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對作業成本法在香港使用的考察評析
時間:2022-04-14 03:18:00
導語:談論對作業成本法在香港使用的考察評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業成本法(abc)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成本計算方法,本文回顧了作業成本法的發展背景,分析了國外在調查作業成本法應用上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對香港應用作業成本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實證分析。我們發現,大量公司接觸作業成本法的時間還不長;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在規模上明顯大于沒有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而產品的多樣性、競爭壓力和作業成本法使用程度的正向關系以及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成本結構中的差異在統計上并不顯著;實施作業成本法的主要動因是為了獲得更為準確的成本信息。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香港成本結構
1、作業成本法的發展背景
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先進的制造技術的應用,另一個是先進的管理理念的推廣和實施。本文所討論的作業成本法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又一新領域。許多學者都對作業成本法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證考察(staubus,1971;1987a;1987b;johnson,1988;kaplan,1994等)。
技術上的變化使許多公司的生產制造環境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使用大量機器和由計算機控制的儀器設備,使得生產制造過程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從而減少了從事直接生產的人工。而許多早期的會計系統主要是為人工成本的計量和報告而設計的,已不適用于自動化生產的要求。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會計系統,將過高地估計高產量、低復雜度產品的成本,過低地估計低產量、高復雜度產品的成本,無法準確地知道每一種產品的毛利,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難以立足。此外,隨著經營復雜性的增加,產品、服務的多樣化也隨之增加,要求更為精確地定量資源消耗,產品組合、定價和其他決策也都需要更為準確的成本信息。1987年哈佛商學院的roberkaplan和robincooper兩位教授所進行的研究使作業成本法贏得了廣泛的重視。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和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競爭力。
文獻中所調查的公司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先進的國際制造企業;②會計師事務所的顧客;③專業會計軟件公司的顧客。選擇先進的制造企業是因為該行業里的企業被認為是高度自動化的,具有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優勢條件,其行業的產值增長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也最能代表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先進程度。后兩者的選擇主要從作業成本法的傳播渠道入手,從專業的軟件公司中購買有關作業成本法軟件的顧客,以及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作業成本法服務的客戶不但對作業成本法有所需求,并有進一步實施的行動。他們是了解作業成本法實施情況的最好窗口。
2、調查的反饋率、發放對象及調查方法
高的反饋率說明分析結果是具有代表性的,但一個國家的統計分析并不一定適用于其它國家或其它行業。
調查表的發放對象大多是財務總監、財務主管,或者常務經理(工廠經理、產品經理、材料經理、設計工程師、制造工程師、市場營銷經理)。這些人熟悉公司日常的經營運作和財務制度,又有一定的教育背景,比一般員工更具備了解作業成本法的能力,且具有實施一定決策的權力。
調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郵寄問卷調查、面對面采訪以及電話采訪。當前實證研究主要采用實地調查方法(fieldstudy),針對有限的研究對象,采用郵寄調查方法可以從研究對象的橫截面上提供深入的分析,且收集資料的成本較低。面對面采訪或電話采訪相對郵寄問卷調查具有更高的反饋率和言語上細致的溝通,更有利于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3、調查的反饋類型
對作業成本法調查的反饋類型有如下幾種情況:
通過對反應者具體的分類,一方面可以調查作業成本法作為一項新知識傳播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更進一步重點調查作業成本法作為一項管理技術應用的情況,在同樣擁有作業成本法知識的前提下,通過實施作業成本法和未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公司在成本結構、現行的會計系統、產品的多樣性、競爭環境等特征方面的對比,來分析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和哪些因素有關。
盡管作業成本法在學術界很早就出現,作業成本法的知識也越來越被人熟知,但其實際應用并不廣泛。armitage和nicholson(1993)比較了加拿大企業和其他國家企業后發現,實施作業成本法的企業比例較?。杭幽么鬄?4%(1992),英國為6%(1990),美國在1991年為11%,1993年顯著增加到36%。同樣的,teoh和schoch(1993)發現作業成本法的使用率較低,澳大利亞為17%、馬來西亞為13%。inners和mitchell(1995a)的最近調查顯示被調查的英國公司有20%采用作業成本法。
4、分析數據的方法
在問卷的設計上有幾種類型,一種是問題回答型的,例如“您認為哪些因素決定了您的公司使用作業成本法”,還有一種是直接列出可能的答案,讓被調查者選擇,還可能讓每個選項帶有權重,評價其重要性的大小。問題的內容首先涉及被調查者的信息和被調查者公司的有關情況,接下來是對作業成本法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大多不會直接詢問被調查者“您是否了解作業成本法”這樣的是非題,而是就作業成本法一些常識性的知識詢問被調查者,以測試作業成本法真正被了解的程度。至于考察哪些因素影響作業成本法的實施,主要通過比較實施作業成本法和未實施作業成本法企業的數據(公司的人數、生產線的數量),作相應的統計分析,檢驗其差異的顯著性來判斷該因素是否是實施和未實施作業成本法公司的明顯區別之一。關于實施者對作業成本法的滿意程度,主要通過一套評分辦法對比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滿意程度來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5、文獻中的主要結論
(1)實施作業成本法和不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原因
在擁有作業成本法知識的反饋者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現存成本信息不準確;②面臨相對較激烈的競爭環境,例如與日劇增的自動化生產;③目前缺少制定決策的信息,如非財務信息;④目前面臨資源分配的問題。
不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作業成本法太復雜太耗時;②目前的會計系統還夠用;③采用作業成本法的收益不確定;④缺少經驗;⑤員工不熟悉或不愿意使用作業成本法;③管理決策或過程中的不便;⑦高昂的實施費用;⑧選擇成本動因有困難;⑨目前缺乏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來降低開發作業成本法和跟蹤作業活動的費用;⑩人力資源的缺乏和過高的培訓費用。
(2)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的特征
作業成本法的使用和公司的一些因素有關,如公司的成本結構、現行的會計體系、成本的多樣性和競爭環境。
a、成本結構
對作業成本法關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更為精確地將制造及用分配到產品上去,通過增加成本庫,更多地基于作業而非產品成本,采用一種使用面更廣的成本動因。引進作業成本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最近幾年里成本結構上的變化(制造費用的增加,cooper和kaplan,1988)。基于這種假設,采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都具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即制造費用相對價值附加成本(直接人工十制造費用)很高。
b、現行的會計系統
引進新的會計計算方法的價值依靠現行的會計系統。有關作業成本法的文獻認為傳統的會計計算方法使用的成本庫和成本動因有限(詳見cooper,1988b)。而作業成本法增加了成本庫(作業)和成本動因。管理層在考慮實施作業成本法時,通常會考慮是將作業成本法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還是將該系統和現行的會計系統融合(cooper,1990,1991)。yvonnep.shanaban(1997)認為做上述決定時應考慮到兩個因素,一個是改變現行的會計系統的有效途徑,另一個是開發和現行系統融合的軟件成本。
c、產品的多樣性
產品的多樣性是引起傳統會計系統在計算產品成本時發生成本信息扭曲的原因之一。產品的多樣性包括:產品產量的多樣性,規模的多樣性,原材料的多樣性和安裝的多樣性(cooper,1988a)。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往往產品多樣性程度較高。值得一提的是,沒有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其定制化的產品多于采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原因有可能是,雖然定制化的產品通常意味著產品的多樣性、材料的多樣性和安裝的多樣性,但是定制化的產品通常會增加開發新的會計系統的成本,會計成本的重要性通常被定制化的程度所決定。
d、競爭環境
cooper和kaplan(1991,pp372)對作業成本法使用的情況進行了描述:如果現行的會計系統是在測量成本高、競爭弱、產品的多樣性低的背景下設計的,那么當測量成本變低、競爭變得激烈、產品的多樣性增加時,實施作業成本法是可行且有利的。
由于經濟環境越來越動蕩,競爭越來越激烈,相對于作業成本法而言,傳統會計增加了由失誤造成的成本,因而改善現行的會計系統顯得十分重要。
e、公司的規模
有很多資料表明公司的規模是區別使用作業成本法和非使用作業成本法的公司一個重要的特征(ask和ax,1992;drury和tayles,1994;davies和sweeting,1993;innes和mitchell,1995)。由于大公司擁有更為強大的溝通渠道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且對信息的需求更為強烈,所以他們比小公司對作業成本法更感興趣。
(3)作業成本法的預期收益和實施中的問題
實施作業成本法可能帶來的收益有:提供更為精確的產品成本;為定價策略提供相應的成本信息;加強對成本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堅持改善市場營銷策略;提高產品的盈利性;確保可標識的成本動因;產品盈利性的有效分析;改善成本控制;提供準確的業績指標。
與此同時,在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成本動因的標識;成本和成本動因間因果關系準確性的把握;實施作業成本法的成本;和現存會計系統的融合。
- 上一篇:探究人民法院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路徑選擇
- 下一篇:小議食品安全問題政府應當首擔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