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下目標成本管理創新論文

時間:2022-09-03 10:51:00

導語:市場經濟下目標成本管理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下目標成本管理創新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與完善、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本文著重從新形勢下目標成本管理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來分析目標成本管理改革創新的充分必要條件,進而提出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目標成本管理的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市場經濟WTO目標成本管理目標成本管理改革創新

【Abstract】Asthemarketeconomicsystemofourcountryissetupprogressivelyandperfecting,Chineseaccessiontothe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globaleconomicintegration,Themarketcompetitionthatenterprisesofourcountryfaceisfiercerandfiercer,Thistextfocusongoalcostopportunityandchallengethatadministrativeinstitutefacesanalyzetheabundantessentialtermsofmanagingreformandinnovationofcostofthegoalunderthesituationagain,Proposehowcarryongoalcostreformandinnovationofmanagementunderthenewsituation.

【Keywords】Marketeconomy;WTO;Goalcostmanaging;Thereformandinnovationofgoalcostmanagement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成本管理的話題由來已久,雄?彼特提出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三種戰略中低成本戰略就是其中一條。無論在何時,成本都是企業管理永恒的話題,不斷降低成本是每個企業的目標。目標成本管理在近些年國內外企業的運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的管理思想體現了以顧客為中心的原則,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這種管理思維和方法非常適合用于我國企業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積極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因而,我認為有研究它的必要。

在新的時期,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成本管理又面臨了新的挑戰、新的課題。在新的形勢下,成本管理又有了其新的內涵。隨著中國加入WTO,市場進一步開放,企業將逐步成為市場的主體。我認為這種主張以市場為導向的成本管理思維和方法在我國的企業中只是得到初步應用,還很不成熟,在今后的企業管理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對原有的目標成本管理方法理論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夠使目標成本管理更上一個臺階,使其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更為成熟,幫助我國企業從成本上創建競爭優勢,使我們的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迎接挑戰。

二、國內外理論研究發展及現狀

目標成本管理從提出到運用經歷了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管理大師彼德?杜拉克首先提出目標管理,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一改傳統的以產定銷思想,先根據市場需求確立目標,再一步一步倒推安排各個生產環節。目標成本管理就是成本在目標管理中的應用。

所謂目標成本,就是企業產品生產之前預計控制的成本水平,是反映產品物化消耗和活勞動消耗的狀況,也是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途徑。目標成本一般采用倒扣法予以確定,公式是:目標銷售收入-目標利潤=目標成本。從此公式可以看出:目標成本改變了傳統的做法,以往是先計算成本加上合理利潤作為產品售價,即先定計劃成本,再定銷售價格。這樣定的計劃成本實現性較大,但售價是否在市場有充分競爭力就不一定。而目標成本卻按照市場預測情況,以最合理的、最具競爭力的售價和企業要求取得的利潤為條件來確定必須達到的成本水平。把成本變成控制對象,改變了過去那種消極被動局面,這是目標成本管理的最大特點。

日本企業實施目標成本管理取得成功并進行了深入研究。日本管理學家左藤嘉彥提出“TearDown”法,這種成本管理體系最顯著的特點是在新產品的設計之前就事先制定出目標成本,而這一目標成本成為產品從設計到推向市場的各階段所有成本確定的基礎。其它一切環節都以這一關鍵判斷為中心。從預測銷售價格中扣除期望利潤額后,成本計劃人員開始預算構成產品成本的每一個因素,包括設計、工程、制造、銷售等環節的成本,然后將這些因素又進一步分解以便估算每一個部件的成本。這樣做嚴格控制了各個生產環節的成本,縮減了生產中庫存造成的成本,從而使得產品成本得到大幅降低。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必將不可抗拒的加速進入信息網絡時代。企業將建設具有本企業特點的,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管理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在現代化企業中,信息管理工作在企業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目標成本管理也逐步向著信息化發展。通過信息化改造,目標成本管理就和企業的各個方方面面相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系統的、開放的成本管理體系。生產、經營、銷售各環節都通過計算機系統連接到一起,各種數據都能夠在同一個平臺交流、傳遞和使用,而且更做到了目標成本管理與個人掛鉤,為成本管理考核評獎提供依據。信息化是企業管理的大趨勢,信息化的管理思想就是要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實現資源的高度有效整合,縮減原來的管理組織結構,實現充分授權。這樣做一方面大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企業整體效率。各個職能部門以目標成本為導向,形成一種目標導向型組織結構,改變以往的職能型組織結構中各部門各司其職、企業內部資源重復使用程度高,管理成本高的局面。企業內各職能部門靈活組合,相互合作,從而使資源合理配置,實現科學管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企業對外部條件的適應能力。

目標成本管理經歷著從手工操作向計算機系統運用,從內部管理向外部價值鏈分析,從以節約為目標向以效益為目標,從少數成本管理人員參與向全員參與等等方面的轉變。所有這些改變無不體現著成本管理思想與時俱進的趨勢,因為只有適應新形勢,不斷改造我們的管理才能使我們的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三、文章觀點和理論創新

目標成本管理作為先進的管理方法對于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其管理核心思想體現了成本管理要與市場相結合,是以銷定產觀點的體現,這適應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發展。當代企業要面臨的競爭已經大不同往日,對于我國的企業來說更是面臨著無數挑戰和機遇。隨著外部環境變化日益迅速,競爭日益激烈,我們企業的管理工作也應當迅速進行轉變。本論文就是以中國90年代后,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完善,中國加入WTO這樣一個背景下分析目標成本管理的改革與創新。首先分析了我國市場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錯位的特點。進而提出目標成本管理面臨著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多變、市場競爭愈演愈烈、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等等方面的挑戰。同時,也指出了諸如企業市場主體逐步確立、市場進一步開放、信息產業發展等等方面給目標成本管理改革帶來的機遇。最后,結合當今世界目標成本管理新思維和成功案例,從樹立新的目標成本管理理念和加強目標成本控制兩大方面,提出了如何對我國企業的目標成本管理進行改革和創新的一些觀點。

本文對新形勢下的目標成本管理理論創新進行了一些探討,通過比較分析法提出目標成本改革創新的必要性,演繹歸納法和實證分析法提出目標成本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對于目標成本管理這個課題提出了自己的創新觀點和思路。針對外部環境的復雜變化提出了目標成本與戰略目標掛鉤的改革,而不是按原來的計算公式“銷售收入減去目標利潤”來套算;針對目前市場競爭加劇,提出了要分析競爭對手成本,從而改良自己的產品成本,保持長久的競爭力;針對差異化發展趨勢,提出了戰略成本觀念,以提高產品質量為基礎,適當提高產品成本,從而實現提高產品價值的目標。針對產品周期日益縮短,提出了樹立趕超成本意識。同時,我還就目標成本管理手段、組織結構、管理過程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孫子兵法中有“以不變應萬變”這條策略,我想,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的差異化戰略可稱之為“變”的戰略,而成本戰略就可稱之為“不變”的戰略。如今的企業外部環境變化迅速而劇烈,顧客需求也日新月異,而產品設計開發到投產經常存在時滯,企業產品要時刻跟上需求和外部環境變化是很難做到的。因而積極運用成本策略更容易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使企業在既定的基礎上獲得更多利潤,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目標成本管理是一種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了成本管理的一種全新概念。它在我國一些企業初步得到成功地應用,在今后的還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有對這種管理方法進行不斷改革創新的必要,因為任何科學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都必須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想一勞永逸地套用一種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唯有不斷改革創新才是企業發展生存之道。

參考文獻:

[1]左藤嘉彥.降低成本新利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杜拉克.21世紀管理的挑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1月版

[3]李安定.成本管理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

[4]布洛切.成本管理戰略與概論.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ppp[5]猿谷雅治等.目標管理體制.中國農業機械出版社.1983年1月版

[6]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杜魯克?P.邁向經濟的新紀元.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1月版

[8]杜魯克?P.邁向經濟的新紀元.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1月版

[9]柯宏力.信息網絡技術與企業信息化.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