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的立法透析
時間:2022-04-12 11:27:00
導語: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的立法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根據刑法原理,單位犯罪應適用追訴時效制度。在現行刑法規定下,單位犯罪中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應以單位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期限應以自然人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從立法的角度來看,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制度還有待通過刑法的修訂來進一步完善。
0引言
我國刑法規定對犯罪的追訴時效期限是以犯罪主體所應判處的自由刑的法定最高刑或生命刑為標準來確定的,這是為自然人犯罪量身定做的追訴時效期限。當單位犯罪時,適用這種追訴時效制度則會出現很多難題,因為單位犯罪由于作為犯罪主體的單位是組織體,不能判處如自然人一樣的自由刑和生命刑,刑法規定對犯罪單位只適用罰金刑。在刑法分則中,單位犯罪有單罰制和雙罰制兩種處罰模式,對于實行單罰制的單位犯罪,即只處罰單位責任人員,不處罰單位;對于實行雙罰制的單位犯罪,既處罰單位又處罰單位責任人員。因此,在單位犯罪中應如何適用追訴時效制度,就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么,是否應對單位犯罪適用追訴時效制度及如何適用?以下試述之。
1單位犯罪應適用追訴時效
在現行刑法的規定下,單位犯罪能否適用追訴時效,學者之間對此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對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可以適用其直接負責的主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即以有關單位犯罪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所可能判處的自由刑或生命刑來確定。①而有學者認為,“追訴時效只能適用于自然人犯罪,而不能適用于單位犯罪。追訴時效制度是在刑法基本原則的指導下,依據刑罰的基本原理,規定在刑法總則中,對刑法分則規定的所有的犯罪都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種刑罰的基本的制度,應當適用于單位犯罪。
1.2追訴時效制度適用于單位犯罪,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體現“對于不純正的單位犯罪而言,其與同一性質的自然人犯罪的區別僅僅在于犯罪主體的不同,不在于犯罪的構成不同。換言之,不純正單位犯罪是與同一性質的自然人犯罪共用同一個犯罪構成。如果單位犯罪不受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就會造成單位實施某種不純正單位犯罪,不受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而自然人實施同一種性質的犯罪,則受追訴時效期限限制的結果,而這一結果顯然違背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對于單位主體來說,也是不公平的。”④
所以,筆者認為,在現行刑法規定下,單位犯罪應適用追訴時效制度,即使有一些不合理的情況,但總的來說,單位犯罪適用追訴時效制度比不適用是利大于弊的。
2單位犯罪追訴時效制度的具體適用
現行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制度是按自然人屬性來設計的,是以自由刑或生命刑來確定追訴時效期限的,而在單位犯罪中,如何適用追訴時效制度?
2.1單位犯罪追訴時效適用方法的爭議對于單位犯罪中追訴時效制度的適用,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①大多數觀點認為,對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應當按照有關單位犯罪法條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所應判處的自由刑或生命刑來確定。⑤但是,這種觀點沒有解決好當單位責任人員為多人的場合下如何確定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期限的問題。②為了明確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期限,有人提出,在現行刑法規定之下,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可以依照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⑥③也有人反對以直接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來確定犯罪單位的追訴期限。
⑧這種觀點的理解很片面,有些單位犯罪是侵害很重要法益的犯罪,如刑法第125條規定的單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就侵害了社會的公共安全,對這種單位犯罪也以五年作為其追訴期限,顯然與法律精神不符。
筆者認為,在現行刑法的規定下,單位犯罪中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應以單位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期限應以自然人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具體理由下文分析。
2.2犯罪單位的追訴時效適用單位犯罪中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以單位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相對較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因為單位犯罪中責任人員承擔刑事責任的依據是與單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密切相關,而單位責任人員中承擔的最重刑罰是最能體現單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那么,以單位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就較好地解決了以較恰當的刑事責任來確定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的問題,當然,這個標準并不是最理想的,但在現行的刑法規定下,不失為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此外,以單位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的好處還有:一是無論實施單罰制還是實施雙罰制的單位犯罪都可適用。二是不會造成單位與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不協調。
還要注意單位追訴時效的中斷如何計算的問題,如果用來確定單位追訴時效期限的所處刑罰最重的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中斷,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單位責任人員所犯罪新罪與前罪中的單位無關,則單位的追訴時效不中斷;二是單位責任人員又是前罪中的單位所犯新罪的單位責任人員或與原單位共同犯罪,則單位的追訴時效中斷。
還有一個單位追訴時效的延長問題,如果單位責任人員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工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應當分清情況,分別處理:①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單位責任人員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行為是基于單位的意志而實施的,單位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單位責任人員都不愛追訴期限的限制。②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單位責任人員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行為是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實施,單位并無逃避或者審判的意圖的,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單位責任人員不愛追訴期限的限制,而單位仍應受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⑨
2.3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適用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期限應以自然人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這是由單位責任人員承擔刑事責任的特點和追訴時效期限確定的原理所決定的。單位責任人員在單位犯罪中的刑事責任大小與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大小并不一致,單位刑事責任的大小是由單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大小所決定的,而單位責任人員所承擔的刑事責任的大小除了受單位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影響外,還與單位責任人員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單位責任人員的主觀惡性有關,所以導致了單位與單位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大小并不相同。
3單位犯罪追訴時效的立法取向
前文所述的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按單位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的方法只是在現行刑法的規定下的一種權宜之計,并不是一種理想的方法。因為單位責任人員在單位犯罪中的刑事責任大小與單位的刑事責任的大小并不一致,而以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期限來確定單位的追訴期限肯定不夠恰當。所以,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制度的根本解決還是有賴于刑法的修訂,那么,在以后的立法中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制度如何盡可能完善?筆者認為,單位與單位責任人員應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計算各自的追訴時效期限。
犯罪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應根據單位的刑事責任和單位的刑罰的輕重來確定,應把罰金刑作為確定單位追訴時效期限的標準。而有人認為,應根據單位所犯的罪行,按應處罰金數額、非法所得數額及犯罪程度、危害后果來確定。⑩這種方法過于復雜,過于模糊,不利于操作,反而有害于正確適用。如果只將罰金刑作為確定單位追訴期限的標準,一方面,罰金刑數額的大小能準確體現單位的刑事責任;另一方面,標準唯一,罰金刑的數額明確,操作簡單、方便,既能做到準確確定追訴期限又能極好地提高效率。
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期限應按自然人的追訴期限來確定,這樣既能使單位犯罪中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期限與自然人的追訴期限相協調,又能反映單位責任人員在單位犯罪中承擔刑事責任的特點,從而更好發揮追訴時效制度的積極作用。
總之,在現行刑法規定下對單位犯罪適用追訴時效制度是有法理依據的,但由于刑法立法的不周全,造成了適用上的困難。在現實的情況下,根據刑法原理,單位犯罪中單位的追訴時效期限應以單位責任人員中最長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單位責任人員的追訴時效期限應以自然人的追訴時效期限來確定,這是一種較為合理的確定單位犯罪追訴時效期限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文偉.法人刑事責任比較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211.
[2]馬克昌.刑罰通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685.
[3]于志剛.追訴時效制度研究[M].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25-27.
[4,9]石磊.單位犯罪關系論[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5]何秉松.法人犯罪與刑事責任[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564.
[6]黃京平.刑法總則案例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263.
[7]薛進展.單位犯罪刑罰的適用與進展[J].法學,2002,(9):58.
[8]謝望原.論對犯罪單位的追訴時效[J].法學雜志,2002,(4):75.
[10]勾傳增.查處法人犯罪問題初探[J].檢察理論研究,1999,(2):48.
- 上一篇:語文課改的心得感想
- 下一篇:透析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及維護
精品范文
3單位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