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法開展教學研討論文

時間:2022-12-03 03:50:00

導語:高校民法開展教學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民法開展教學研討論文

摘要:只有明確民法教學目標,熱愛學生與民法教學工作,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民法思維,以法條與規則為中心加強實踐教學,才可以很好地完成民法學本科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民法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

民法學課程作為法學本科教育核心主干課程之一,其教學的基本目的,在于培養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基本的民法知識和理論素養,為學生大學畢業后所從事的法律實務工作或者進一步深造奠定基礎。那么,如何通過合理的教學安排順利地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培養出優秀的法律人才呢?根據筆者的經驗與研究,民法學的本科教學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明確民法教學目標,熱愛民法教學工作

(一)熱愛學生與民法教學

對學生及民法教學的熱愛,是完成好民法教學工作的基礎。只有內心充滿對本職工作及學生的熱愛,才能激發出教師的熱情與潛能,并用教師的熱情去感染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墩撜Z》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就是講,只有對某個事物熱愛,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這項事務。民法學的教學工作同樣如此。從心底深處喜歡民法學的教學工作,能夠從工作中找到解決民事問題與糾紛的答案,并得到學生的認可與尊重,可以極大地滿足教師的職業自豪感,樹立教師的職業自信心。反過來又可以促進教師對民法教學投入更大的精力和熱情,更加促進自身業務能力的進步,得到職業上的肯定,從而實現一個完整的良性循環鏈條。國外學者的研究也同樣表明了這一點:有美國學者對300多名法科學生做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作為一名優秀的法學教師,需要良好的個人品質、教學儀表和個人魅力。學生們也希望法科教師是他們所在領域的專家,對自己有充足的自信,對工作投入滿腔的熱情,并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榜樣。相反,學生們不喜歡那些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討論,對學生不尊重,或者在校外事務上過多地分散精力的教師。①

(二)明確民法教學的基本目標

“如果不明確方向,我們走的越遠,就可能越偏離最后的目的地?!蓖瑯拥牡览?要想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要先明確民法學的教學目標。公認的看法是,大學民法本科教學的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民法的基本知識,包括基本范疇的含義及其相互間的基本邏輯關系、以一般原理為視角的民法基本制度;2.民法的基礎性理論,包括前述基本范疇及其相互邏輯關系所蘊涵的基本原理、重大學說爭議以及重大法律制度的比較法闡釋;3.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包括我國民法的基本制度介紹及其基本的法律適用。以上述三個方面為基本框架的民法學教學模式,構成了我國法學院校民法本科教學的通例。在民法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牢記自己的基本教學目標是要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與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礎上能夠有進一步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為此,教師不但要讓學生了解民法的基本規則,而且也要教會他們掌握對這些規則的應用,以及這些規則背后深層次的法律政策,幫助他們理解事實對法律適用的重大影響;讓他們學會案例分析以及對重要案情與非相關事實的區分。只有如此,學生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掌握了規則。民法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個個鮮活的具體規則之上的,理解與掌握了民事規則,就為牢固學習民法知識和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課堂教學,培養民法思維能力

(一)努力培養學生的民法思維能力

著名美籍德裔法學家博登海默先生認為:教授法律知識的院校,除了對學生進行實在法規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礎訓練以外,還必須教導他們像法律工作者一樣去思考問題和掌握法律論證與推理的復雜藝術。這說明,對于法學院的學生來說,能力的培養比知識的傳遞更為重要。能力關乎學生的整體素質。民法學教學應當以能力的培養為主。這些能力包括:法律思維能力、理論整合能力、解決爭議能力、法學論文與法律文書的寫作能力、交流能力、辯論、談判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法學研究能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思維能力,因此,民法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民法學教學至關重要。民法思維能力是法律職業能力結構中的決定性因素。②目前我國的法學教育還不能滿足法律職業的從業要求,“法學院的畢業生出了校門當律師不會辦案子,當了法官不會審案子”的狀況甚為普遍,民法思維的培養與訓練,是解決這個問題所必需的,我們在課堂上不僅要告訴學生什么是民法,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們民法是如何實現的;如果把民法問題的解決比做目的地,那么民法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到達目的地的方向和途徑。法學院的目標應該是使畢業生“能夠在無需課堂教授的情況下也能依靠自身通過法學教育培養起來的素質和基本知識迅速理解和運用新法律”,民法學教學的目的不是記住法律,而是能夠運用法律。運用法律的前提是有較強的民法思維能力。民法思維能力是學生能在將來的職業中進行具有創造性的法律實踐活動,對所學民法學知識進行精確運用的基礎條件。

(二)堅持以法條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如果想讓學生牢固掌握并熟練應用民法中的具體規則,法學教師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是要在理論教學中堅持以法條為核心,以法條來分析印證理論。這就要求學生的學習模式從以抽象掌握一般原理為主向通過學習法律條文掌握法律基本精神為主來轉變。教師在講授民法理論時以法條為中心展開,倡導學生研習法律條文。如此一來,弱化法學理論的抽象思辯,將乏味的民法理論的學習轉變為對有聲有色的法律事實和法律現象的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主動思考與學習中掌握民法學的規則。

有其應該注意的是,以法條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應把民事法律的司法解釋放在首要的位置。因為在我國廣義民事法律體系中,司法解釋雖然在民法淵源的效力位階中處于憲法、民事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制定的)等之后,但實際上,與民事法律相比較,司法解釋所規定的內容更為具體、細致,操作性更強,因而在司法實踐中的實際作用也更大。對于大學本科民法教學來講,如果培養學生的民法實務能力仍然是教學工作的目標之一,那么對于司法解釋內容的介紹及其適用方式的講解,就應當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在現行大學教學體制下,教師的授課內容,基本上以教材為基礎;而由于篇幅和體例的約束,大學本科教材在闡釋概念、原理、理論和學說之外,對于“我國民法的相關規定”部分,往往僅列舉最為基礎性的法律規定,而對于以此為基礎而詳盡展開的司法解釋的內容,則無力涉及。因此,在以教材為藍本而設計的本科教學內容,對于我國民法規定的介紹,通常也局限在基礎性法律規定的層面上,而鮮有提及相關司法解釋的內容。由此所導致的結果,不僅在于系統學過民法的大學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在應對司法考試時,對于考試中所涉及的大量司法解釋的內容仍然感到陌生,而且在他們專業實習之中和就業之后,在知識儲備上也無法直接勝任法律實務工作的要求。③

三、推進實踐教學,讓學生作主角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民法是一門應用學科,學生學習這門專業的最終目的是處理社會中各種紛繁復雜的矛盾,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為了提高學生自己動手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民法教師除注意平時的課堂傳授外,還要適時地開展一些專業實踐課。這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有別于理論教學模式,民法實踐課中,讓學生作主角,教師在選定素材和設定條件以后,就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來發揮,在實踐課的最后,教師再做一個起到指導意義的點評。

模擬法庭的應用就可以作為實踐課的一種良好模式。在模擬法庭的準備方面,教師應注意在課前要悉心選擇好案例,盡量選擇比較典型的案例,可以使學生盡量結合其所學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專業知識來分析案例,另外還要注意選擇爭議性較強的案例,這樣的案例具有一定的難度,可辯性較強,學生可以在模擬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中,有較大的活動空間。經過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評議和宣判后,應留出一段時間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教師應對學生的開庭效果、知識運用、論辯能力、形象氣質等方面作出評價,肯定其成功之處,同時及時地指出其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除了模擬法庭的實踐教學外,在學期中的適當時間安排學生到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旁聽庭審、集中實習,也是幫助學生直觀學習民事司法裁判過程,感受民事糾紛妥善解決方法的很好形式。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基礎上對民事理論問題的理解和消化。這就要求教師應提前與法院聯系、協商,提出旁聽實習計劃,爭取法院對民事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公務員之家

除了以上所講的講好民法學課程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方法外,備課的認真、準備的充分,在課堂講解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做到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注重知識的融會貫通,注重學生思路的拓展,讓課堂內容充實飽滿、信息廣博詳實,并結合自己的理解、思考和科研內容進行講解,再比較國外相關規定,從而使所講的內容更加豐富,具有前沿性,使學生從教師的講課中學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都可以實現非常好的課堂效果。

四、結語

民法學知識體系博大、理論精微。對于民法學教師而言,課前的準備、課中的講授以及課后的安排,都應該是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從教學安排的時間順序上來說,首先要做勤勉、嚴謹的課前準備;其次是規范、生動的課堂講授;最后,要有嚴格而明確的課后“作業”,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習到的民法知識做一個總結和復習,以便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另外,還要為學生傳授學習方法,指明學習方向,從而達到“傳道解惑”之目的。

總之,民法教學工作的圓滿順利完成,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發揮自身的專業實力,充分調動各種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研究的熱情,利用各種可行的手段,最終實現讓學生掌握完整的民法理論框架體系,并能夠運用相關理論與規則解釋民事法律關系、解決民事糾紛的能力。

注釋:

①JamesB.Levy:AsaLastResort,AsktheStudents:WhatTheySayMakesSomeoneanEffectiveLawTeacher.MaineLawReview,Vol.58,No.1.50,2006.

②陳年冰.民法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民法學教學的創新.中國校外教育.2009(5).

③王瀚主編.法學教育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