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環保自主驗收問題分析

時間:2022-06-03 10:24:47

導語:建設項目環保自主驗收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項目環保自主驗收問題分析

我國過去制定的環保法律、法規、政策在長期的執行中存在“著重前期審批、輕視后期監管”的缺點,導致竣工環保驗收無形中淪為建設項目環境準入的最后一紙手續,嚴進寬出,流于形式,且環保部門負責把關驗收,工作繁重復雜,后期執法困難,弊端重重。取消驗收行政許可,全面實施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目的是引導約束企業加強作為環保責任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來落實“三同時”制度,同時釋放環保部門的精力來加大建設項目運營期監管力度。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修訂、技術規范陸續,目前自主驗收范圍已包含水、氣、聲。建設單位環保竣工自主驗收制度已經實行一段時間,從實際情況看企業自主驗收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文中結合污染影響類建設項目驗收的實際工作經驗梳理這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的問題分析

1.1部分建設單位環保意識仍然缺乏。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環保概念得到極大推廣,但從現有新聞曝光的部分企業自主驗收弄虛作假問題及實際工作經驗來看,一些企業環保意識淡薄,未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欠缺專業環境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未組織過對相關環保政策的系統學習,對環保設施的設計、施工參與較少,環保設施存檔資料不齊全,自主驗收需要準備的資料、流程均模糊不清,不重視環保設施的調試運營,導致設施運營不正常,甚至在監測期間無法滿足監測工況要求,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不到位。1.2第三方技術機構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建設單位無力自行編制驗收監測報告,需要委托第三方技術機構編制,但現行咨詢市場的技術單位水平參差不齊。在進行現場核查時不能判斷建設單位是否存在重大變更,上會后發現存在重大變動內容,需要重新報送環評文件,貽誤了驗收進度。核查內容有遺漏,未提供給建設單位符合要求的整改方案,導致項目沒有進行有效整改,不滿足驗收條件。技術能力不足,編制的驗收監測報告不符合相關技術規范、不符合驗收要求等。在對污染治理設施進行監測時,部分監測單位采用的檢驗方法、技術和設備落后,常造成監測數據誤差較大;相關工作人員能力較低,對檢測數據和結果的異常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導致在后續分析中因監測數據出問題而無法正常進行,有時需要多次監測。1.3現場核查工作的常見問題。現場核查主要是調查環保手續履行情況、項目建設情況、環保設施建設情況、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環保管理情況,與環評及批復要求是否一致。常見的問題有:①調查中發現建設項目由于各種原因發生了重大變動,最常見的是由于環評階段環保工程設計未介入,環評提出的與實際建設的污染防治設施嚴重不一致。需要建設單位先重新報批環評文件,導致驗收工作耽擱。②調查中發現部分建設單位在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卻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情況下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導致驗收工作無法進行。③部分存在環境風險的企業未取得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延誤驗收進程。1.4編寫驗收監測方案存在的難點。驗收監測方案是能否通過監測手段準確核查環保設施運行情況的前提,它的完善與否關系著驗收監測報告質量的好壞。實際工作中監測方案的編制卻存在著難點:①資料難以收集齊全。企業通常能提供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卻經常缺乏工程初步設計資料,尤其是關于污染防治設施的設計資料,在進行現場踏勘時,監測人員難以對項目建設內容及污染防治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因此導致驗收監測方案內容有遺漏。②監測布點、監測因子的確定存在難點。實際工作中,因為技術機構人員受專業背景限制,部分工作人員片面采用環評報告、設計報告的分析結論,對項目實際生產情況沒有核實清楚,進而導致驗收監測因子和監測布點的遺漏和不準確。

2對策與建議

2.1建設單位需加強環保主體意識和自律性。建設單位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主體,必須不斷提高環境守法意識,強化企業內部生態環境保護培訓,認真學習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增強企業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企業負責人應建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組建專業管理機構,不斷改進生產工藝,配套采用技術先進的污染防治措施,定期向地方政府和主管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對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實施常規檢查,居安思危、查漏補缺,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防治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配合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督檢查和調查取證,如實反映情況,配合現場檢查人員查閱、復制相關資料、采樣、檢測等檢查活動,對發現的環境問題嚴格按要求限期整改到位。2.2提升第三方技術機構驗收技術能力。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建立并完善環境咨詢市場機制,建立行業信用評價體系,鼓勵第三方技術機構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和質量控制水平,對技術能力較差又欠缺執業操守和社會責任感的技術單位堅決實行淘汰。第三方技術單位作為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的重要參與者,其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建設項目自主驗收進行的順利與否。因此,第三方技術單位應從五個方面提高業務水平:①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自主驗收制度進行有機結合,充分了解。②掌握新的相關標準,在滿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新標準要求判斷現有環保措施是否都滿足需要,并提出可行性建議。③積累現場經驗,多與行業專家或前輩進行交流,了解環保措施的設計規范和現場安裝規范。④在現場核查開始之前,要求建設單位盡可能提供齊全資料,對相關行業資料深入搜集調查,為現場核查做足準備;在核查過程中應認真負責的與車間負責人、現場工藝人員、環境影響報告編制方、環保工程設計方及時溝通,對現場情況做到切實掌握,對核查出的問題及時提出完整合理的整改方案,并要求其限期整改。⑤監測機構要積極學習各類監測技術規范,嚴格執行現場監測的相關規定,不斷吸收國內外先進監測技術,提高單位技術力量,提高驗收監測結果的精確性,并通過收集生產工藝、工況、環保設施等方面的資料,對監測結果出現的不正常情況能夠及時進行具體分析、有效處理。2.3完善監測方案編制。在編制環保驗收監測方案前多方收集資料,要求建設單位盡可能提供齊全資料、查閱相關行業工藝和排污資料,同時深入項目現場與車間負責人、環保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就項目特點對監測因子及監測布點的疑點之處與行業專家前輩交流學習,根據實際情況對環保驗收監測方案進行修稿,以確定最終監測方案,確保規范、完整,為以監測手段核驗建設項目污染治理設施處理效率與達標情況打好基礎。2.4加強執法監管維護環境秩序。依法加強對企業運營監管執法,堅定不移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為環境守法企業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3結語

自主環保驗收有利于環保部門將關注重點轉移到后期監管上,將驗收的把關權交給企業,不代表監管放松、企業壓力變小,相反對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自律性以及對驗收報告編制機構的技術水平和專業操守要求更高。政府部門應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環保宣傳力度、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督促企業及第三方技術單位加強社會責任感、實時了解把握新標準和新政策,提升自身技術和管理水平,達到竣工環保自主驗收應有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嵐.關注建設項目竣工環保自主驗收工作的難點[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9):12.

作者:方欣 單位:安徽三江水務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