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策略

時間:2022-01-19 03:33:51

導語: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策略

摘要:本文從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管理必要性引入主題,以實際案例為例,詳細介紹有限場地條件下施工平面布置分析與策劃,施工順序及流程,闡述項目施工難點以及施工組織管理中的注意要點,希望能夠為類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鑒,更好的促進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工作。

關鍵詞:有限場地;施工組織;平面布置;流水施工

一、土建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的必要性

土建工程施工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在因素對現場施工的影響,如項目本身特征、施工現場場地條件、進度及質量要求等。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對現場施工的影響,此因素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周邊居民、周邊環境、交通狀況、政策性規章制度、政府及行政審批部門、環境保護以及建設行業其他相關單位等。受到以上因素影響,經常會遇到不可預知的各種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精細策劃施工組織,規范施工現場管理工作,才能保證土建工程施工順利進行。做好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不僅在工期、質量上可以管控到位,還能夠進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在民用住宅工程建設中,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對物質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民用住宅工程建設也明確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為實現這一總體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土建工程項目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分析施工現場各要素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并提出見解和對策,為前期規劃以及后期施工組織策劃提供依據。

二、工程簡介

某住宅項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帶,周邊環境、交通狀況復雜,北鄰8層已建宿舍樓,南面靠近市政道路,西面緊鄰城市內河,河道東側市政道路限載40t,東面鄰近學校,東面用地紅線外為市政道路。項目總用地面積19826m2,分為A、B兩個地塊,A地塊用地面積1788m2,B地塊用地面積18038m2,整個項目設有連體地下室,其中A地塊設置1層地下室,B地塊設置2層地下室。該項目由7棟建筑組成,其中A地塊僅有1棟8層住宅,B地塊有5棟20~24層住宅樓,1棟5層商業樓。A地塊與B地塊之間相隔一條市政道路,A、B兩個地塊地下室相互連通,連接區域位于A、B兩個地塊之間的市政道路下方。詳見圖1。

三、施工難點

(1)施工場地狹小,場地空間極其有限,整個場地僅A地塊北側和B地塊南側有些許空地,該項目地下室邊線距離用地紅線最近距離僅有4.8m,基坑圍護樁外邊線距離用地紅線最近距離僅有2.7m。可供施工場地布置的用地基本沒有。(2)項目地處市區中心地段,周邊有居民宿舍樓,辦公樓、學校等已建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周邊交通狀況復雜,尤其是靠東面的市政道路,交通壓力大,在學校放學時間段,道路非常擁堵,施工車輛無法進入。西面有一條城市內河,河道東面道路限載。因此,在施工階段對安全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等要求高。(3)場地移交時,該施工場地僅設有兩個工地大門,一個位于B地塊西北角處,一個位于A地塊東面,工地大門數量不足,僅靠這兩個大門來組織施工,難度非常大。(4)A地塊與B地塊之間市政道路下方需建設地下空間結構,道路下分布有給水、雨污、電力、燃氣、通訊、路燈等管道,涉及到諸多管線部門,各類管線需要改造遷移。項目建設期間,A、B兩個地塊之間市政道路需要申請封閉。以上事項涉及行政審批,需要各相關部門、單位配合實施,流程周期長。

四、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分析和策劃

1.場地規劃施工場地極其有限,只有場地北側和南側有較大的空地,將A地塊北側空地作為項目管理人員辦公使用,B地塊南側剩余些許空地用來設置倉庫,施工班組辦公室,施工現場廁所,以及零星材料堆場。考慮A地塊只有1棟8層建筑,地下1層,地下面積才811m2,A地塊施工不在整個工程施工的關鍵線路上,A地塊地下室結構可以安排在后期施工,A地塊場地是B地塊前期施工階段布置長期材料堆場和加工區的最佳位置。因此,在A地塊基坑支護施工完成后將場地硬化處理,作為原材料堆場、成型鋼筋堆場及鋼筋加工場使用。2.場內道路及塔吊布置B地塊地下室結構施工期間,基坑周邊沒有多余的場地,需要在未施工區域設置臨時加工區及原材料堆放區,以及從A地塊盤運材料,勢必需要二次轉運,因此,在土方開挖之前必須將整個項目施工所需要的塔吊全部安裝到位,以滿足工程材料轉運需求。考慮基坑周邊部分路段場地寬度尚可滿足車輛通行,經與設計溝通,要求在基坑支護設計時考慮基坑周邊載重車輛通行荷載和材料臨時堆放荷載,經設計驗算可保證基坑安全前提下,將基坑周邊場地硬化處理,便于材料臨時堆放及運輸車輛進入施工場地臨時停靠。3.工地大門布置施工場地原有的東面大門所在位置只能為管理人員出入辦公區域提供服務,無法用作施工大門使用。僅依靠B地塊西北角的一個大門來組織施工,難度相當大,而且影響施工效率,必須要增加大門,才可以完全滿足施工現場需求。A、B兩地塊之間市政道路下方需要建設地下空間已無法變更,施工期間勢必需要申請道路封閉。B地塊西面有城市內河,河道東側市政道路限載40t,禁止一切重型載重車輛通行。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后,利用道路封閉施工期間在A、B兩地塊之間市政道路東面增設一個出入工地大門,此大門可與B地塊西北角原有大門配合使用,在土方開挖階段,土方運輸車輛從西北角大門駛入,從增設的工地大門駛出,大大提高土方出土效率。在A地塊施工期間,為材料進場,混凝土泵車和罐車進出場地提供便利。該項目規劃設計時在B地塊東面設立一個永久性小區出入口,該出入口位于B地塊東西方向中軸線位置。地下室結構施工期間,基坑周邊場地空間不足,施工場地內無法形成環形道路,永久性小區出入口位置處場內道路基本能滿足車輛進出場地的轉彎半徑,在此處增設一個大門,可為B地塊在地下室結構施工階段材料進場,混凝土泵車停靠,澆筑混凝土等提供便利。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條件,決定將原定計劃在室外工程施工時開設此永久性小區出入口提前至工程前期施工時申請開設,以滿足前期施工需求。

五、分區分塊流水施工

根據項目特點及施工場地條件,將工程分為四個大區進行施工,其中A地塊劃分為一個區(I區),B地塊劃分為三個大區,分別為II區、III區和IV區,B地塊三個大區在地下室結構施工階段根據施工后澆帶位置再細分為九個小區展開流水施工作業,如圖2所示。樁基及圍護工程施工階段:該項目樁基采用PHC高強混凝土預應力管樁,市區項目施工方法只能采用靜壓沉樁法。圍護采用鉆孔灌注樁、高壓旋噴樁。考慮B地塊樁基數量比A地塊樁基數量多,樁機體型大,又受到場地空間限制,樁基及圍護工程無法同時施工,需樁基施工完成后,進行基坑圍護結構施工。因此,樁基施工時投入2臺靜壓樁機同時進行施工,施工順序為先施工B地塊樁基,然后施工A地塊樁基。A、B地塊兩地塊基坑圍護樁及內支撐同時施工,施工方向由南往北。A、B兩地塊之間樁基及圍護工程涉及到道路下方管線遷改事宜,因此最后施工該區域。土方及地下室結構施工階段:基坑整體支護體系施工完成后,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開始土方開挖。土方開挖按照IV區、III區、II區、I區順序依次進行開挖。B地塊土方開挖共分五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①區塊,第二階段為②、③區塊,第三階段為④、⑤區塊,第四階段為⑥、⑦區塊,第五階段為⑧、⑨區塊,A地塊土方一次性開挖到位。將①區塊的土方開挖到工作面后,進行該區塊底板施工,①區塊底板施工期間繼續開挖②、③區塊土方,開挖出工作面后,②、③區塊底板同時進行施工,IV區施工時,鋼筋加工場及原材料堆場臨時布置在II區場地上。III區、II區施工流程依照IV區施工方法展開流水施工作業,III區④、⑤區塊施工到底板階段時,整個IV區施工完成地下室負二層結構。⑥、⑦區塊底板施工時,④、⑤區塊完成地下室負二層結構,IV區進行基坑支護內支撐拆除,繼續IV區地下室負一層結構施工。⑧、⑨區塊土方開挖時,整個III區已經施工完成地下室負二層結構,進入內支撐拆除階段。II區地下室結構施工至負一層時,IV區已進入上部結構施工,III區地下室頂板施工完成。III區、II區施工時,鋼筋加工場及材料堆場轉移至I區場地上。I區地下室土方開挖時,II區地下室頂板全部完成,施工現場可利用的場地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施工需求,I區地下室結構施工時,鋼筋加工場及原材料堆場設置在B地塊地下室頂板上。分區分塊流水施工既有效地解決了施工場地不足的難題,同時在進度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六、資源供應及進場管理

場地空間有限情況下,需要精心測算所需材料用量,根據現場施工進度和每日完成工作量,合理安排材料進場數量和時間。材料進場后分類堆放到指定的場地并及時轉運至各個施工區域,做到隨到隨用。加強對周轉材料(模板、鋼管等)的管理,應堆放在不影響施工和交通的區域,同時盡快流轉至下一施工段上使用。安排專人負責對進場材料進行嚴格驗收,抽樣檢驗,確保施工質量。根據施工區段工程量及工作面空間安排施工機械、設備進場數量,施工完成后及時安排退場,避免占用場地空間而影響其他工序施工。周邊道路均為交通嚴管路段,至少提前一天要安排機械、設備進場,避免機械、設備無法到場而影響施工。機械和設備盡量選擇較新的,保證施工使用過程中少出現故障,縮短施工周期。

七、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注意要點

在土建施工階段涉及到封閉道路,地下管線遷移改造,施工大門開口破路事宜,以上事項從行政審批手續到開始實施,直至完成,各個環節都要耗費時間。基于此,在進場施工時就要統籌考慮,盡早著手安排辦理,并實時跟蹤檢查辦理進度,避免影響到后續工序無法施工,影響整個項目工期。封路的路段附近有居民樓,封路施工勢必影響居民出行,為保證居民安全,施工單位要做好交通導則,公告周邊居民。受場地條件限制影響,只能采取分區分塊的方法組織流水施工,相關工序之間的銜接緊湊,耽誤不得,做好上下工序交接工作尤為重要。施工過程中每一項施工工序都需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各相關施工班組需做好配合,堅持按設計圖紙施工,杜絕盲目施工,嚴格執行“三檢”驗收制度。班組在施工完每一道工序后及時開展自檢,自檢合格后通知施工單位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施工單位及時報監理驗收。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做好協調工作,加強參建單位之間的合作和互動交流,優化施工周期和驗收周期,控制好每道工序施工工藝,保證各環節施工質量,避免返工,爭取最大程度的減少施工周期。場地有限,無法大面積展開施工,地下室結構只能分區分塊施工,基坑內支撐也存在分區分塊拆除情況,每個區塊支撐拆除會存在10~15天的技術間歇時間。A地塊場地前期用來布置鋼筋原材料堆場及加工場,需要等到B地塊地下室頂板全部施工完成后,再把A地塊的鋼筋原材料及加工場遷移至B地塊的頂板結構上后,方可進行A地塊的土方開挖、支撐結構、地下室結構施工,基坑內支撐梁拆除工序會存在機械設備、人員二次進場情況。還有A、B兩地塊之間區域樁基及圍護工程施工受地下管線遷改影響,大型機械又因場地小而不能停留在現場,也存在機械、人員二次進場情況。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作業時間,靈活調整人、材、機資源投入,充分考慮各施工環節技術間歇,避免出現施工工序脫節現象,浪費工期。市區建設項目對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要求高,時常要采取錯峰施工,應加強與周邊居民、環保、交通、城管、管線等相關部門以及街道社區的溝通,獲得相關部門的支持與諒解,為施工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減少對社會公眾的影響。

八、結語

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是整個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好土建工程現場施工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程項目的總體施工進度和質量。因此,必須持續完善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組織與管理機制,提高土建工程現場施工的效率。城市中心地帶建設項目,建設用地普遍狹小,周邊環境、交通復雜,本工程在平面布置上針對施工影響較大的工地大門位置、加工場這兩個關鍵點進行分析、研究,最終巧妙利用項目本身特征及場地條件進行合理布置。通過科學合理組織流水施工,統籌安排資源供應,充分利用未施工的場地和已完成的區域作為臨時堆場及加工場地,規范現場施工管理,提高了整個項目的施工效率,順利完成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曉鵬.淺談土建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和改進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8-02-09

[2]徐付龍.淺談土建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和改進措施[J].四川建材.2017-08-10

[3]何君.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組織管理策略分析[J].居舍.2020-06-25

作者:林斌 單位: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