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zen成本法在成本管理的應用透析

時間:2022-04-17 04:36:00

導語:Kaizen成本法在成本管理的應用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Kaizen成本法在成本管理的應用透析

論文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kaizen成本法的涵義和主要特點,然后在詳細分析Kaizen成本法5個基本步驟的基礎上考察其成功運用的適用環境及需要注意的問題。Kaizen成本法是日本的Kaizen企業文化在成本管理上的具體體現。

論文關鍵詞:Kaizen;Kaizen成本法;Kaizen值

一、引言

在20世紀后半期,日本的產業迅速崛起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奧秘在于“kaizen”理念的運用。在日語中,kaizen是改善的意思,即一個過程通過細小的、不斷積累的努力而獲得的改進。在日本企業里,kaizen理念在各級員工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企業每個成員的共同意識和自覺行動,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至于管理學家今井正明甚至宣稱日本有3種宗教:佛教、神道教和改善。Kaizen成本法是kaizen理念在成本管理中的運用,它同全面質量管理(TQM)、及時生產方式(JIT)等共同構成了kaizen企業文化。

二、Kaizen成本法的涵義及特點

Kaizen成本法是指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致力于在現有產品的制造階段逐步降低成本”,其基本做法是主要通過尋求改進現有生產程序,盡可能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于可增加價值的作業,盡可能提高其運作效率,減少完成它們的資源消耗,來達到不斷降低生產現有產品成本的目的。為此,經理人員和管理會計師必須深刻洞察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現有的進一步改進的潛力,盡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使可能轉變為現實,使企業整個的生產經營處于不斷改進的狀態中。

Kaizen成本法主要特點包括:主旨是報告和促進成本的節約,而不是獲得更準確的成本信息;降低成本是團隊的而不是個人的責任;實際生產成本是由一線員工計算、分配、分析的,很多時候,是團隊而不是會計人員收集、編制成本信息;團隊所使用的成本信息與其生產環境是相互匹配的,這樣學習與改進的努力就能集中于最具成本節約潛力的領域;標準成本被不斷調整以反映已實現的成本節約和未來成本節約目標,這樣就能確保已被證明行之有效的革新措施能夠繼續下去,并為將來的改進設定一個新的目標;工作團隊負責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法,他們有權進行小規模的投資,只要這些投資被證明能降低成本。

三、Kaizen成本法的基本步驟

Kaizen成本法基本包括5個步驟(見圖1):

(一)計算Kaizen值

首先,公司草擬下一會計期間的銷售計劃并按計劃銷售量一定比例訂立目標利潤。然后,以上一會計期間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成本資料作為參考,估算出預計的成本值,并進一步估算出預計利潤。目標利潤與預估利潤之間的差異是公司目標利潤改進的空間,也就是Kaizen值。用公式表示即為K=P-[S-(F+V)],S為目標銷售收入,F為固定成本,V為變動成本,P為目標利潤。由于Kaizen意味著預估利潤低于目標利潤,因此,K>0。

(二)分配Kaizen值

為了實現目標利潤,公司必須針對除固定成本之外的絕大多數成本項目設置Kaizen成本管理目標,即把計算的Kaizen值分割并分配到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工作小組。為了確保這個目標是合理的和可實現的,管理層和會計部門要反復測算和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三)Kaizen活動

分配Kaizen值后,公司就要開展一系列的Kaizen活動,以達到預定目標。在這個階段,公司應當運用作業成本計算法,仔細評估所有的作業,制定成本改進計劃。為了實現預定的成本降低目標,非增值作業將被降到最低限度以至于徹底消除,生產過程可能耗用的資源也會被重新配置。

(四)比較實際降低與Kaizen值的差異

月末,公司應當將成本實際降低與目標降低額進行比較,兩者之間的任何差異都要進行分析和解釋。考慮到在成本持續改進期間,可能有一些諸如設計改變、原材料價格變動等因素的變化,Kaizen成本法允許有一定的差異許可范圍。

(五)進一步活動

為了進一步接近設定的Kaizen成本管理目標,成本管理團隊根據差異分析結果,綜合考慮其他改進,進行持續不斷的努力。

四、Kaizen成本法運用的幾點思考

第一,Kaizen成本法產生于日本,日本是一個崇尚集體主義的社會,協商、參與、協作是Kaizen成本法能夠成功的重要保證。任何一種成本管理方法都要以一定的企業和社會文化為基礎,Kaizen成本法在具有不同文化基礎的國家運用時可能遇到一些問題。Kaizen成本管理團隊通常包括來自不同部門的雇員,可預見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當來自有不同部門背景的工作人員在一個功能交叉的團隊中試圖合作的時候,交流會成為成本改善目標貫徹的障礙,這種障礙發展下去很可能導致沖突。如何建立不滿足現狀、勇于改進的企業文化,如何為團隊確立共同的目標和動機,是Kaizen成本法面臨的挑戰。

第二,Kaizen成本法強調持續改善的成本控制觀念,而傳統成本控制認為“成本不可能持續降低”,這種狹隘的成本控制觀念和思維定式經常導致人們形成一種把標準作為實現與維持的目標這樣的傾向,進而成本標準長期不變,這在國有企業中普遍存在。采用長期不變的成本標準和定額標準進行成本控制,只能導致企業效率低下,連年虧損。現代成本控制應當與持續改善的經營哲學、經營理念相適應,擺脫傳統控制思維的束縛,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持續的、永無止境的,通過對成本標準的持續改善,實現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此外,成本標準的內容不僅僅包括產量和人工工時,還應包括許多其他的關鍵成功因素。只有將這種成本文化深人到每一個員工,才能持續實現成本降低。

第三,Kaizen成本法強調全員參與,企業的全體員工,包括一線工人在Kaizen成本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使Kaizen成本法能充分發揮其效率,企業必須為生產第一線的員工持續不斷地提供詳細的成本資料,生產第一線的員工及時掌握各項成本瞬時的升降動態,為他們能據以隨時洞察其變動的因果關系,使他們不失時機地使成本不斷降低。這種從小處著手,堅持不懈地采取的漸進式的改進所取得的成果,其乘數效應是相當大的。因此,Kaizen成本法的有效性,須以廣大員工成本意識的高漲及其在挖掘降低成本中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為條件。

第四,Kaizen成本法的推行,應當在企業中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任何一種管理活動的實施都需要有良好的運行機構和制度,為了使合理化建議能夠得到采納同時落到實處,企業應當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合理化建議和Kaizen項目的收集、登記、現場指導、成果審定、報批、獎勵和推廣應用等日常管理工作。而這些運行機制又應當隨著企業的性質以及員工的素質的差異而不同。

第五,Kaizen成本法的成功運用還應當和其他成本控制方法相結合。首先,Kaizen成本法要去目標成本計算法相結合。目標成本法強調事前控制,而Kaizen成本法強調始終控制,大凡偉大的行動都需要偉大的目標來指引,因此,Kaizen成本法只有在目標成本法的指引下而又不拘泥于目標成本才能發揮巨大的功效。其次,Kaizen成本法應當于作業成本計算法相結合。在進行Kaizen活動時,為了降低成本,達到各個成本項目的Kaizen成本管理目標,企業應當運用作業成本計算法,把降低成本的目標細化到作業層次。作業成本法通過分別設置多樣化的成本庫并按多樣化的成本動因進行制造費用的分配,使成本計算特別使比重日趨增長的制造費用按產品對象化的過程大大明細化了,從而使成本的可歸屬性大大提高。從而通過作業分析,我們可以盡可能地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可增加價值的作業,也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完成每一作業的資源消耗。

參考文獻:

1、今井正明.現場改善[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余緒纓.管理會計[M].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

3、李洪.KAIZEN及其應用初探[J].大眾科技,2006(1).

4、汪方軍,萬武威.豐田的Kaizen預算及對成本控制的啟示[J].商業研究,2004(15).

5、甘永生,張秀華.日本企業的改善文化與改善成本計算[J].濟南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