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后未成年犯改造視角
時間:2022-06-03 03:37:00
導語:刑法修正后未成年犯改造視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刑法的修正是對社會轉型的動態適應。刑法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基本法,其修正一方面反映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新問題、出現的新形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相應的社會管理提出的新挑戰和新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是歷次修訂動作最大的,已強勢地影響到監獄工作原有的穩定結構。未成年犯管教所作為唯一關押未成年犯的監獄機關,面對這種特定的歷史語境,應做出自身獨特視角下的解讀和應對,以提升改造和執法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一、《刑法修正案(八)》對未成年人犯罪的保護性精神
新的刑法修正案主要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犯罪的保護與寬容的主旨和精神。
(一)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累犯
刑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原規定只有過失犯罪一種除外情形。通過這一修訂,未成年人犯罪將不再構成累犯,這意味著對于未成年犯從刑事角度給予了更多的包容。
(二)未成年人緩刑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較輕;(二)有悔罪表現;(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這就意味著,18周歲以下的符合宣告緩刑條件的必須宣告緩刑。緩刑的擴大適用符合當今世界刑罰輕緩化的趨勢。對未成年人適用緩刑,可以避免監禁刑帶來的交叉感染以及社會化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再者由于未成年犯罪人可塑性極強,寬松的客觀環境能為其積極改造、早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創造有利條件。修正案從保護未成年犯罪人利益出發,從立法上盡量擴大了對未成年犯罪人適用緩刑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科報告義務免除
刑法第一百條規定: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新的修正案在刑法第一百條中增加一款:“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人,免除前款規定的報告義務”。前科報告制度的新規定,意味著被判處上述刑罰的未成年人,在入伍、就業時可以不用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受過刑罰。
(一)在押未成年犯結構
未成年人犯罪緩刑適用范圍擴大,意味著今后押犯結構將出現下列變化:
1.刑期結構變長三年以下的輕微犯罪將不再進入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這部分人今后就淡出了關押范圍。而根據近三年的押犯情況分析(表1)三年以下在押未成年犯人數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而總數增加很少,說明短刑期服刑人員釋放增多,在押的減少。而從近三年新收押未成年犯的情況來看(表2)三年來新收服刑人員中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罪犯比例占到一半,即使這部分人中犯盜竊、輕微故意傷害、交通肇事等情節較輕的按對折估算,在緩刑政策適用之后,也會大大影響未來押犯構成比例。由此可以推斷,今后關押的未成年犯將主要集中在三年以上和三年以下情節較為嚴重的人員中。
2.服刑人員惡性程度相對加大由于輕微犯罪不再進入未管所改造,那么剩余關押的就是犯罪情節嚴重、性質比較惡劣的未成年犯。由此可見,在押犯的群體惡性將呈上升趨勢,而且將這些性質較為惡劣的犯罪人集中在一起,不僅改造難度加大,而且還會出現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惡習的交叉感染,潛在破壞性和危險性的增加等。惡性集中和惡性加大所表現出的影響和帶來的工作難度也許是難以想象的,對此必須有高度的警醒。
3.未成年服刑人員總體人數或減少由于短刑期犯的緩刑,可能造成未成年犯管教所押犯人數的再度減少。事實上,從近年來山東省新收押未成年犯情況來看,人數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具體變化情況見下表(表3)五年來每年的新收押未成年犯人數下降比例均超過百分之十,而2010年的新收押人數僅為2005年的34.5%。2008-2010年服刑人員總數1726人,其中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罪犯838人,比例占到49%。結合第一條刑期結構的分析,未成年犯人數在未來的幾年里將出現較大變化。如果每年的收押人數都在萎縮,且近一半短刑期人員中情節較輕的應判緩刑,而成年后的再調走,那么總體押犯規模將呈急劇下降趨勢,這必將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和變化。當然,社會治安形勢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況還是根本決定因素,其中有許多無法預料的因素存在。
(二)未成年犯改造策略的調整性
押犯結構的變化就是改造對象變化,新的規定也會對現行改造政策帶來沖擊,對在押未成年犯產生影響,對此需要未雨綢繆,進行前瞻性思考。未來改造工作至少會面臨以下變化:一是安全壓力更大,危險系數更高。長刑期、惡性犯罪比重多,安全方面的壓力在入監初期可能會更加集中地體現出來,脫逃、行兇、襲警以及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出現的可能性都會反映出來。尤其是無期徒刑的未成年犯,和數罪并罰刑期較長的,漫漫刑期帶來的壓力無疑是很大的,這部分罪犯歷來被當做重點高危分子對待,今后恐怕更加危險,出現過激行為的可能性也更加難以預料。這點由于新規定的出臺,將使原有的難點更難,由此必須高度重視,確保監管安全。從押犯總體上來看,關押主體為三年以上惡性較大的犯罪人。因此,整體的戒備程度也應隨之提升,原有的安全觀念應更上一層。這是關押對象情況變化帶來的必然挑戰。二是改造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關押主體的變化,要求改造工作重點要向提高質量層次轉變,力避淺層次和粗略化,一人一策,加大攻勢,向教育要質量、要效果、要安全。原有的教育模式應當進行調整,以便適應新的對象。教育的一切活動應當充分結合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如何能夠真正減少未成年犯的惡性,這個問題必然要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以前比較寬泛的改造政策和一般性的教育活動,肯定不能適應和滿足新的關押群體的特殊需要。因此,應當著眼于對“惡性較大、刑期較長”這一特殊性的研究思考,轉變思路,切實提高教育改造的層次和可行性、有效性,通過可操作和管用的方式,讓未成年犯接受并入腦入心,在改造惡性、糾正惡習方面邁出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同時,監獄應加強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變化的理論研究和工作前瞻性研究。三是監獄民警面臨新任務、新要求和新轉變。隨著關押主體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改造工作必然發生變化,這是適應改造對象變化的必然要求,而作為改造主體的監獄警察,則毫無疑問地需要水漲船高,否則就很難真正適應工作變化的要求。今后監獄警察尤其是從事改造工作的警察必須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改造能力,做好迎接新挑戰的準備,包括知識準備和職業壓力、改造技術和耐心。從未管所來講,還應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矯治專家隊伍。四是改造工作面臨著諸多社會化和結合性的任務。《刑法修正案(八)》提出了社區矯正的理念“,對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同時,三年以下緩刑的未成年犯也屬于社區矯正的范疇。作為管理教育未成年犯的國家機關,未管所將面臨社會化和結合性的任務與要求,以及為社區矯正提供咨詢和幫助的責任和義務。其次,未管所也應努力與社會教育資源相結合,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技術含量。應當加強與上級機關的溝通,爭取保障安全性和提高教育質量方面的政策性、技術性、物質性幫助。應與成年監獄單位互相配合,做好長刑期罪犯轉獄后的持續性改造戰略研究和技術性銜接等工作。
三、刑法修正后未成年犯改造的新視角
《刑法修正案(八)》的實施在對未成年犯教育改造工作帶來較大影響的同時,也提供了新的契機。尤其是對于未成年人的諸多保護性規定,應當作為一個重要的著眼點加以關注,努力促進改造工作的良性運轉和質量提升。
(一)加強《刑法修正案(八)》的精神性分析,大力宣講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從寬政策《刑法修正案(八)》充分體現了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對于促進社會和諧、貫徹人道主義、傳承中國法律傳統文化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也是這次刑法修訂的亮點之一。我國法律自古就對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護。秦朝法律就規定:未滿六尺者不入罪。秦朝的一尺相當于現在的六寸,身高不足三尺六的未成年人不受審判。漢朝的法律規定:八歲以下的人不帶刑具。我國對未成年人實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刑事政策,對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的目的,是通過刑罰的適用來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使其最終能夠復歸社會,以達到既保護社會安定又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雙重目的。“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這句話對未成年人犯罪特別適用。近代刑事古典學派創始人貝卡利亞說過,“刑罰愈是殘酷,人們的心靈亦愈是殘酷無情”。重刑本身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殘酷的刑罰會通過恐懼、模仿或培養復仇精神使人變得殘酷。所以,《刑法修正案(八)》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從寬處罰符合和諧社會要求,體現了法律的人道主義關懷,更有利于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和身心的健康發展。但是,在曉之以理的同時,還要讓未成年犯明白國家對他們保護的根本初衷和期望,是希望他們真正改好,機會要珍惜,而不是放縱;如果抱有僥幸和投機心理,那樣將會萬劫不復,徹底走向毀滅。
(二)有針對性地提高教育改造的技術含量和藝術性對策《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后,在一些具體的工作環節上會有一定的難度。比如,有的在押短刑期罪犯感到自己犯罪犯早了,同樣的罪行在現在可能不用服刑。具體工作方面,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比如加大防范措施,努力預防和消解危害安全的不利因素,采取積極措施確保監管安全。必須著眼于提高改造的技術含量,提高與未成年犯談話的藝術性,因人制宜,一人一策,因勢利導,出奇制勝。對于頑固犯可找準其短板和命脈,從其弱點切入,動之以情,突破他最弱的心理防線,從而開展適當的教育引導。而對于一些迷茫和錯誤的認識,則需要及時給予指導和澄清。
(三)提升教育改造的層次和深度是根本對策無論什么樣的外來影響因素,都無法從根本上動搖監獄的主旨和方向。也就是說,監獄改造人的本質屬性不會發生改變,外來影響因素只是從量上增加復雜程度和難度。監獄的改造應當始終保持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從容,而絲毫沒有惶恐的必要。但這種不變強調的是改造人的努力和意志不改變,也就是說,無論外界條件如何變化,監獄警察始終都要有信心和決心把罪犯教育改造好。這一信念不變,才可能應對萬變。在這一信念的鼓舞下,監獄改造工作應當不斷提升層次,深化力度,在切入改造要義和動搖罪犯靈魂觀念方面不斷深化,除舊布新,讓一批批罪犯改變固有認識和觀念,走向新生。首先,應從根本上解決犯罪意識的問題,加強人生教育和愛心培育。未成年犯對于人生的認識是幼稚和迷糊的,其人生的路程走過的僅僅是一小段,卻染上了嚴重的毒素,如何溯本追源,正本清源,從根本上改變他們對于人生和社會的看法,則需要對其進行多方面的基礎性培育,尤其是建樹基本的對于人生世界的認識框架,在具有一定基本知識和認知的前提下,或許可以引向光明的前途。倘不能從根本上影響其意識中的認知,則惡性也無法真正消除。對于生命和生活的愛心,也應作為重點加以培育,這些既需要科學的方法與適當的程序、形式和內容,也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而第一位的則是改造者的指導理念和意識。倘無此認識,一切都是零。其次,要從心理上進行有效的培育健全人格的教育。心理工作要從深度和力度上做好結合,真正在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上取得實效。
最后,還要從行為上教會未成年犯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社會知識,樹立正確的基本認知,回歸到正常人的軌道上來,遠離犯罪,遠離邪惡,并應加強適應性的技術培訓,避免出獄后沒有出路。在刑法修正的新背景下研究未成年犯改造工作的獨特視角,具有嶄新的時代意義,也是立足實際創新發展的重要立足點和出發點。辯證看待分析法律政策和形勢變化對于監獄工作的沖擊影響,透析執法工作的現象和趨勢,堅守改造工作的主旨與根本,創新觀念,采取多維度視角,研究刑法修正帶來的推動效應,就能在新的契機中不斷開辟蹊徑,實現新的發展。
- 上一篇:區交通部門全年作風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區交通部門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