全球的資源進行宏觀調控來直接實現。值得考慮的方法是根據自然資源及產品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來征收環境稅,間接提高產品的價格,形成環境價格壁壘,從而降低消費,以減少產品交易過度。
四、WTO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的沖突及其協調發展模式
貿易與環境相互依存和沖突的內在關系,決定了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協調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就國際層面而言,目前的協調模式主要有貿易導向模式、環境導向模式和平衡共管模式。以貿易為導向的協調模式主要體現在推進貿易自由化的世界貿易組織和區域貿易組織的制度框架內;以環境為導向的協調模式主要反映在以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環境條約群,如:保護臭氧層的多邊環境協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多邊環境協議、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的多邊環境協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多邊環境協定;平衡共管模式則主要是在聯合國的框架內進行。上述幾種模式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處理貿易與環境政策的協調發展問題。
(一)WTO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的協調
隨著經濟全球化在深度和廣度上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WTO)已成為當今最為重要的多邊貿易體制,形成了一系列貿易自由化規則,并以其獨特的方式協調著貿易與環境問題。WTO還為此成立了貿易與環境委員會(CTE),其職責主要是:明確貿易措施與環境措施之間的關系,促進可持續發展;對多邊貿易體系的條款是否需要修改提出建議、所作修改應與多邊貿易體系開放、公平和非歧視的性質相符……。
(二)WTO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的沖突
WTO的貿易性質決定其應以貿易的方式解決環境問題,這決定了WTO的協調機制帶有濃重的貿易色彩。這種色彩與WTO的宗旨和原則密切相關,即應當是一種“以貿易為導向”的協調發展機制。但是WTO對貿易與環境協調的規制,過度關注了環境問題,缺乏“以貿易為導向”的自覺。
(三)WTO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的協調發展模式
WTO是一個貿易組織,它對環境的興趣并不會比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貿易的興趣多。更重要的是,WTO的運行只能限制在規則體系中,對環境的補貼僅為例外,而非實質性的權利[12]。因此,WTO對貿易自由化與環境政策的協調發展模式,在于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不得妨礙對貿易自由化的促進。同時需要改革現有議事機制,促進各成員社會經濟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注釋:
[1]歐陽志遠.最后的消費——文明的自毀與補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18.
[2]葉文虎.環境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5.
[3]成帥華.誰在反對世貿組織[N].國際金融報,2001-11-16(6).
[4]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環境與貿易手冊[M].國冬梅,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2
[5]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21世紀議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16.
[6]曹明德.生態法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16.
[7]張曉君,張輝.生態環境保護的國際法理論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49.
[8]愛蒂絲•布郞•魏伊絲.公平地對待未來人類:國際法、共同遺產與世代間的衡平[M].汪勁,于方,王鑫海,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1.
[9]張曉君.跨國公司的環境法律責任緣起[J].甘肅社會科學,2004(6):173-179.
[10]蔡守秋.環境政策法律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435.
[11]張曉君,溫融.多邊貿易談判新議題的產生背景、發展及其啟示[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3):103.
- 上一篇:交易成本下國際法的合法性剖析
- 下一篇:小議獨立院校大學生政治教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