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煤炭企業開采成本變革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2-05-02 02:56:00

導語:深究煤炭企業開采成本變革與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煤炭企業開采成本變革與應對策略

摘要:煤礦是高投入高風險行業,開采成本的增加無疑將給煤礦帶來更大的經營風險,因此建立開采成本的合理負擔和補償機制,是煤礦企業規避風險的必由之路。分析現行體制下煤礦企業開采成本的構成,對控制煤礦開采成本提出了前瞻性的預計方法,最后,給出控制煤炭成本應對策略。開采成本的降低顯然是困難的,需要多管齊下,除企業自身努力外,還需政策的扶持。

關鍵詞:煤炭企業開采成本;應對策略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期保持快速持續增長態勢,其中,煤炭能源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為我國經濟騰飛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但在推進經濟增長的背后,煤炭資源浪費及環境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對國家資源所有權益的維護、煤炭資源的有序合理開發與利用、煤炭企業公平競爭、環境治理及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黨的十七大報告已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理論,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增加煤炭開采成本走可持續性發展之路是煤礦企業今后的必然選擇。

2現行體制下煤礦企業開采成本的構成

按照我國現行制度規定,煤礦在開采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按照性質和內容的不同可劃分以下三大類:

一類是資源成本。由資源稅、資源補償費、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六項費用構成。

二類是資源附加成本。包括勘探費、水資源費、排污費、土地使用費、水土流失補償費、維簡費、安全保證金(主要指:瓦斯和水防治費)等。

三類是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成本,包括各種原材料支出、電力、折舊基金、人工工資、福利基金等。

面對低成本高利潤的誘惑,我國煤炭企業特別是小煤礦在傳統的高強度開采、高強度排放低強度利用的“兩高一低”生產模式下,往往采取“掠奪式”開采,致使礦難頻發、煤炭資源浪費嚴重(平均回采率只有35%)、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破壞(我國煤礦塌陷面積已達40萬公頃,矸石累計堆存所占面積為1.6萬公頃),未來的煤炭產業將面臨著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的嚴峻考驗。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加強煤炭資管理和環境保護已成為必然。2006年9月30日,國務院批復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關于深化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到8省區列為煤炭資源有償使用的試點,再到11月16日國務院召開深化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這些緊鑼密鼓的行動表明,一個全新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使用時代已經來臨。

3煤礦開采成本前瞻

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從資源節約角度考慮,國家極有可能會提高煤礦企業開采的進入門檻,對煤礦企業采取下列改革。

3.1改變目前資源稅的征收辦法

具體可能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改變課稅數量的對象。我國的資源稅自1984年10月1日開征,1994年,國家重新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條例對資源稅征收辦法做了較大修改,變為“統一稅收,簡化稅制”,“普遍征收,級差調整”。資源稅的計算標準分為兩類:納稅人開采或者生產應稅產品銷售的,以銷售量為課稅對象;納稅人開采或者生產應稅產品自用的,以自用數量為課稅數量,稅率根據地區不同,設定為0.3~5元/噸。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課稅數量×單位稅額。國家為了減少開采單位“采富棄貧”、“挑肥揀瘦”的現象,促進企業盡量提高資源回收率,必定要改為以資源儲量為課稅量。以設計年產量180萬中型礦井計算,僅此一項每年要增加支出230多萬元。

3.2取消礦山資源補償費,實現稅費合一

礦產資源開發者必須向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費用,這種費用在經濟學上叫地租,在西方國家叫做權利金,在我國叫做礦產資源補償費。國務院頒布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規定》自1994年4月1日起執行,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照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計征,煤炭費率為1%,計算公式為:礦產資源補償費金額=礦產品銷售收入×補償費費率×開采回收系數;開采回收系數=核定開采回收率/實際開采回收率。隨著我國推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促使開發企業提高資源開采和使用的效率,提高礦山資源補償費率已指日可待,費率標準肯定要與國際接軌,如果與資源稅合一的話,計稅基礎肯定不是產品銷售收入,而是資源儲量。

3.3將采礦權使用費、價款,探礦權使用費、價款征收規范到位

“兩費、兩款”是進入煤炭資源勘探和開采領域的最基本特許費用,是礦業權人為獲得相應的特許權而向所有人支付的一種特許費,其本質也是礦區土地的租金,是對礦區資源價值進行補償的一部分。征收兩費、兩款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礦區土地的閑置不用;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救資源補償費標準過低的不足,減輕資源開采過程中的負外部性。1998年以后,新設煤礦礦業權一律實行有償取得,首先要依據《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向政府部門交納探礦權使用費、價款或采礦權使用費、價款,但執行情況并不規范,實際操作中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別,無償取得或費用、價款支付不全的現象仍然存在。從目前8省區試點情況看,“兩費、兩款”的支付政策即將很快落實到位。礦業權在一級市場上的招、拍、掛機制也正在形成,企業或個人想低成本獲取礦業權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3.4要求煤炭企業提取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資源困局和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在煤炭資源價值理論、煤炭資源耗竭理論以及外部性理論等的影響下,煤炭價值補償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煤礦企業在開采過程中所產生地面塌陷、煤矸石堆放、廢水排放不可避免地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現行制度下,企業通過向地方政府不同的部門交納地面塌陷補償費、水資源費、排污費、植被恢復費等多項費用,這些與環境治理的相關費用不能集中使用甚至被挪用,根本上形不成用于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專項資金,環境治理也就達不到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環境保護的日趨重要,標準也越來越高,2006年以后,政府明確要求煤炭企業按煤炭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預提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目前正處于試點階段,三年之內有望普遍推廣形成制度,那時煤炭的開采成本也將隨之加大。

上述四項費用都是與資源有關的開采成本,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進一步接軌,政府對其變革是必然的,而且有可能近幾年內就要實施。由于是政府行為,作為煤炭企業,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順勢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倉卒應變帶來的損失。

4應對策略

煤礦是高投入高風險行業,開采成本的增加無疑將給煤炭企業帶來更大的經營風險,因此建立開采成本的合理負擔和補償機制,是煤炭企業規避風險的必由之路。

1.統籌謀劃。煤炭開采成本的升高,涉及到煤炭企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企業經營戰略、發展規劃、資金籌集、內部管理、成本核算都將產生較大影響。企業應當由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牽頭成立綜合協調部門,謀劃應對策略,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經營環境的差異,制定出詳細的應對措施。在措施的實施過程中,組織協調能力最為關鍵。

2.外部分擔。任何企業要化解風險,其首要選擇就是選擇外部分解,煤炭企業更應如此。對于新建煤礦來說,資本的構成一定要多元化,尋求實力強的股東參股。地方政府可將應收取的采礦權價款,作為投資參股煤礦,不僅能減少煤礦的現金支出,而且還能得到政府的更好服務。已生產的老礦井具備條件的要積極包裝上市,增加企業的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3.內部消化。開采成本未提高之前,絕大多數煤炭企業都是實行高強度開采戰略,資源浪費嚴重,所以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是企業消化開采成本升高的最有效辦法之一。企業首先要建立煤炭生產企業資源儲量管理機構,落實儲量管理責任,完善煤炭儲量管理檔案和制度,嚴格執行生產技術和管理規程,采用先進技術,開采難采煤層和極薄煤層。

4.綜合利用。煤炭是高附加值產品,只要規劃好、利用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開采成本上升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方法之一,就是形成洗煤、煉焦、發電一體化產業鏈,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方法之二,提高瓦斯防治技術水平。加強瓦斯防治科技攻關,加大瓦斯抽采利用技術的研究應用,建立井口瓦斯發電廠。對瓦斯抽放應用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變害為寶,分攤開采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推動煤礦安全生產科技進步,從根本上扭轉瓦斯事故多發的現狀。

5.政策扶持。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煤炭企業的初始成本投資巨大,例如年產180萬噸的中型礦井,靜態投資高達13億元左右,由于投資額大,造成國有煤礦是煤炭生產企業的生產主體,也是開采成本上升的主要承擔者,因而尋求政策支持,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企業一方面可以要求政府對可節約資源和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項目和工藝流程,給予資金補助或是實行退稅制度。企業越積極改進生產工藝和流程或加大環保治理生態恢復力度,政府的補助就越多;要求政府對煤矸石綜合利用、瓦斯發電等項目上,在現有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給予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延長優惠時間。另一面,要求政府對省以上的重點項目的探礦權租金和采礦權租金給予部分減免,或延長交納期限。

6.嫁接成果。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生存,必須具備兩點:一是要搞廣義公關,另一個是要有市場。廣義公共就包括著嫁接其他行業的優秀成果提升自已。我們煤炭企業行業特點決定了其管理上的差距,開采成本升高了,如果管理水平不升高,最終是要被市場淘汰的,而提高管理水平的捷徑,就是把別的行業經驗引進來,才能實現更快更低成本地提升自己的實力,實力上去了,抗風險的能力就增加了。

7.完善成本核算體系,增加產品售價。現行會計核算制度下,新建礦井發生的前期開采成本,如探礦權使用費、價款,采礦權使用費、價款均是一次性計入投資成本,在礦井投產后以資產折舊的形式計入成本,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均不計入生產成本,而是在當期直接從銷售收入中扣除,不能真實反映煤炭生產成本,造成煤炭產品定價虛高。建議,直接將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計入煤炭產品的生產制造成本,還煤炭產品的本來面目,使煤炭產品價格趨于合理定位。

5結語

總之,煤炭開采成本的升高,一方面,有利于國家對資源開采進行保護和合理規劃開采區域,保護環境恢復生態,構建和諧社會;另一方面,作為煤炭企業,我們要自覺負起社會責任,積極落實國家的各項經濟政策,加強內涵發展,苦練內功,多管齊下,盡快建立起資源開采合理成本負擔機制和補償機制,實現良性循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徐燕江.淺談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J].財會與審計,2006,(12):63-64.

[2]劉廣利.淺談如何強化煤炭企業成本管理[J].煤炭經濟研究,2006,(8):47-48.

[3]梁興隆.煤炭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寶鑒,2006,(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