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過程優化措施的成本管理研究

時間:2022-11-19 04:38:40

導語:精細過程優化措施的成本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細過程優化措施的成本管理研究

一、強化目標管理,落實責任

在煤炭企業實行全面成本管理,應以成本目標管理為基礎,即必須加強對成本的事前目標控制,其內容包括:目標的設定和分解,目標的責任到位和執行,檢查目標的執行結果,評價目標和修正目標,形成目標管理的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循環,即成本管理的PDCA循環。如果忽視了目標管理,那就只能是事后算帳,起不到控制支出、堵塞漏洞、防止浪費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如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姚橋煤礦每年根據上級下達的承包指標,將材料、配件、電力、煤質等指標層層分解到單位—班組—個人,對各單位材料消耗實行按旬預警制度,及時將各單位材料消耗進行通報,對超支單位進行警告;對各單位的成本及考核臺帳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并及時公開考核結果使職工能及時了解到本單位、班組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加強修舊利廢管理,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總結上月修舊利廢情況,解決修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以上工作,姚橋煤礦在成本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目標的分解落實,分解工作礦只做到了基層單位,但落實到班組和個人做得還不夠,不能做到人人身上有責任,個個身上有擔子,計劃一經制定基本是一年不變,對于一些不符合生產實際的計劃未能進行及時修正,檢查處理工作做得還不夠,不能在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實現PDCA循環的良性升級,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進行改進。

二、精細過程控制,實現成本目標

要保證成本目標的順利實現,必須做到精細項目成本過程控制,應堅持以下原則:1.成本最低化原則。項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成本管理的各種手段,促進不斷降低項目成本,以達到可能實現最低的目標成本的要求。在實行成本最低化原則時,應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種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變為現實;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制定通過主觀努力可能達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2.全面成本控制原則。全面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全員和全過程的管理,亦稱“三全”管理。項目成本的全員控制有一個系統的實質性內容,包括各部門、各單位的責任網絡和班組經濟核算等等,應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責,人人不管。項目成本的全過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隨著項目施工進展的各個階段連續進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時緊時松,應使施工項目成本自始至終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3.動態控制原則。施工項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應強調項目的中間控制,即動態控制,因為施工準備階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具體內容確定成本目標、編制成本計劃、制訂成本控制的方案,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準備;而竣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虧已基本定局,即使發生了糾差,也已來不及糾正。4.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各部門、各班組在肩負成本控制責任的同時,享有成本控制的權力,同時要對各部門、各班組在成本控制中的業績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考評,實行有獎有罰。只有真正做好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優化成本控制措施,增收節支

降低施工項目成本的途徑。只開源不節流,或者只節流不開源,都不可能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會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針對煤炭行業特點,控制項目成本的措施歸納起來有三大方面: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1.組織措施:落實責任、精心組織、明確有關部門的責、權、利,鼓勵各部門為增收節支盡責盡職。2.技術措施:首先要制訂先進、經濟合理的作業方案,以達到縮短工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作業方案包括作業方法的確定、作業設備的選擇、作業順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組織。正確選擇作業方案是降低成本的關鍵所在;其次,在施工過程中努力尋求各種降低消耗和提高工效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等;第三,要嚴把質量關,杜絕返工現象,縮短驗收時間,節省費用開支。3.經濟措施:①人工費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勞動組織,減少窩工浪費;實行合理的獎懲制度;加強勞動紀律,壓縮非生產用工和輔助用工,嚴格控制非生產人員比例。②材料費控制管理。主要是改進材料的采購、運輸、收發、保管、使用等方面的工作,減少各個環節的損耗,制訂并貫徹節約材料的技術措施,合理使用材料。③機械費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確選配和合理利用機械設備,搞好機械設備的保養修理,提高機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提高生產效率,縮短設備使用周期。④間接費及其它費用控制,主要是精減管理機構,合理確定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節約施工管理費等。

總之,煤炭企業成本管理過程與施工生產過程同步進行,只有以成本目標管理為基礎,以精細過程控制為手段,以優化成本控制措施為保證,才能對所有資源要素進行動態優化組合,做好全面成本過程控制,實現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大產出之目的。

本文作者:張麗云工作單位:中煤集團大屯公司人力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