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的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6 03:12:00
導語:海商法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航運業已經成為一個開放的競爭程度較高的產業,為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每年外貿貨物的85%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海商法作為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的商事法律,在中國加入WTO后,其作用日顯重要。因此,應重視對海商法的研究。
關鍵詞:重視海商法研究
海商法是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的商事法,是屬于商事行為的法律。海商法所調整的法律關系具有比較強的國際性,因此,各國在制定海商法時必須參照國際立法和國際慣例,以求得國際海上運輸法律規則的相對統一,維護國際航運市場的秩序。我國在制定海商法時也參照和引入了相關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規定。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1992年11月7日審議通過、1993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是我國第一部規定海商制度的法律。該法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內容,系統規定了船舶、船員、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船舶碰撞、海難救助、共同海損、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海上保險合同、時效以及涉外關系的法律適用等海商法律制度,從而為規制海上商事行為、解決海事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鑒于海事案件審理的特殊性,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于1999年12月25日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該法規定了管轄、海事請求保全、海事強制令、海事證據保全、海事擔保、送達、審判程序、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程序、債權登記與受償程序、船舶優先權催告程序等海事訴訟的特別程序,使得我國的海事審判有了專門的程序法,填補了我國海事立法的空白,為強化海上運輸法制環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國還制訂了一系列有關船舶登記、海上貨物運輸、海事賠償責任限制以及海事爭議的處理的法律和法規。此外,我國還締結或參加了有關船舶營運和海事審判的國際條約,并依約遵守。而在我國法律和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情況下,適用有關的國際慣例。可以說,我國的海商法已經形成了一個包括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我國國內立法和司法解釋、國際航運慣例三大組成部分的相對獨立的體系,在我國的商事法律制度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說,加強對海商法的研究,就是加強對海商國際條約、國際航運慣例和各國海商法的理論和實務的研究。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沿海大國,擁有大陸岸線18000多公里,島嶼岸線長14000多公里,沿海共有160多處海灣和幾百公里深水岸線,許多岸段適合建設港口,發展海洋運輸業。⑴據交通部統計,我國現有沿海港口60個,內河港口109個。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運業發展迅速,到2001年,已經擁有航運企業6000多家,營運船舶21.1萬艘,總運力5449.5萬載重噸,其中國際運力2386萬載重噸,沿海運力918萬載重噸,內河運力2146萬載重噸。航運在支援國家重點建設、國家重點物資以及外貿物資運輸、搶險救災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作用。⑶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進行,外商已經進入我國的航運市場競爭。到2001年,境外航運企業在中國大陸的常駐代表機構已經有700多家;中外合資船舶運輸企業120多家,外商獨資船務公司和集裝箱運輸服務公司及其分支機構110多家。中國政府已經同56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海運協定。在我國港口每月開出的近洋和遠洋航班中,境外航運公司分別占47.5%和70%。⑷全社會水路運輸貨運量13.3億噸,貨物周轉量25989億噸,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24億噸,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748萬TEU。⑸與此同時,我國的國際海運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我國從事國際海運業務的航運公司已近300家,擁有或經營的國際海運船舶總噸位達3700萬載重噸,居世界第五位。我國國際海運業的迅速發展,為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每年外貿貨物的85%是通過海上運輸完成的。已有20多家外國(境外)航運公司在我國設立了經營性機構,在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中,60多家外國(境外)航運公司在我國港口開辟國際班輪航線,市場分額占65%以上。⑹我國海運業已經發展成為開放度較大、競爭程度較高的產業。
加入WTO之后,中國要履行在加入議定書和附件中對國際海運服務、輔助服務及內水運輸所做的承諾,⑺在運輸、輔助服務、港口服務和相關的船舶檢驗及水運工程建筑等方面實行對外開放,允許外商企業進入我國市場,并給予相應的國民待遇。為了建立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國際航運市場,并使市場管理走向規范化和法制化的軌道,加快與國際航運市場接軌,國務院經第49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作為與我國海商法配套的行政法規,該條例具體規定了國際船舶運輸公司的管理制度、無船承運業務的管理制度、國際班輪運輸管理制度、國際海運輔助業管理制度、運價備案制度、外商投資管理制度、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臺灣航運的管理制度以及調查與處理制度等。該條例于2001年12月11日頒布,自2002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航運法制建設的新的里程碑,從而,為規范國際海上運輸活動,履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維護國際海運市場秩序,保護國際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保證。
為了適應我國航運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們必須建立相應的海商法法律體系。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如前所述,我國海商法的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我國所參加或締結的有關海事的國際條約是我國海商法的淵源之一⑻,對我國有拘束力。我國海商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我國先后批準加入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條約,如1910年《船舶碰撞公約》、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運輸雅典公約》、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等。這些國際公約也為統一國際海運方面的法律創造了條件。
國際航運慣例也是我國海商法的組成部分。我國海商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⑼從此規定中可以看出,國際航運慣例是我國法律和國際條約的補充。如《約克-安特衛普規則》就是為航運界所周知且廣泛接受的有關共同海損方面的國際慣例。人們在涉及共同海損方面的問題時,會在很大程度上選擇適用《約克-安特衛普規則》。因此有必要知曉國際慣例的內容,并且深入理解其內涵,以便更好地解決法律糾紛,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有關海商和海事方面的立法是我國海商法的重要淵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訂的規范性文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是我國海商法的最主要的淵源。而國務院的有關海商和海事的條例、規定等,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等,是我國海商法的重要淵源。我們必須知曉我國的海商立法。
為了適應我國航運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們應該而且必須重視對海商法的深入而系統的研究。既要重視研究有關海商的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又要重視研究我國的有關海商法律;既要重視研究海商法的基礎理論,又要重視研究海商審判司法實務;既要重視研究世界各國的海商立法,也要重視研究各國的海事審判案例。中國加入WTO后,在海運方面更要遵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及附件9中所做的承諾,以履行WTO成員國的義務。對國際條約和海商法規則的研究,直接影響到我國對所承擔的義務的履行程度。如果對此問題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則不能很好地履行我國作為締約國的條約義務。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相關的海商法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遵循國際條約的基本準則,選用相關的國際慣例,取各國海商法之長,以彌補我國海商法之不足。從而,達到履行國際義務、規范國際航運市場、發展我國國際和國內水上運輸事業、保護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目的。
我國海商法學界和司法審判部門等對海商法的研究作了不可低估的貢獻。例如,我國海商法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推動中國海商法的發展和海商法制的健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海商法、海運慣例和習慣作法在國際范圍內的統一為宗旨,⑽在海商法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中國海商法協會通訊》則定期刊載有關海商法方面的論文和案例分析,為推動中國海上運輸、經濟貿易、海上保險和其他有關行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然而,從我國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雖然近年來對海商法的研究有長足發展,但是,筆者認為法學界對海商法的研究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有關海商法的專題研究資料數量十分有限,屈指可數;各法律院校雖然開設海商法課程,但是在多數綜合性的法律院校中,海商法作為一門選修課,課時設置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我們知道,海商法所涉及的法學理論和實務均有其特性,必須仔細講解,方能使學生領會。尤其是對其復雜的案例的分析,則更需要足夠的課時。在法學教育提倡案例教學的今天,海商法則更具有以案說法代表性,獨占優勢。因此,應該增加海商法的授課時數,并以案例教學來帶動對海商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的研究。法律院校以及法學研究部門應該重視海商法的教學和科研。
同時,司法審判部門也要高度重視對海事案件的審判與研究,也要加強對海商法的研究,為改革開放和對外經濟關系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尤其是涉及到中國加入WTO之后,我國的海運業要與國際接軌,海事案件的審判也應遵循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根據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議定書》第2條(A)項、(C)項、第3條和附件9《服務具體承諾減讓表》所做的承諾,我國的海事審判也應該遵循統一原則、透明度原則和非歧視原則等WTO的基本原則。因此,審判人員不但要重視研究我國現行的海商法律制度,也應該重視研究海事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從而維護國家主權和法律尊嚴,平等保護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升我國的國際法律地位和司法權威。
中國加入WTO后,重視對海商法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無論是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還是作為法律學科,我們均應進一步加強對海商法的研究,以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海運業發展的需要和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真正作到不但在海商法法律制度上與國際接軌,而且在對海商法的理論和實務問題的研究上也與國際接軌,在對海商法研究的重視程度上更要與國際接軌。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海商法的立法和司法問題,進一步促進我國航運事業的蓬勃發展。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theopentotheoutsideworld,theshippingindustryhasbecomeanopenandhighlycompetingindustryinChina.It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foreigntradeanddevelopingnationaleconomy.85percentofcargohasbeentransportedtoforeigncountriesfromChinabyshipping.Maritimelaws,whichareapartofCommercialLaw,regulatingtherelationsarisingfrommaritimetransportandthosepertainingtoships,havebecomemoreandmoreimportant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Sowemustlaystressonthestudyofmaritimelaws.
注釋:
*王國華(1963---),女,遼寧人,遼寧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⑴"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載于《人民日報》1998年5月29日第五版。
⑵/shuiyuns/yanhai/allports.htm.
⑶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2001中國航運發展報告》2002年7月第1版,第2頁。
⑷前引⑶,《2001中國航運發展報告》第11頁。
⑸前引⑶,《2001中國航運發展報告》,第1頁。
⑹洪善翔:"認真貫徹執行《國際海運條例》,依法保障我國國際航運市場的健康發展",.
⑺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議定書》附件9第11項。
⑻《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68條第1款。
⑼前引⑻,第268條第2款。
⑽見中國海商法協會章程第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