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素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30 10:55:00
導語:網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給人們信息和言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伴隨著這種傳播自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網絡侵權問題。本文就網絡侵權的界定、構成要件、表現形式和規則原則、產生原因及其危害,以及防止網絡侵權的對策等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有所幫助。
【關鍵詞】網絡侵權知識產權網絡道德
一、網絡侵權的界定
網絡侵權問題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目前在我國的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中國民法典•侵權行為編草案建議稿》中把網絡侵權的概念定為:“通過網絡從事侵害他人民事權利和利益的行為。”
二、網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網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包括以下四個要素:
(一)侵權行為
這里的侵權行為是指上述的一般網絡侵權行為和特殊網絡侵權行為。
(二)損害事實
按照侵權法的一般原理,損害事實是侵權責任構成的前提,侵權損害賠償之債必須以損害事實的存在為前提。
(三)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歸責的基礎和前提。在網絡侵權中,有的主張按“必然因果關系說”來確定;有的主張按“相當因果關系說”來確定因果關系;還有學者認為,較為恰當的選擇是“特定的相當因果關系說”,即以“必然因果關系說”作為確定因果關系的一般原則,而以“相當因果關系說”作為確定因果關系的特殊原則。筆者認為,對于網絡侵權中因果關系的確定,是個相當復雜而特殊的問題,應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所以我贊同第三種觀點,因為,首先網絡侵權不同于傳統的非網絡侵權,加之網絡侵權有不同的形態和表現,因而傳統的非網絡侵權因果關系的確定原則不能機械地適用于網絡侵權;其次,以“必然因果關系說”作為確定因果關系的一般原則,這符合責任自負原則,也有利于網絡發展;最后,“相當因果關系說”作為確定因果關系的特殊原則,有利于充分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預防和制止網絡侵權的發生和蔓延。
(四)過錯
過錯是指行為人通過違背法律和道德的行為表現出來的主觀狀態,是行為人的主觀意志和違法行為的統一。網絡侵權行為一般是不知的,也是不應知的,因此在網絡侵權中沒有過錯,也不應該承擔網絡侵權責任。但在有些網絡侵權情況下也存在過錯或應推定為有過錯的。這種過錯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網絡侵權的過錯和對他人網絡侵權的過錯。因此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不同于非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對網絡侵權的認定也不同于對非網絡侵權的認定。不同的網絡侵權,其歸責原則不同。
三、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由于網絡的特殊性,綜合考慮侵權主體類型、被侵權的標的等相關因素,網上的侵權主體大致可分為三類: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網上信息獲取者和網上信息提供者。
(一)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對于第一類侵權主體——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網絡侵權的法律問題(包括網絡軟件的生產經營者、網絡計算機的生產經營者及其他網絡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二)網上信息獲取者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對于第二類侵權主體——網上信息獲取者,一般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在特殊情況下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在一般情況下,網絡信息獲取者在網上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瀏覽”和“下載”,這就涉及到對作品的暫時性復制問題。這種暫時性復制是一種無意識的、計算機系統自動進行的行為,瀏覽者既不存在故意也不存在過失,如果對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那就隨時都有侵權的可能。因此,采用過錯責任原則,既符合網絡發展要求,也有利于保護網絡信息獲取者的合法權益。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主體即使沒有過錯也應承擔侵權責任。比如,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他人合法權益。
(三)網上信息提供者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
對于第三類侵權主體——網上信息提供者,應依不同情況適用不同的原則。在侵犯他人版權的情況下,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而在其他侵權情況下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在網上進行版權侵權的行為人有兩種:其一是將他人的版權作品上載到自己的網站或網頁上的侵權行為人;其二是類似于出版機構,將他人提供的、屬于第三者享有版權的作品在自己的網站上。如果對他們的侵權行為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則容易損害作品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因為侵權人極容易以難以在信息海洋中逐一審查所的信息的版權狀況、沒有理由必須知道其站點上的材料是否都是合法作品為由來證明自己無過錯,以此來擺脫責任。這就意味著侵權材料仍然在網上供全球用戶訪問,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使版權人明知自己的利益在繼續遭受侵害卻對網絡內容提供者無可奈何。相反,如果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則不論網絡信息提供者有無過錯,都必須首先采取措施來阻止被侵權作品在網上的繼續傳播。
四、網絡侵權的對策分析
網絡侵權現象正在引起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在現實條件下,如何有效防止網絡侵權,還網絡世界一片凈土?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做好立法工作,依法有效治理
今后立法部門仍需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立法工作:第一,目前網絡管理的法律規章立法層次較低,亟需制定一部比較完善的網絡管理基本法。第二,完善侵權責任認定方面的立法工作。侵權案件往往會涉及到網絡內容提供者和網絡服務提供商,二者侵權責任如何認定問題是目前立法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三,解決網絡管理立法滯后的問題。立法部門必須加快網絡管理的立法速度,以適應目前的網絡發展速度。
(二)“把關人”做好把關工作,及時制止侵權信息的傳播
網站作為網絡服務的提供者,要切實起到“把關人”的作用,作好“把關”工作,及時阻止那些可能產生侵權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動,如通過精選信息內容,刪除侵權信息等方式,從而及時阻止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而網民在通過網絡信息時也要把好“自己”這一關,要對自己所的信息要三思而后行,慎重考慮所的信息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危害,從而及時避免侵權信息進入網絡渠道。
(三)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從根本上防止網絡侵權的發生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要加強網絡環境下的道德規范建設,需要靠網民個人的內心信念來維系。一方面我們應當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針的指導下,根據我國國情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并提出適合我國文化傳統的、能為廣大網民普遍接受的網絡道德規范標準。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網民的道德規范教育,提高網民的網絡道德素質,正確引導網民的上網行為。公務員之家
網絡侵權治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單靠某一項治理措施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為有效的防止網絡侵權現象的發生,必須多種措施齊頭并進。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凈化網絡空間,還網絡世界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中國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中國民法典•侵權行為編草案建議稿(第12節第161條).
2.張紅霞.網絡侵權:還能走多遠?.中國信息產業網.
3.彭蘭.網絡傳播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張國良.傳播學原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5.周曉,陳建棟.我國IT人才究竟“短缺”還是“過剩”.浙江人才網.
6.馬雨法.網絡環境下的著作權侵權保護.法律圖書館.
- 上一篇:踐行科學發展觀感悟心得匯報
- 下一篇:黨員踐行科學發展觀感悟心得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