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問題
時間:2022-04-05 03:17:00
導語:深究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對于這一項權利的行使,現行法律對其權利的規定并不是非常完善和清楚。本文從什么是股東優先購買權、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的條件、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的具體措施、對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限制等方面介紹了股東優先購買權。
關鍵詞:股權轉讓優先購買權行使權力
廣義的股東優先購買權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和中外合資企業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但鑒于實踐中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與實現在拍賣程序中特別是在強制拍賣中產生與出現的糾紛問題及沖突事宜多觸及到法律規定的本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不涉及拍賣問題中的優先權,僅就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基于公司章程的約定而享有的股東優先購買權問題作簡要研究,以期為對司法實踐中股東優先購買權的相關問題的解析提出有益建議。
目前產權交易市場上對于怎樣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的意見大多不盡相同,有的人認為可以對優先購買權進行無條件的行使,有人認為對優先購買權進行部分行使,或不能部分行使,但是也有的人認為,股東不可以行使優先購買權。因為普遍認識上的不同,就容易導致現實交易中的無規律和混亂。
一、什么是股東優先購買權
股東優先購買權是指股東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的購買其他股東的股權的權利。我國《公司法》第72條規定: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這種優先購買權是有限責任公司中特定的一種權利。公司法為了保證有限責任公司的老股東的權利及利益,規定老股東可以通過行使優先購買權來實現對公司的控制,這樣才規定了股東擁有優先購買權。這樣的規定不僅僅是一種對老股東對公司貢獻的承認,也是為了在新老股東之間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維護公司當中的“人合性”。
股東優先購買權是一種法律授權性權利。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現行《公司法》價值取向的變化,對有限責任公司原有股東的新股優先購買權和股權對外轉讓時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的規定由強制性規范修改為任意性規范,因此現階段股東優先購買權首先取自公司股東的約定,公司章程中可以對股東優先購買權有關問題作出詳細規定,除非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否則公司章程中的條款對各股東均具約束力。這是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的依據之一。
二、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的條件
(一)內容條件
行使優先購買權前先要確定什么樣的內容的交易關系才能行使。公司法中規定內容為同等條件時的交易關系,股東才可以行使優先購買權。那什么是同等條件?只有當股權所有人與第三方所簽訂的交易合同中所規定的條件相對來說是等同時,其中當付款時間和交易價格等主要條件相同時才是同等條件,至于付款的方式只要沒有損害股權所有人的基本利益,付款的方式則可以不用列入同等條件中去。
(二)時間條件
究竟什么時候能夠行使優先購買權。第一,一定要股權所有者有變賣股權意愿之后,如果股權所有者沒有出讓意圖,則股東優先購買權不成立。第二,當股權所有人與第三方沒有達成股權交易協議時,如果股東有購買意圖,則可以直接與股權所有人簽訂協議即可。如果股權所有人與第三方已經達成股權交易協議時,股東如果有購買股權的意愿,股東優先購買權則可以為股東對抗第三方,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所以,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駛時間則是股權所有者與第三方達成交易協議的時間。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第三方與優先購買權人同時都想向股權所有人購買股權時,我個人觀點認為并不是說股權所有人一定要同股東達成股權交易關系。如果這樣認為這是將優先購買權混淆為優先締約權了,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在股權所有人出讓股權時,所有人還是有選擇對象的權利,只是所有人選擇的結果不一定就會有法律效力。
三、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的具體措施
《公司法》第72條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在現實生活中,為了照顧各方面的利益,同時參照相關法律的規定。首先出讓股權的股東用書面材料的形式通知其他股東并告知股權的轉讓價格和數量,其他股東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必須做出答復,如果一個月內沒有作出具體答復的,等同于放棄股東優先購買權。如果出讓股東沒有做到及時的、清楚的通知,并與第三方簽訂了轉讓股權協議。其他股東則可以在第三方在公司登記股東名冊之后一年內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行使優先購買權。法院一般會協調原告和原股權所有者進行股權交易的問題。
四、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行使的限制
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出讓股權人對股權的處理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為了盡量保護出讓股權人的利益,應該對股東優先購買權進行一定的限制。
第一,股權出讓人在與自己在法律上有身份關系的第三人進行股權交易時,其他股東不能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這種身份關系可以是近親屬關系、撫養關系、繼承關系等等。股權出讓人在與有身份關系的第三方交易時,這種交易帶著出讓人的感情因素,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其他股東不能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
第二,股權所有人的股權被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進行強制性出賣時,這個時候,股權所有人在法律上已經失去了對股權的處理權,所以,其他股東無法將股東優先購買權行使在出讓人上。同時,股東優先購買權也不可以對司法機關行使,因為司法機關對股權的處理行為是對公權力的行使,帶著強烈的國家性質,具有強制性、必須性,所以股東優先購買權人不可以行使優先購買權。
第三,當股權出讓人通過拍賣的方式對股權進行處理的時候,應該分兩種情況:
一是其他股東不知曉股權出讓人要對股權進行拍賣,導致沒有及時參加股權的拍賣,從而使第三方與股權出讓人達成了交易關系,此時,股東優先購買權人依然可以在同等條件下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
二是其他股東知道股權出讓人要對股權進行拍賣,但是沒有來參加拍賣,這種時候,就應該認同為其他股東放棄了股東優先購買權,之后也不能行使優先購買權。如果參加了,沒有競拍成功的,因為拍賣遵循的是價高者優先所得的規則,所以事后也不可以行使股東優先購買權。
第四,股東的優先購買權是不能部分行使的。公司法雖然沒有禁止性規定,但從法律對優先權行使的交易“同等條件”要求看,已經否定了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交易“同等條件”是包括價格、標的在內的多個條件的集合,而非單獨局限于價格條件。其他股東若欲以同等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不能僅僅在價格上達到“同等條件”,必須同時考慮形成該價格條件的標的。該標的在量上表現為特定比例的股權,是屬于交易的“同等條件”。所以交易標的分割將對交易“同等條件”造成了重大改變,從而導致標的未被購買部分的股權價值貶值。
綜上所述,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一些爭議,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對法律條文、法律價值的理解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情況,更應該考慮公司本身的實際情況,既然在公司法中對這個問題給予了公司足夠的自治權利。在考慮這些情況的時候,要首先考慮公司的章程,然后杜絕與優先購買權立法目的相違背的行為的發生,從而達到保護股東合法利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少華.法定優先購買權的法律性質、效力及實現.當代法學.2003(2).
[2]王福祥.論優先購買權.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2).
[3]徐瓊.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同意權與優先購買權.河北法學.2004(10).
[4]湯媛媛.淺析股東優先購買權的部分行使.法學.2010(3).
- 上一篇:組織決策中的信任機制建設探究
- 下一篇:電視公益廣告傳播藝術小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