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環境工程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時間:2022-06-03 10:31:16

導語:高校環境工程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環境工程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一引言

我國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試行,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如下問題:合作理念落后,缺乏創新意識;融合程度不高、縱深發展不足,合作關系不穩定;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合作政策及合作制度;信息化建設不足,缺乏合作交流平臺,合作成效欠佳。這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高校畢業生和企業人才無法實現對接,招聘和就業同時存在困難的局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高速發展?!镀胀ǜ叩葘W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明確規定,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培養目標為:能夠在環境保護及相關領域從事教育、研究與開發、工程設計、咨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也明確了師資隊伍中要求有80%的老師應任用6個月以上的企業或工程實踐經歷,并要求高校與企業或行業合作,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做實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這就要求環境工程類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能把相關專業的研究、設計、實驗和教學融為一體,使學生能在完全與專業相關的企業環境中學習。河南工程學院隸屬河南省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學校緊緊圍繞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這條主線,初步形成了以行業龍頭企業或地方高成長性企業為主體,企業、協會、政府、高校等四要素參與,企業實質性投入、校企實質性合作的行業(產業)學院建設模式。為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技術創新要求,把握企業、行業人才需求方向,河南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與河南永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成立永澤環境學院,同時公司捐贈300萬元用于永澤環境學院的建設。行業學院成立后,該校環境工程專業及企業經過不斷探索和改革,在專業建設、創新創業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逐步構建起了以企業用人為導向的教學體系,為全面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二環境工程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河南工程學院永澤環境學院成立后,校企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務實合作、共融共進”的原則,經過數次溝通與討論,初步達成了在專業建設、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內容和機制,形成了產學研創“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產教融合模式。(一)以專業建設標準為依據,共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依托永澤環境學院與河南省環保產業協會,以服務發展河南省地方經濟為目標,按照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的銜接原則,結合專業認證標準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校企共同制訂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特別針對永澤環境學院增加了聯合培養方案,方案中包括在校學習和校企聯合培養階段。校企聯合培養階段實施雙導師制,分別由校內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與企業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導師,聯合指導。聯合培養的教學內容及企業授課學時如表1。通過企業階段的學習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專業基本技能、工程實踐和工程研發、工程創新、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工程組織和領導的能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國際視野及競爭力大幅度提升。(二)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學校將企業生產一線的實際需求作為工程技術研究選題的重要來源,校企雙方圍繞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與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加快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技術轉化。以河南省永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為依托,校企雙方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共同申報并獲批了河南省水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工程技術中心,同時成立了水處理技術研發團隊,并在過程中根據實際需求簽訂了3項合作項目,團隊成功解決了企業面臨的技術或管理問題。在學校方面,專業以開放實驗室為平臺,促進了應用型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通過師生雙向選擇,實施本科生導師制,以導師引領實驗室開放。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未來職業規劃來選擇并獨立完成相關實驗。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縱向科研項目、橫向校企合作項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建設期間學生參加全國各類大賽獲獎7項,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優秀獎1項,三等獎1項,市級三等獎1項。(三)依托行業協會,進行環保理論和實操技能培訓。利用河南省環保產業協會的行業影響力、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師資優勢和永澤集團的豐富實踐經驗,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直接的人才輸出渠道和提前建立了環保從業人員培訓基地,還從理論拓展、實際操作和經驗傳授等方面積極為行業內的企業提供從理論到實踐、再從理論到經驗的培訓模式。培訓主要包含兩部分,一部分針對河南工程學院永澤環境班的學員,另一部分針對河南永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主要包括相關污水處理單位廠長、生產負責人、工藝負責人、機電設備維修工、中控系統操作工等相關職能管理人員。永澤環境班的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部分主要包含污水處理廠相關工藝設計、環保設備與新材料,各行業企業及園區的污水處理工藝特色案例等。實踐部分包括工程認識和工程實踐。通過在現場、車間和檢測分析中心輪崗實踐,進一步了解專業特點,增強感性認識,增加專業認可。初步掌握環境工程專業基本方法及生產工藝以及分析測試的具體要求和操作規程,熟悉主要設備的結構類型、主要技術性能,以及管理和經濟效益等有關知識。河南永澤環境有限公司的培訓內容包括:污水處理常用工藝流程及水處理通用設備,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與維護,新形勢下污水處理廠規范化管理等。培訓包含理論與實踐兩部分,理論每周6課時,主要安排在周中一次(2課時),周末一次(4課時),每學期共計48課時。實踐部分寒暑假集中進行,共計10周。河南永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培訓采用集中進行的方式,每次兩天,主要利用周末在河南工程學院或公司內部開展。建設期間共有100余人次參與該培訓,為企業員工的理論知識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依托校企資源優勢,校企共建社會服務機制。結合市場需求與學院現有實驗條件,共建了永澤環境檢測中心,實現了學生實習、就業、創新三融一體。檢測中心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實施建設,檢測項目內容包括水體、大氣和土壤的檢測。中心建設包括硬件建設:樣品室、基礎理化實驗室、精密儀器室等;軟件建設包括:組織結構、技術人員培訓等。此外,由永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還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咨詢資質的申請,由雙方協商,組建了清潔生產審核組織機構,制定了清潔生產審核組織結構管理辦法和工作條例。這兩項業務的開展,不僅為雙方贏得經濟效益,也為企業拓展其它業務提供更好的機會,為老師社會服務提供渠道,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有效的實踐,同時強化了專業建設。

三結語

在校企共同致力于人才培養改革的道路上,如何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實現校企功能互補、資源共享,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尋找一條適合于地方性應用型本科大學工科專業的發展模式,是推進校企之間產學研縱深合作的關鍵性問題[8]。在應用型大學的建設過程中,專業發展更應該轉變思路,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雙向作用,按照從“引企入?!钡健八徒倘肫蟆眱蓷l路徑,從產學研創“綜合體”到融課程、融體系、融體制的“融合體”,致力于打造學校與企業的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郝慶菊,江長勝.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型環境工程人才的探討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03):1720–1723.

[2]李林.環境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實踐[J].廣州化工,2016,44(20):155–156.

作者:鄧天天 劉帥霞 馬夢娟 李亞林 張繼偉 陳鋒 王艷 單位:河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