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經濟法基本問題
時間:2022-11-28 09:04:51
導語:淺談經濟法基本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為了培養具有一定經濟法律素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在經濟管理、財務金融等應用型非法學專業普遍開設了經濟法課程。由于這些非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法學專業有所不同,開課的對象也不一樣,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在內容體系上應該與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有所區別。基于這一認識,對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進行內容體系的建構,就是課程建設的應有之義了。對于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內容體系的建構,到底應當考慮哪些因素呢?當下的法學界和教育界鮮有嚴肅的討論和分析。這個問題,在筆者看來,對推動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門課程的內容體系,大體上取決于它所歸屬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性質定位。基于此,本文不揣淺陋,提出了三個基本問題,并試著做出回答:一是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內容體系,是要依托“經濟法”學科,還是要脫離“經濟法”學科?二是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內容體系,是要看重知識,還是看重能力?三是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內容體系,是要體現通用性,還是要強調專業適應性?
一、依托“經濟法”還是脫離“經濟法”
一門課程與它歸屬的學科具有緊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學科的研究內容及其發展創新決定了課程的內容及其更新。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依托于經濟法學科,這一點毫無疑義。問題是,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是否也必須依托于經濟法學科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需要追溯我國經濟法學科發展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為了服務于當時的經濟建設,大學開始在法學專業開設經濟法課程,此時,經濟法學科尚未建立。同時,一些大學的經濟、管理等非法學專業也開設了經濟法課程。事實上,此時開設的經濟法課程,是廣義上的“經濟法”,課程內容幾乎涵蓋了當時經濟生活領域的大部分法律領域,包括公司法等商事法律制度和部分民事法律制度的內容。根據法學家史際春教授的看法,中國經濟法產生的背景,“是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建立并加強經濟法治的客觀要求,以及當時社會上民法之不彰;并在理論上受到了前蘇聯和日本的影響”。也就是說,這種“大經濟法”的概念,是符合當時法律建設剛剛起步、法學研究也處于恢復階段的現實的。隨著法學學科的陸續恢復、重建,商法制度和一些民事法律制度從“經濟法”的“領地”相繼分離,“經濟法”才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學學科。直到今天,經濟法學科將其研究對象限縮為市場規制和宏觀調控的知識領域,這才有了相對清晰的“邊界”。回顧歷史,我們發現,在經濟法學科獨立之前,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按照大經濟法的概念來確立其課程內容體系,是符合當時的經濟建設實際的,也滿足了當時的經濟領域對法律知識的渴求。但是,隨著經濟法學科的獨立,經濟法的研究對象和知識領域越來越狹窄,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仍然依托于經濟法學科、跟隨經濟法學科的發展而“迭代”,課程內容體系會受到限制,不能很好涵蓋市場經濟實踐中的一些屬于意思自治范疇的內容,顯然已經脫離了在非法學專業開設經濟法課程的初衷——培養懂法律的經濟管理人才。換言之,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存在著與經濟法學科之間嚴重的名實不副問題。甚至有學者提出將“經濟法”這一課程名稱改為“經濟法律通論”。因此,應該在法學界和教育界盡早達成共識: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雖然課程名稱上取法于“經濟法”,但并不歸屬于經濟法學科。筆者建議讓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盡早脫離經濟法學科。因為,在非法學專業開設經濟法,其實是要向人們普及經濟生活中與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知識。而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民法和商法學科的知識領域,并不是現在的經濟法學科研究的內容。
二、重知識還是重能力
在傳統的課程教學中,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是兩個主要的課程目標。以傳授知識為主和以培養能力為主:這兩種不同的教學目標,對課程的內容體系是有直接的影響的。如果是以培養能力為主,則首先要科學界定出一門課程要達到的具體能力目標,然后,根據能力目標來組織課程內容。而若是以知識目標為主,則只需確定一門課程要傳授的知識范圍則可。同時,培養某種能力是需要通過增加實踐環節來推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的,這就從一定意義上限制了知識的廣度和范圍。換言之,能力目標的深度與知識目標的廣度是有沖突的。在今天的大學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都特別強調能力養成的背景下,經濟、管理、金融、財會等非法學專業,在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目標上,也難免會受到“能力至上”觀念的影響。那么,經濟法課程,到底是應該重知識還是要重能力呢?筆者認為,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應該確立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目標。理由如下:首先,毫無疑問,經濟法課程,不管它采用什么課程名稱,只要它的主要知識領域是經濟生活的法律規則,它就是一門法律課程。而任何一門法律課程,要想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應用能力,都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學生知道和了解法律制度和法律規則的層面,而是還必須讓學生深入了解法律規則和制度背后的法理和邏輯,并能夠根據一整套法律分析方法來回應現實中的具體法律問題。要達到這種法律實際應用能力,絕不是一門單獨的課程所能解決的,它所需要的是系統的法律方法論的訓練。這種系統的法律方法論的訓練,正是法科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其次,從非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實際來說,在有限的課時限制下,在學生缺乏法律基礎知識的約束下,一門單獨的經濟法課程,不可能達成得了養成經濟領域的法律實際應用能力這樣的培養目標。而從非法學專業開設經濟法課程的初衷來說,原本也不是要讓學生具備經濟領域的法律實際應用能力,而是讓這些非法學專業的學生,也就是未來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能廣泛地了解和熟悉經濟生活中尤其是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法律規則和法律制度,讓他們做到在懂法的基礎上依法經營管理。由此可見,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注重學生的經濟法律實際應用能力。而是應當以傳授經濟領域的法律知識和法律規則為主要的教學目標。
三、體現通用性還是強調專業適應性
開設經濟法課程的各個非法學專業,主要分布在踐行市場經濟的經濟、管理等實際經濟領域。專業領域不同,經濟生活中適用的市場經濟法律規則和法律制度也有所區別。比如,金融專業,強調的是各種金融業務的法律要求,也就是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的法律規則;而財會專業,強調的則是財稅法律規則和各種會計準則的要求。那么,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金融專業的經濟法課程與財會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應該有所區別、體現各自的專業特點嗎?從這個例子,推及到一般,問題就是,在非法學專業開設的經濟法課程,是要體現課程的通用性,還是要強調跟各自的專業對接從而具有一定的專業適應性?雖然從現行經濟法課程的普遍實踐而言,將經濟法課程緊密結合各自的專業特色、在內容體系上強調專業適應性的做法不在少數。但筆者并不贊同這種做法,而是持相反的觀點,即: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應該體現課程的通用性。理由如下:首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史不長,人治的歷史與傳統卻很悠久,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法治,除了在全社會普及法治意識、推動法治實踐之外,更為必要的是,在經濟生活中,在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群體中,普及法治意識和法治實踐,最終做到,讓每一家企業都能在市場經濟的法治要求下依法有序參與市場競爭和企業管理。而在非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中,能夠承擔這一任務的,非經濟法課程莫屬。如果經濟法課程在內容上強調其專業適用性,僅僅傳授與各自專業領域有關的法律知識,顯然難以從整體和宏觀的層面普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規則和法律制度,也就很難實現在經濟領域普及法治意識和法治規則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淡化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專業適應性。其次,我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我國的法律體系,是以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等法律規范構成的完整體系。在經濟管理領域,下一位階的法律文件,都要對上一位階的法律文件,進行執行和實施方面的某種細化規定,最后,形成了大量的與實際業務活動密不可分的操作性規則。這些規則,既是法律規范,也是可以直接實施的業務規程。這個法律上的特點帶來的結果就是,經濟、管理等非法學專業的專業課程內容,除了純粹的技術規則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根據法律、政策上的規定總結出來的業務規則,也就是說,你很難脫離法律規定去講業務專業知識。比如,在財會專業的會計專業課中,做會計分錄,涉及到稅法的規定,你就很難只講純粹的會計技術,而不涉及稅法的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過于強調專業適應性,就必然會發生,同一個法律知識在專業課和經濟法課程中重復出現的問題。這種教學內容的重疊,浪費了本就有限的課時資源,教學效果也未見得好。其實,只要將經濟法課程的內容與各專業的專業課內容進行錯位——經濟法課程側重于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規則和制度這一知識體系,各專業課則解決具體的業務領域的法律規則,這樣就能達成課程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四、結語
以上就是本文對三個基本問題的分析和回答。雖然這一嘗試可能是粗淺的,但卻有助于我們正視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在內容體系上存在的問題。筆者以為,如果能在教學實踐中確立經濟法課程的通用課性質和以知識為主的課程目標,擺脫經濟法學科的影響,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有可能迎來統一課程內容體系、加強課程內容建設、共享課程資源的契機,從而推動課程的改革和發展。
作者:徐超華 單位: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中圣.關于經濟法體系問題的研究.中國法學.1991(4).
[2]侯麗艷、許彩云.對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設置的重新思考.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4(6).
[3]李毅.非法學專業法學教育之探討.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5).
[4]趙美珍、劉永寶.經濟法教學改革的三個視點.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8(6).
[5]曾玉珊.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設計與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國大學教學.2012(12).
- 上一篇:淺析經濟法公平原則
- 下一篇:民法對發展市場經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