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論文

時間:2022-09-29 04:31:00

導語: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改革論文

論文摘要:我國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顯然不適應改革開放和加入WTO的新形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和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以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按照調放結合、配套改革、小步快走、逐步到位的指導思想,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進一步研討的問題:如何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程度進一步深化標準定額和工程造價改革,已成為我們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改革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的改革已經在神州大地上愈演愈烈。對于建筑業來說,在經歷過多次改革的洗禮之后,仍然沒有構筑成熟的建設市場,這主要是因為沒有構建符合市場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工程造價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價運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法律等管理手段,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達到提高投資和經濟效益的行為和活動。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內容是:合理確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我國已加入WTO的現實狀況,我們將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沖擊,國際競爭將變得日益激烈,而工程造價管理方法也必須逐步與國際工程造價慣例接軌,作為建筑業中發揮著靈魂作用的工程造價管理的改革是建設市場最終最根本的改革方向。我國工程造價管理必須要建立以市場形成工程造價的機制。因此,在工程造價管理改革過程中,我們有必要搞清一些實質性的問題。

一、變計劃價格為指導價格

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經由過去的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轉為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我們必須要對傳統的預算定額進行改革,堅持其積極的方面。首先,建設工程造價及其預算定額管理體制改革,應本著價格形成機制即“量”、“價”分離入手,保持定額的法定性,改變人工、材料、機械計劃價格為市場指導價格,逐步放開各種取費的費率,鼓勵企業之間在同一水平上開展競爭。

實行“量”、“價”分離的核心是把法定性的標準和指導性費用、價格兩個不同概念的內涵區別對待。定額作為控制消耗量的標準,應在統一項目劃分、計量單位的基礎上制定標準工程量計算規則,由政府主管部門或委托行業協會、管理和解釋。為適應“量”、“價”分離的要求,首先對通用性強,覆蓋面大的專業定額,編制全國或地區統一的定額,全國或地區統一定額包括項目劃分,計算規則和取費程序,必須嚴格執行。

關于價格問題,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正處于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工程造價只能將計劃價格變為指導性價格,其理由主要是:就目前建筑業現狀看,宏觀、微觀條件都不成熟。一方面行業的宏觀調控缺少力度,比較行之有效的控制市場供求手段還沒有形成;另一方面,建筑市場仍然是一個不規范的市場。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內,只能實行指導價格,包括價格指數。指導性價格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價格、人工單價及機械臺班單價,也包括構成建筑產品的物化勞動價格,均由主管部門定期,供甲乙雙方參照執行。

二、逐步實現變指令性取費及其費率為指導性指標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統一管理的價格日趨縮小,將逐步放開構成建設工程造價中的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價格,由市場進行調節。但這是一個十分敏感復雜的問題,必須根據市場發育的情況和各種條件的具備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放開管理,推入市場。可以先將建安工程中工、料、機單價逐步放開,由承發包雙方根據市場及工程情況定價,由市場進行調節。在價格放開的同時,各地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可參照國際市場的慣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以市場為基礎,建立價格信息服務系統,定期各種價格信息和價格指數,供工程有關各方參考。對間接費及費率和利潤水平,逐步變指令性為指導性,特別是外資工程、技術復雜工程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制定一個浮動限額的費率,定期,供甲乙雙方參照執行。在這一階段要總結、分析、研究各種取費及費率,規范各種取費的基數及其費率的合理性,要改變建筑業是微利企業的錯誤觀點,從價格改革的實際出發,使其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下一步全面放開建筑產品價格,與國際接軌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