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基建財務管理風險與防范

時間:2022-06-27 06:38:00

導語:剖析基建財務管理風險與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基建財務管理風險與防范

摘要:隨著高校基建投資規模迅速擴大,現代社會經濟環境與技術環境的多變性和不穩定性使得基建財務管理面臨著諸多的風險。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項目預概算風險、償還債務風險、資金管理風險、內部控制風險等,防范風險要從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強化過程控制管理、加強監督檢查,提高財務人員素質等方面入手,確保學校各項事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基建;財務管理;風險;內部控制;高校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辦學規模越來越大。據國家統計局報告,2010年,中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總規模達到3105萬人,相應的高校基建投資規模也迅速擴大,在現代社會經濟環境與技術環境的多變性和不穩定性下,高校基建財務管理面臨著諸多的風險。

一、高校基建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風險

1.項目概預算風險。目前,高校存在建設項目的“三超”現象,即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有的建設項目不是嚴格按批準的可行性報告開展設計工作,編制設計概算,甚至有的設計部門為能多收設計費人為抬高設計概算,使編制的概算一開始就超計劃。有的建設項目開始申報時為能申報爭取上項目,或為減輕稅費負擔,人為壓縮概算、預算,一旦項目批下來,又把攤子鋪大。工程的概預算審核不嚴,或是審而不調,對有的建設項目概預算應做調整的不及時調整或不調整,使實際施工決算價遠遠超出原定的概預算。

2.償債風險。受當前經濟發展的制約,國家財政資金的投入和學費的增長在短期內不能滿足高校急需的大量資金,面對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發展的機遇以及高校之間的激烈競爭,各高校都需急劇擴大辦學規模,因此,謀求與銀行合作并爭取銀行貸款就成為高校發展的選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量約在13000億左右。現階段高校收入來源主要有財政撥款、學費、科研經費沉淀、校辦產業收益、資產置換收益等,學校的收入主要用于維持日常運轉,基建投入以貸款為主的高校除每年需支付大量利息外,還需償還一定數額的本金,隨著還貸高峰的到來,學校面臨著極大的財務風險。

3.專項資金被挪用風險。中國高校凈資產中的部分專用基金通常是歷年收支結余后按國家規定提取,將來以貨幣資金的形式開支。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挪用專用基金所對應的現金凈流量的行為。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融資的行為,實際上,這部分虧空必然需要用將來的資金予以填充。這就使高校在資金結構中出現虧空的局面,可能會出現資金鏈斷鏈,對高校將來的運轉形成了潛在的資金壓力。新征土地、新建校舍、新添設備、超常規的發展速度使高校沒有時間做好規劃,也會導致專項經費挪用、現金凈流量驟減等財務風險的出現,并容易導致資產的重復購置、不良資產大量生成等資源的不良配置。

4.內部控制風險。有數據顯示高校基建已成為新的腐敗源泉,許多高校當政者或分管基建領導紛紛落馬。基建各職能部門權柄一方,工作中不能相互監督,與施工單位打交道過程中,存在卡、扣、拿現象,有些對工程量重復計算、偷工減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同施工單位串通一氣,利益分贓。最終形成投資無計劃,開發無控制,效益無人抓,工程質量不達標,工期無保證,經常返修,經常腐敗現象。某些高校工程款的審批和復核工作不健全或比較薄弱,財務人員未能主動核實工程進度和工作量,因而存在虛列、虛報工程款導致的超付款現象,建設項目竣工后未能嚴格審計和及時進行財務決算。在每一次付款的申請單上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都已履行簽字手續,但相應承擔的審批責任未予以明確。

二、高校基建財務管理風險的成因分析

1.對基建負債風險認識不足。一部分高校的領導錯誤地認為,高校是國家辦學,國家不會對高校的債務坐視不管,建設校園是自己的事,償還銀行貸款可能最終變成國家的事,如果現在不抓住機遇,將會錯過發展的大好時機,因而大膽地向商業銀行爭取貸款。如果不能警惕并及時遏制高校負債運行的趨勢,不僅會造成嚴重的不良社會后果,而且最終會損害中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2.基建項目資金管理重視不夠。首先,不少單位存在“重項目,輕管理”,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未引起重視。其次,審計監督部門重視不夠,對基本建設項目資金缺乏深入細致的審計與檢查。最后,由于基建項目的暫時性和時間性,領導一般不重視基建財務隊伍建設,造成基建財務獨立性差、地位低下、隊伍不穩定。

3.資金節約意識淡薄、投資控制基礎不實。一是某些部門主觀上對投資控制認識不夠,認為投資估算、概算只是一個參數,將來是要變化的,因此對項目的前期設計審查和投資控制不夠重視。二是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不嚴厲,建設單位幾乎不必為項目投資失控承擔責任,資金節約意識淡薄,缺乏控制投資的動力,甚至為了自身局部利益,隨意提高建設標準,增加建設內容。

4.基建財務管理制度建設不健全。建設單位未制定行之有效的基建財務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財務監管無章可循,使許多財務行為不規范,手續不完備,使基建工程管理質量大打折扣。現高校基建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遵循的是1995年財政部頒布的《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隨著高校發展和環境變化,該制度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5.基建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相關知識及培訓。目前系統學習過基建會計的人員很少,財務人員對基建財務管理規定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核算辦法不夠熟悉,導致執行制度困難,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風險防范意識較弱。同時,普遍對基本建設業務程序、工程概預算知識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培訓。

三、高校基建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對策

1.建立健全負債風險控制機制。高校領導應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效益意識,控制銀行貸款額度,科學理性的舉債,并依據學校建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實際償還能力確定貸款額度,努力降低基建貸款成本,確保不因還貸產生財務風險而影響發展。財務部門應根據項目經費投資計劃、財務預算、資金支出情況等核定分段用款數,確定優化長短期貸款結構,減少利息支出,加強存量資金管理,減少資金沉淀,降低資金貸款成本,增加資金使用效益。化解基建財務風險具體做法:(1)建立獨立融資辦公室,負責多渠道融資,對負債資金進行日常核算管理,合理安排貸款計劃和還貸計劃。(2)建立風險約束機制。在高校內部要建立健全一套嚴密而科學的內部決策機制,風險較大項目的決策由高校職工代表大會表決,充分發揮高校內部各個層面的作用,盡量避免決策失誤而造成的風險。(3)建立風險預防制度。可以按穩健性原則,建立償債基金,形成—套適合高校的風險預防制度,把財務風險降至最低。(4)強化內部審計監督職能。會計控制是防范高校財務風險的重要措施,內部審計是高校內部對會計控制的再控制,它通過評價會計控制來監督會計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會計控制,從而降低貸款高校財務風險。

2.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和監督制度。高校基建工程項目建設投資越來越大,涉及單位和部門越來越多,經手人員也越來越復雜、要明確工程進度報表報送程序,工程款審批制度及權限,大額資金的支付除提供合同和工程進度報表外還應提供各監督部門、各有關負責人簽批的會審表,進度款的支付要提供有施工管理人員、預決算人員、監理人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簽字的工程進度會簽表,其他費用支出按規定實行定額控制,嚴格審批手續,避免和減少不合理的支出。同時,要完善工程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校內審計部門應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內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針對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及執行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修正或改進措施,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糾,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財務部門對完工后的工程項目進行財務結算的監督。工程項目完工后,財務部門應及時核對、審查工程款項的支付情況如有問題,找出原因,應及時與基建、審計等職能部門溝通,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

3.嚴格執行基建工程項目預算、強化過程控制管理。基本建設過程中要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將基礎工程項目細化,具體成本責任到人,嚴格控制超概算、超預算支出。結合基礎工程建設實際情況,以項目概算數字為基礎,進一步細化分類,將預算數落實到每—個具體明細工程項目。特別是對于那些工程施工中的種種原因造成預算外的情況出現時,實施彈性預算控制,對超支實行嚴格的審批程序。通過明細核算及時了解每項工程從立項開始到竣工決算的項目核算全過程,反映了從工程施工合同的首次預付款、工程進度款到工程決算的各階段情況。明細核算可以及時、準確的反映基礎工程明細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保證了基本建設項目預算的順利執行。為了保證預算執行的嚴肅性,應按時向校領導報送各類基建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報表,并每年不少于兩次在校職工代表大會上公布執行情況。

4.提高基建財務人員業務素質。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的前提和保證,為了有效提高基建財務的工作質量和效率,高校應加強基建財務人員的政治學習和廉政教育,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選派一些工作認真負責、專業知識強的財務人員參加基建項目的社會實踐,并積極創造條件對財務工作者進行必要的專業培訓,以提高工作技能,掌握最新法規動態,不斷適應新形勢下高校基建財務管理的需要,推動基建管理信息化的進程,從根本上為高效、高質進行基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思想和業務的保障。

防范和控制目前高校的基建財務管理風險問題,是高等學校在超常規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高等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與經費投入不足的矛盾將在一段時間內困擾著高等學校的財務工作,高校必須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強化責任意識,積極應對財務風險,切實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持久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