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22 10:04:56
導語: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程測量是高等職業院校建筑工程專業重點課程之一。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結合文獻綜述,文章對目前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高職院校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提供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高職;工程測量;教學;課程建設;改革
1引言
工程測量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建筑工程或相近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重要專業基礎課,而地方性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大部分學生畢業后會從事一線施工,不可避免地在工作中會接觸或使用工程測量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工程測量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能力。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熟悉工程測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常見工程測量項目的操作、具備完成測量任務的綜合能力,是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的主要目標。然而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程測量的新理論、新儀器、新技術不斷涌現,使得工程測量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教學中的某些不適應及缺陷也逐步顯現出來。因此,迫切需要重新認識工程測量教學,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以滿足新時期教學的需要。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立足于當前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現狀,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分析總結了目前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2高職工程測量課程所面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增加
近年來,工程測量的新理論、新儀器和新技術不斷涌現,全站儀、GPS、測量機器人及數字測繪等新型的測量技術或手段也逐漸被引入到工程測量的教學中來,工程測量的課程內容也隨之增加。一般高職院校非測量專業的工程測量總課時為48課時,包括理論教學32課時和實踐教學16課時,在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測量操作以及計算和圖紙的繪制。而教學內容逐漸增加和課時的減少,使得教師對于一些重難點沒有時間進行詳細地講解,對新技術和新儀器更是無暇拓展。而實踐測量教學的質量也不能保證,學生對于許多測量的儀器的操作也沒有完全熟練掌握。
2.2學生個體特征顯著
近年來,隨著招生模式的不斷改革,我國高職院校的準入標準、招生數量及生源類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導致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個體特征愈發顯著,整體學習能力與態度均有所下降。具體表現為:①普遍存在偏科,且數學功底薄弱,甚至部分學生高等數學、線性代數20分~30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是工程測量重要的前置課程,但由于學生數學基礎不好,在工程測量基本原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理解困難,即使從最基本的數學基礎——平面幾何、三角函數講起,也效果甚微[1];②不喜歡傳統課堂教學,但擅長動手操作,對于工程測量課程而言,學生對外業測量的動手實操參與度比較高,也比較愿意去探索、學習討論,而對于傳統課堂教學卻感覺無聊,熱情不高;③沉迷于手機、游戲等。目前,學生普遍變得比較浮躁,對手機依賴性越來越強,相當一部分同學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而工程測量教學公式復雜、理解困難,內容相對枯燥無趣[2],且實踐環節處于室外,條件較為艱苦,加之學生自身克制力相對較差,上課玩手機、聊天現象普遍,導致學生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參與度較低[3]。
2.3實踐教學硬件不足
自動安平水準儀、全站儀、PTK、GPS、測量機器人及全自動三維建筑測量儀等實際工程測量中普遍應用,但這些儀器價格昂貴,大部分高職院校采購較少。由于數量有限,學生在測量實習時大多使用普通光學水準儀與經緯儀,或多個小組共同使用一個全站儀,導致每個學生接觸到的機會偏少,熟練程度也不高,這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4]。同時,大部分高職院校工程測量實習的實驗場地局限于校園內,其地形地貌單一、豐富度不高、隨意性也很大,和實際測量工程的復雜度和綜合性均存在差距,沒有測量工作的真實感,使學生對測量實習不夠重視,這也制約了學生處理實際測量問題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2.4教學內容工程實踐性不強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也替代了應試教育,而對于以工程測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楊旭(蘭州現代職業學院,甘肅蘭州730000)量為代表的技術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應當更加注重這些科目的實踐性,在正確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工程測量的實際應用技能。而目前,高職院校相當一部分教師是“從校園到校園”,缺乏實際工程的測量經驗,其教學大部分依照自己所學或理解進行,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學內容工程實踐性不強的問題。同時,如前2.3節所述,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硬件不足的問題,先進儀器少,測量場地不規范,這都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的工程代入感不強,教學內容與實踐工程脫節嚴重。
3對策與建議
3.1優化課程內容,突出重難點,增強教學針對性
工程測量課程總體而言結構清晰、重點突出,但理論教學內容較多。因此,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依照“有詳有略、有舍有留”、“少而精”的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可適度淡化理論知識的教學,強化學生儀器操作、測量實操的鍛煉。若條件允許,可將工程測量課程拆分基礎及實習、工程測量與實習及現代測繪技術這三部分的課程[2],其中基礎及實習部分是基礎部分,主要包括基本測量(水準、角度、距離)、測量誤差基本知識、小地區控制與測量地形圖基本知識[5];工程測量與實習主要為實際工程的測量,如放線、變形監測等;而現代測量技術以PTK、GPS、測量機器人、全自動三維建筑測量儀、無人機、激光雷達測量等現代化的測量技術等知識為主,此部分可以以選修課或網課形式開展。總之,對于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教學內容的選擇,在保證其理論完整性的前提下,應注重其對工程實踐的實用性與適配性,還應增強其先進性,以適應現代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3.2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工程測量課程中許多知識點公式復雜繁多、內容抽象難理解,僅靠教師的理論講解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工程測量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工程實踐測量的鍛煉是必要的教學環節。因此,很有必要對其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調整。具體而言,可采用以下措施:①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借助“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開展“傳統教學+網課+工程案例+翻轉課堂+二維碼”混合模式教學[6],增加教學的豐富性,改善教學效果,在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的同時,也提升了其自學能力與意識。②進行校企合作,協同育人[7],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在相關企業測量實訓,最大限度利用企業資源和專業實訓設備,讓學生體驗真正的工程測量作業,了解實際工程測量內容與要求,提高學生測量實操的水平,學以致用的同時實現“校、企、學”三贏;③開展相關測量競賽,以賽促學[8],學校每年可組織工程測量的競賽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相關省市級測量比賽,并對參賽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提高學生對工程測量課程的興趣和動力;同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不斷進行測量練習,使得學生整體的測量技能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3.3完善優化教學設備與場地
①完善測量儀器設備。為確保學生都可以接觸和操作到當前測量工程的新儀器、新技術,學校可根據自身的規模和學生的數量采購或租借相匹配的測量儀器;同時,建立儀器的管理制度,對其進行統籌協調,實現儀器使用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以提高儀器使用效率和使用年限。②建立完備的測量場地。如條件允許,可將測量場地整合為儀器認識與校檢場地、綜合實測場地及測設與變形監測場地三部分[12],以滿足學生可以進行儀器的認識與校檢、水準、角度、距離測量、施工放樣以及變形監測等各種實操要求。同時每個場應合理布置,提高場地的利用率,實現一場多用。如條件不允許,可考慮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場地,為學生創造具體工程實踐的機會[4]。
4結語
高職院校作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應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培養與現代測量技術發展同步,與用人單位應適應的人才。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梳理目前高職院校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應對對策。教師在進行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實際教學時,應結合高職學校學生特點,了解目前行業現狀,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同時,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此外,還應加大教學設備投入,為學生創設良好學習條件和實習場地,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段秋亞.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與考核方式探究[J].居舍,2020(07):180.
[2]殷志祥,劉志偉,吳艷蘭,等.工程測量學教學實踐探討[J].測繪地理信息,2019,44(02):124-126.
[3]王繼旭.整體提升建筑測量學習效能的實踐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33):122-123.
[4]徐進.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測量教學改革[J].安徽建筑,2020,27(05):122+167.
[5]呂忠剛.應用型本科非測繪專業“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研究[J].測繪通報,2010(07):75-77.
[6]王宏瑩,袁振.基于職教云、騰訊課堂等混合模式下工程測量教學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10):110-111.
[7]周建鄭,何寬.高職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與實踐[J].測繪通報,2008(10):72-75.
[8]肖讓,張永玲,余宏遠,等.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程測量課程教學體系優化與模式構建——以河西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7(41):100-103+134.
[9]李秀芳,曹倩,王永.工程測量校內實訓基地場地優化建設實踐[J].山西建筑,2020,46(24):178-180.
作者:楊旭 單位:蘭州現代職業學院
- 上一篇:農村金融創新發展對策及建議
- 下一篇:社會網絡關系與農村普惠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