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中國刑事鑒定定位

時間:2022-04-06 03:51:00

導語:小議中國刑事鑒定定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中國刑事鑒定定位

摘要我國刑事鑒定項目cnas認可是一新生事物,它的主要認可依據是司法鑒定機構參加的能力驗證,這需要相應的能力驗證實施方案和結果處理手段作為保障。現階段我國能力驗證活動存在驗證項目代表性、經驗型鑒定驗證可行性、能力驗證技術方法統一性三大問題,在證據法上不宜將cnas認可作為刑事鑒定結論的可信性要件來看待,而應將其定位在證據能力層面。刑事鑒定項目cnas認可的證據法意義是,刑事鑒定結論的出具人(包括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對于此結論所在的檢測項目具有基本的技術檢測能力。cnas認可的刑事鑒定結論,并不當然的具備充分解釋案件專業問題的法律效力。

關鍵詞刑事鑒定;cnas認可;能力驗證;證據能力

一、與刑事鑒定項目cnas認可有關的概念

我國刑事鑒定cnas認可,對法學界而言是一新生事物,要在證據法層面解析它的意義和所存在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與刑事鑒定cnas認可有關的四個概念,即cnas、cnas認可、能力驗證、能力驗證計劃。

cnas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hinanationalaccreditationserviceforconformityassess-ment)的英文縮寫,它于2006年3月31日正式成立,是在原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和原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基礎上整合而成的。根據《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章程》第1條、第7條和第13條的規定,cnas組織機構包括:(1)全體委員會、(2)執行委員會、(3)認證機構技術委員會、(4)實驗室技術委員會、(5)檢查機構技術委員會、(6)評定委員會、(6)申訴委員會、(7)最終用戶委員會和(8)秘書處。秘書處為cnas的常設執行機構,設在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為認可委員會的法律實體。cnas委員由政府部門、合格評定機構、合格評定服務對象、合格評定使用方和專業機構與技術專家等5個方面,總計64個單位組成。

cnas認可指cnas作為一專門的國家認可機構所提供的技術認可服務。根據國務院2003年8月20日頒布、同年1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2條,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相關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或者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認可是指“認可機構對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實驗室以及從事評審、審核等認證活動人員的能力和執業資格,予以承認的合格評定活動”。簡言之,認證機構、檢查機構、實驗室及其相關人員,需要從事相關產品、服務和管理的技術資質條件,cnas認可表明相關機構擁有相應的技術資質條件,可以從事相關產品、服務和管理活動。

根據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5條第(三)項,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有在業務范圍內進行司法鑒定所必需的依法通過計量認證或者實驗室認可的檢測實驗室”。從2007年開始,在司法部司法鑒定管理局領導下,由司法部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司法部鑒定所”)提供具體的司法鑒定檢測項目,在全國司法鑒定機構中間推行“能力驗證”測試的技術認證認可。

根據cnas2007年4月30日實施的《能力驗證規則》第3.1條,能力驗證是指“利用實驗室間比對確定實驗室的校準、檢測能力或檢查機構的檢測能力”。在這個規則中,與“能力驗證”測試有關的所有術語都得到嚴格的定義,[1]根據司法部鑒定所官方網站上的資料,對于司法鑒定行業而言,“就是按照預先制定的能力驗證計劃,組織多個司法鑒定機構對統一制作的檢材或案件進行檢驗/鑒定,然后將司法鑒定機構的檢驗/鑒定結果與所有參加機構的公議結果或行業權威專家結果進行比對,以評定司法鑒定機構對于特定項目的檢驗/鑒定能力。”目前司法部鑒定所是國內惟一一家能夠提供能力驗證項目計劃的司法鑒定機構。它本身也通過了實驗室認可、檢查機構認可、能力驗證提供者認可以及國家級實驗室/檢查機構資質認定。

司法部鑒定所從2007年開始,提供了相應的能力驗證項目計劃。2007年的能力驗證項目計劃6項、2008年7項、2009年13項,略去重復的能力驗證計劃,其內容涵蓋法醫毒物化學專業、法醫物證專業、法醫臨床專業、法醫病理專業、文件鑒定專業和痕跡鑒定專業等19項能力驗證計劃項目。

二、能力驗證實施方案及其結果處理

根據司法部鑒定所對能力驗證方案的說明,上述能力驗證項目所用到的能力驗證方式有6種,[2]分別是:(1)量值比對方案:將待測物品按照擬定的順序在各參加實驗室間進行傳遞,各實驗室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量工作。組織者將各測量結果與參考值進行比較來評價各參加實驗室的能力。(2)檢測比對方案:由組織者從待測物品中隨機抽取若干樣品,同時分發給各參加實驗室進行檢測。組織者從所有檢測結果中獲得公議值,再與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來評價各參加實驗室的能力。(3)分樣檢測方案:將檢測樣品分割成若干份,交由有限數量的實驗室進行檢測,適合時其中一個參加實驗室可作為參考實驗室,其檢測結果將作為評價的參考值。(4)定性方案:為評價實驗室/機構對特定物品某一特性的識別能力而設計的定性認定方案。(5)已知值方案:該方案包括制備已知量值的被測物品,通過將實驗室的檢測結果與指定值的比較來評價實驗室的能力。已知值方案的目的和適用范圍同檢測比對方案,由于檢測樣品的量值是已知的,故無須多個實驗室參加。(6)部分過程方案:適用于評價實驗室/機構對檢測全過程的其中一部分或若干部分的執行能力,該方案也無須多個實驗室參加。

以上能力驗證方案類型中,目前較為成熟、應用較多的是適合檢測實驗室參加的量值比對和檢測比對方案。對于司法鑒定行業而言,能力驗證類型的選擇取決于各專業活動的特點,具有檢測實驗室特征的法醫毒物學、法醫物證學、微量物證學專業一般可按照檢測比對和定性認定來設計能力驗證方案。而對于文件檢驗學、法醫病理學、法醫臨床學、司法精神病學等經驗型的、具有檢查機構特征的專業的能力評價技術和模式為定性方案和部分過程方案。在這些專業開展能力驗證活動的關鍵是確定能力驗證切入點、評價指標和難度系數,使能力評價指標能充分反映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主要技術能力。

能力驗證結果是cnas做出認可決定的重要依據之一。能力驗證結果分為滿意、可疑、不滿意三種情況,并針對每種情況處理如下:(1)結果滿意:當實驗室/機構的能力驗證結果穩定滿意時,cans在臨督(或復評)時,可簡化相關項目的技術能力確認。(2)結果可疑:當實驗室/機構的能力驗證結果可疑時,cnas將向其提供技術咨詢,并建議實驗室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3)結果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