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問題及措施
時間:2022-01-29 10:39:15
導語: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問題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目前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中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增加我國環境司法案件處理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關鍵詞:司法鑒定;環境損害;問題;措施
一、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中存在的問題
(一)司法鑒定機構數量不足。目前,我國缺乏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及從事鑒定的專業人員。環保部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別印發了《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機構推薦機構名錄》,在推薦機構名錄內的機構只有29家。因此,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供需關系嚴重失衡。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除了環保部推薦機構名錄內的單位,還有一些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具備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能力,可以為環境司法提供服務,但盡管如此我國對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需求還十分巨大,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一現狀仍會越發嚴重,影響我國環境司法的規范化發展。(二)司法鑒定人員匱乏。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人員缺口也十分巨大。通過調查發現,由于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對人員的需求十分嚴格,需要具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導致具有相應資格的從業人員較少。同時,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工作流程和人員配置存在一定問題,鑒定人員通常只對某一領域進行環境損害的鑒定工作。但實際的環境司法鑒定過程中,鑒定的對象是十分復雜的,涉及到多個領域和類別。以上的現狀帶來的是,從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在委托選擇上會產生一定的傾向,優先接受法院和環境管理部門的委托,對于個人或企業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委托則由于資源不足,無法進行司法鑒定工作。(三)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技術支撐不夠。我國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技術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相關技術方法缺乏先進性,這也極大的影響了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科學性。環境基準體系是司法鑒定的重要依據,但我國對環境基準體系研究較晚,缺乏系統性和廣泛性。雖然我國鼓勵環境基準的研究,但由于缺乏規則的構建無法順利落實。(四)司法鑒定機構資質化管理和準入標準不明確。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準入標準不夠明確,鑒定機構的資質認定標準也不夠完善,導致鑒定評估報告缺乏社會公信力,影響環境司法鑒定的規范性,甚至部分人對于環境司法判決的公正性存在疑慮。由于從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水平存在差異,導致了公信力不理想,無法完全實現鑒定評估的目的,給司法判決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
二、優化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措施
(一)完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技術支撐體系。為了盡快解決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技術上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完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技術導則。為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提供指導,通過技術導則、評估軟件等技術的輔助,提高鑒定工作的科學性和高效性。二是加強關鍵技術問題規范化和創新化研究,擴展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的從業范圍。三是做好技術和規范之間的對接工作,加速新技術的轉化,用以完善環境法規,更好的為環境司法提供服務。四是完善司法鑒定的技術方法。根據環境損害司法案件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專項技術規范,保證各鑒定機構規范化運行。(二)加強司法鑒定機構人員培養與機構建設。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實施主體就是鑒定機構及人員,鑒定機構的能力水平直接會影響鑒定結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針對目前司法鑒定機構及人員存在的問題,主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加大政府對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行業的支持,為相關機構提供政策扶持,加大司法鑒定機構的資源優化配置。二是明確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行業的準入標準,相關監管部門應定期考核環境司法鑒定機構,對于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司法鑒定機構予以取消,引入完善的環境司法鑒定機構淘汰機制,幫助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2018年6月,司法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登記評審細則》,《細則》具體規定了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登記評審的程序、評分標準、專業能力要求、實驗室和儀器設備配置要求等,對于客觀公正、全面準確地評價申請從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業務的法人或其他組織能力水平,切實提高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準入登記工作的針對性、規范性和科學性具有重要意義。三是鼓勵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與高?;蚩蒲性核M行合作,彼此進行資源共享。同時,對于具有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能力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應鼓勵進入環境損害司法鑒定領域,豐富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主體,有利于環境損害鑒定行業的良性發展。
三、結語
環境司法案件中離不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協助,因此,要優化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主體,加大司法鑒定的范圍,落實好司法鑒定的各項要求,增加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公正性、科學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侯艷芳.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現實與理想[J].山東社會科學,2017(10).
[2]沈莉萍,周麗娜,秦繼華,楊麗娟.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中若干技術方法論述[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06).
作者:董巖 單位:哈爾濱捷通環境監測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精神病司法鑒定困境與出路
- 下一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