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景觀設計與施工技術要點
時間:2022-10-30 11:10:44
導語:假山景觀設計與施工技術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中結合咸陽博物院綠化工程項目,對園林工程中假山景觀設計與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以期為園林建設工程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園林工程;假山景觀;景觀設計;施工技術
在我國園林工程建設中,假山是以土、石等材料疊砌而成,以造景游覽為目的,結合其他多方面功能需求,以自然山水為摹本并藝術加工、提煉的山水景觀。假山景觀是我國古典園林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山水園林的基本骨架,在整個園林中起到景觀組合、功能空間劃分的重要作用。在園林建設中,假山景觀可與植物、水體、景觀小品等組合形成不同功能、作用的園林景觀,其觀賞效果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深入研究假山景觀設計要點,本文結合咸陽秦漢歷史博物院景觀工程項目,深入研究假山景觀設計及施工技術要點,以期提高假山景觀設計科學性、觀賞性,提高園林工程建設質量。
1工程概況
咸陽秦漢歷史博物院景觀工程項目,位于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由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先生主持設計。根據工程規劃設計,博物院基地東西寬500m,西邊界長660m,東邊界長604m,項目總占地面積約31.6萬m2,建筑占地面積為2萬m2,本工程景觀設計范圍包括除建筑占地面積外的土方、入口、停車場、館前廣場、園路鋪裝、景觀水系、假山疊石、綠化、圍墻等內容。本工程施工工期為256d。
2假山設計要點
在園林工程建設中,假山山體形態變化豐富,布局嚴謹,體現出假山掇石藝術性、技術性特點。早在明末計成所著的《園冶》中即指出假山掇石是創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煉,假山外形似真山,但神態卻高于真山在,達到“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在假山設計時,應結合假山基礎、中部結構和山洞結構進行合理設計。2.1假山基礎設計。常見的假山基礎形式主要包括樁基、灰土基礎、漿砌石基礎、混凝土基礎等,其中,樁基一般為木樁基礎,多用于古典園林建設;灰土基礎一般用于高度不大于2m的小型假山景觀,漿砌石基礎和混凝土基礎均以混凝土砂漿為基礎,其區別在于漿砌石基礎需砌筑一層漿砌石基礎墊層,形成與自然環境相近的假山景觀。本工程中,假山景觀結構較大,高度為3.5m,不適宜采用樁基或灰土基礎,且假山景觀與水體景觀相結合,對假山景觀基礎形式要求較高,因此,本工程采用漿砌石基礎形式,以厚度300mm后粗砂找平夯實處理,并使用水灰比1:2水泥砂漿在砌筑漿砌石,砌筑厚度為300mm,以滿足假山基礎穩定性要求。2.2假山中部構造設計。假山中部構造形式主要包括環透式、層疊式、豎立式、填充式等結構,其中,環透式結構是以石灰巖風化形成的怪石為主要原料,突出假山疊石孔洞密布、穿眼嵌空的藝術效果,孔洞性狀多為通透的不規則形狀,要求石材厚度不宜過大。層疊式結構是以石材堆疊形成,石材橫向伸展,容易獲得多種生動的藝術效果;豎立式結構是以單塊或多塊石材豎向砌疊,能夠體現假山的挺拔、雄偉、高大的藝術形象;填充式結構主要用于土山土山、帶土石山結構,通過土、石填充,應用范圍相對狹窄。本工程中,為了體現秦漢歷史文化的厚重感,假山景觀采用層疊式假山結構,以大塊石塊層疊砌筑,給人以“渾厚”、“厚重”的觀賞體驗,確保假山景觀特點與咸陽博物院整體定位相適應。2.3山洞結構設計。根據層疊式假山中部結構設計,為使山洞結構與假山整體結構相適應,山洞結構應同樣采用層疊式結構,實現山洞設計既不違反假山層疊式結構特征,并通過山洞洞道變化體現生動自然的變化性。本工程中,山洞設計為瀑布流水形式,結合假山臺階設計臺水結構,既展現了水景動態美,又賦予假山“宛轉曲折”的靈動感。
3假山景觀施工技術要點
由于本工程假山景觀與水景相結合,需加強假山景觀基礎夯實和防水處理,假山施工技術要點主要包括:基礎找平處理、混凝土澆筑、漿砌石砌筑、防水處理、假山基礎施工、假山中部構造施工、山洞施工等內容。3.1基礎夯實處理。為滿足假山景觀承載要求,防止假山砌筑后因基礎沉降引起石塊松動、跌落,本工程加強基礎夯實處理。基礎處理時,填筑厚度300mm粗砂找平夯實處理,并加強壓實系數檢測,確保基礎密實度、平整度符合工程設計要求。3.2防水施工。為確保假山水景防滲漏性能,降低瀑布跌水對假山基礎的影響,本工程中,在假山基礎上均鋪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鋪設范圍為瀑布水道和水景區域。防水施工前,應對假山基礎進行找平處理,確保基層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內。防水卷材采用人工滾鋪方式,卷材搭接長度不小于200mm,搭接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確保卷材鋪貼順直、平整。卷材鋪貼完成后,應落實成品保護工作,避免現場施工影響防水結構完整性。3.3水景試水。防水結構施工完成后,應及時敷設水景管道、砌筑水景池,并進行水景試水工作,重點檢查假山基礎、水景結構防水抗滲性能。水景試水時,向水景池內注水,標注水景池內水位標高,靜置1h后觀察水位下降情況,以假山基礎、水景池無明顯滲漏為合格。3.4混凝土澆筑。為提高假山基礎抗壓、防滲性能,本工程采用C30P6抗滲混凝土砂漿澆筑假山基礎,澆筑厚度為15cm。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加強現場養護管理,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80%后,均鋪一層厚度300mm水泥砂漿,按假山控制線滿鋪砌筑一層漿砌石,以滿足假山基礎穩定性要求。漿砌石砌筑應較假山基礎大10~15cm,形成自然山體結構形式的假山基礎,提高假山景觀觀賞性。3.5假山起腳施工。假山拉低施工即假山首層施工。拉底施工前,施工單位應檢查漿砌石基礎,確認漿砌石基礎無松動問題。經檢查驗收后,以漿砌石為滿拉底進行起腳施工。起腳施工前,應對漿砌石縫隙進行填充、灌縫處理,使漿砌石埋入深度超過20cm,確保假山基礎與地面緊密結合。漿砌石不得選用風化過度的山石,并盡可能使拉底石材平整。假山起腳堆疊首層石材時,選擇大塊、形狀規整的石材起腳,借助起吊設備吊裝至漿砌石基礎上。假山起腳石材調整時,可采用多滑輪組起吊后緩慢調整到位,確保石材穩定堆砌,滿足假山安全性、穩定性要求,為上層假山掇石提供穩定基礎。假山起腳時,應注意結合觀賞性要求,將形態良好的石材面朝外,并注意石材間錯峰處理,并根據石材紋理、石材規格調節石材擺放位置,盡量使石材橫紋、斜紋、豎紋走向一致。起腳石堆砌完成后,填充碎石。并使用水泥砂漿灌縫處理,防止假山碎石失穩。3.6假山中部構造施工。假山起腳施工完成后,即可按假山結構設計圖紙要求按編號起吊石材進行堆砌施工。由于假山中部構造為假山主體景觀,是觸目欣賞的主要部分,其結構施工應結合工程設計和石材特點合理搭配。石材堆砌時,常見層疊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安、連、接、斗、卡、垂等,不同層疊施工方法產生的藝術效果不一。如“安”即將將多塊石材橫向、豎向放置于基礎山石上,兩塊石材之間存在間隙,形成“透視”效果;“連”即將不同石材進行搭接,通過石材紋理銜接,將形成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接”即將石材豎向搭接,借助石材斷面拼接為“近乎自然”的石材結構;“斗”是將石材疊為拱形,通過與預留的孔洞相結合,營造假山孔洞,以便于假山疊石跌水瀑布景觀營造。本工程中,結合假山疊石景觀營造方法,重點采用“安”、“連”、“斗”等假山藝術構造手法,以大塊石材為基礎,按階梯狀結構逐步收緊,并在假山頂部形成“孔洞”,水景給水管道自孔洞內給水,自頂部沿階梯狀疊石結構層層落下,形成臺水結構,增強了本工程假山疊石藝術效果,以水景賦予假山掇石以“靈動”美感。。
4結語
在假山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應結合園林工程歷史文化環境和觀賞性要求,合理搭配假山基礎、中部、孔洞結構,并加強假山施工質量控制,綜合考慮安全性、觀賞性,以自然、生態的設計理念為指導,合理運用假山疊石藝術手法,將假山景觀與水景有機結合,提高假山景觀觀賞性。
參考文獻
[1]趙雅南,周建東.假山疊石藝術的創意與表達——以揚州個園為例[J].中外建筑,2017(09):127-129.
[2]葉民輝.園林假山疊石水景駁岸施工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34):91-92.
[3]黃進鋒.論假山疊石的施工技術[J].科技資訊,2010(20):79.
作者:王淦太 單位:福建藝景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景觀園林綠化施工質量控制要點探析
- 下一篇:園林施工與設計的細節處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