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共同訴訟的特征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26 03:47:00

導語:民事共同訴訟的特征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事共同訴訟的特征探究論文

摘要:共同訴訟是與一對一的原告和被告進行單獨訴訟相對應的復數(shù)訴訟形式。在對某一法律關(guān)系的爭議中,如果所爭議的權(quán)利屬于若干主體,就可能有若干個人同時處于原告的地位,如多個原告對同一財產(chǎn)主張共同共有。

關(guān)鍵詞:民事訴訟共同訴訟普通共同訴訟

一、共同訴訟的概念

共同訴訟是與一對一的原告和被告進行單獨訴訟相對應的復數(shù)訴訟形式。在對某一法律關(guān)系的爭議中,如果所爭議的權(quán)利屬于若干主體,就可能有若干個人同時處于原告的地位,如多個原告對同一財產(chǎn)主張共同共有。同樣,被告一方,也可能有若干人處于被原告起訴的地位,例如多個被告被原告起訴稱共同侵犯其名譽權(quán)。如果原告一方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參與訴訟,稱為積極的共同訴訟;如果被告一方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參與訴訟,則稱為消極的共同訴訟。共同原告一方,稱為積極的共同訴訟人;共同被告一方,稱為消極的共同訴訟。如果原告和被告雙方都是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參與訴訟,則這種共同訴訟被稱為“混合的共同訴訟”。無論哪種形式的共同訴訟,都是原告一方或被告一方或者原告、被告雙方的人數(shù)在二人或二人以上的訴訟。

共同訴訟屬于訴的主體倒閉,即當事人的合并。共同訴訟與訴的客體合并不同,訴的客體合并是一個原告向一個被告提出幾個訴訟請求,由人民法院合并審理。共同訴訟與第三人參加訴訟,被告提出反訴等,也是有所不同的。

共同訴訟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一個重要訴訟制度。通過這個制度,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徹底解決涉及多數(shù)當事人的糾紛,從而簡化訴訟程序,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財力,避免人民法院在同一案件或同類案件上作出相互沖突的裁判。

共同訴訟一般分為普通共同訴訟和必要共同訴訟兩類。

二、普通共同訴訟

(一)普通共同訴訟的含義

普通共同訴訟是單獨訴訟的合并形態(tài)。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3條的規(guī)定,普通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屬于同一各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并經(jīng)當事人同意而共同進行的訴訟。普通共同訴訟既然是兩個以上同類的訴訟標的合并而引起的訴訟主體的的合并,共同訴訟人之間就不存在共同的權(quán)利和義務關(guān)系,其間往往是訴訟標的上的牽連。因此,普通共同訴訟是可分之訴,這類訴訟是合并審理還是分開審理,取決于當事人的同意和人民法院的決定。

(二)普通共同訴訟人的獨立性和牽連性

單獨訴訟是普通共同訴訟形成的前提。在共同訴訟中,由于訴訟標的具有共同或牽連關(guān)系,導致共同訴訟人訴訟行為的相互影響,這就會使單獨訴訟形式下當事人的訴訟地位發(fā)生一些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既要尊重當事人訴訟行為的獨立性,又要利用共同訴訟制度實現(xiàn)訴訟經(jīng)濟,避免裁判矛盾。為界定共同訴訟人在共同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就要對共同訴訟人的獨立性和牽連性有明確的認識。

1、共同訴訟人的獨立性

在普通共同訴訟人之間,由于沒有共同的權(quán)利或義務關(guān)系,既可以作為共同訴訟合并審理,也可以作為各自獨立的訴訟分別審理;即使合并審理,也要分別作出確認各自的民事權(quán)利、義務的判決。共同訴訟人的訴訟權(quán)利和義務與獨立進行訴訟完全相同。所以,各共同訴訟人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具體表現(xiàn)為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各共同訴訟人進行訴訟不受其他共同訴訟人的牽制,可以獨自在訴訟中自認、撤訴、和解、上訴;其中一人自認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訴訟人。

其二,共同訴訟人的對方當事人,對于各共同訴訟人可以采取不同的甚至對立的訴訟行為。如與一共同訴訟人和解,拒絕與另一共同訴訟人和解;承認一共同訴訟人的訴訟請求,而反駁另一共同訴訟人性質(zhì)相同的訴訟請求。

其三,各共同訴訟人可以分別委托訴訟人。

其四,對各共同訴訟人是否具備適格要件,應分別審查,其中一人缺乏適格要件,只能對其中一人之訴不予受理,不影響其他共同訴訟人。

其五,法院在訴訟進行中發(fā)現(xiàn)合并辯論并不符合訴訟經(jīng)濟原則時,可以將訴訟分開。

其六,因共同訴訟人一人發(fā)生的訴訟中止、終結(jié)事由,不影響其他共同訴訟人繼續(xù)訴訟。

2、普通共同訴訟人的牽連性

共同訴訟人之間應適用獨立原則,如對此原則不加限制,勢必導致共同訴訟人的訴訟行為互相孤立,共同訴訟追求的訴訟經(jīng)濟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所以,獨立原則的適用必須有個界限,這個界限是:共同訴訟人的獨立性應以其具有牽連性的問題為前提。共同訴訟人有牽連性的問題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提出的主張,如果對其他共同訴訟人有利,而其他共同訴訟人又不反對的,其效力及于其他人。這稱為主張共通原則。

其二,共同訴訟中一人所提出的證據(jù),可以作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所主張的事實進行認定的證據(jù)。換句話說,該證據(jù)可以作為共同訴訟人的共同證據(jù)。這稱為證據(jù)共通原則。

其三,若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所作抗辯足以否認對方主張的權(quán)利,那么對其他共同訴訟人與對方當事人的關(guān)系,應加以斟酌。

三、必要共同訴訟

(一)必要共同訴訟的含義和分類

按照《民事訴訟法》第53條的規(guī)定,必要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訴訟。必要共同訴訟人具有共同的權(quán)利或義務,因而是不可分之訴,人民法院必須合并審理和判決。

但是,我國司法實踐不僅把“訴訟標的共同”的訴訟作為必要共同訴訟,而且還把與訴訟標的有密切聯(lián)系的訴訟也當做訴訟標的共同的訴訟處理。例如,一些基于同一事實引起的侵權(quán)訴訟,在某一共同侵權(quán)人未被起訴的,人民法院往往以職權(quán)追加其參加訴訟。這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必要共同訴訟人的牽連性和獨立性

1、必要共同訴訟人的牽連性

對必要共同訴訟和普通共同訴訟作一番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必要共同訴訟人表現(xiàn)出更多的牽連性,這表現(xiàn)在必要共同訴訟人的一人行為只有有利于全體時才發(fā)生效力。

共同訴訟人中一人的行為是否有利于全體共同訴訟人,是在當事人實施行為之時從形式上進行判斷,而不是在判決或當事人實施行為之后再作決定。共同訴訟人中有利于全體的一人或數(shù)人的行為一般有:

第一,共同原告人所作有利于全體的訴訟請求,陳述有利的事實,提出有利的證據(jù),雖然其他共同原告未作此種行為,這些行為對全體發(fā)生效力。共同被告中一人爭執(zhí)原告的請求及其主張的事實,或提出抗辯或反證者,雖然其他共同被告未作出這些行為,其行為對其他被告發(fā)生效力。如果各共同訴訟人所陳述的有利事實相互間有矛盾或所舉證據(jù)經(jīng)調(diào)查互相矛盾的,法院則依自由心證進行判斷。共同訴訟人一人所為不利行為,如訴訟上自認或不爭執(zhí)對方主張的事實、放棄訴訟請求,此行為對全體共同訴訟人不生效力。但不利益行為如果由全體共同訴訟人一致作出,則對全體發(fā)生效力。

第二,共同訴訟人一人遵守期間,則對全體發(fā)生效力。如上訴期間雖然各個共同訴訟人自判決送達之次日起各自計算,但其中一人在上訴期間上訴,視為全體在上訴期間內(nèi)上訴,其他共同訴訟人無論是否已逾上訴期間,都不必再提起上訴。

第三,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有中斷或中止訴訟的原因發(fā)生時,其中斷或中止對全體發(fā)生效力。

2、必要共同訴訟人地位的獨立性

其一、各共同訴訟人是否具備訴訟成立要件以當事人是否適格,應中分別調(diào)查。其中一人的訴訟能力、當事人能力有欠缺的,對于該當事人之訴應以訴不合法而駁回,其余共同訴訟人之訴則為當事人不適格之訴。如為類似必要共同訴訟,其余共同訴訟人不受影響。公務員之家

其二,共同訴訟人可以獨立進行無關(guān)本案實體的訴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