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建議

時間:2022-04-16 09:27:44

導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建議

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意義和作用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意義

研究財務管理目標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的基礎,不論是理論研究和現實實踐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構建企業財務運行理論的基礎,財務管理目標理論研究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設定指明了方向,企業只有明確了財務管理目標,才能明確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方法和途徑。其次,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利于充分發揮企業財務管理的各項職能,通過實施財務目標管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積極實現財務目標。最后,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還可以對員工的財務目標進行考核和驗證,具有考核員工績效的作用。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作用

財務管理目標在企業的財務管理甚至整個企業管理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設定的財務管理目標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企業的所有財務管理活動都圍繞著財務管理目標而進行,是為了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財務管理行為和措施。其次,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可以有效激勵員工,一方面給每個員工都分解設定了一個目標,激勵其努力工作實現目標,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互相協作,更好的實現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目標。因此,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作用,促進了企業各個利益群體為了共同實現企業的整體財務目標而實現通力合作,為了實現共同的利益目標而奉獻,可以緩解相互之間的利益沖突,有利于處理好員工關系,促進企業的凝聚力。最后,財務管理目標還具有量化考核員工績效的作用。通過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進行分解,可以對每個相關人員的工作績效進行客觀評價,有利于對員工的考核,促進員工更好的為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而努力。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特點

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否合理,主要體現在企業設定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否具備了基本的特點,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應具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應方便測量或考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除了要具備明確容易理解的特點外,還應方便測量和考核,因為所有的企業員工的業績或者績效都是通過具體的財務管理目標來體現出來的,倘若設定的財務管理目標抽象籠統不易于理解,或者含糊不清難以明確考核和計量,就無法通過財務管理目標來衡量具體員工的財務活動成果和工作業績,財務管理目標就失去了其設置的意義。

(二)財務管理目標應切合實際。企業設置的財務管理目標應當適合企業的實際,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可實現的范圍之內,企業可以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激勵全體員工共同努力而實現目標,如果企業設定的財務管理目標脫離實際,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就難以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還可能會挫傷員工的自信心,那么財務管理目標的設定也失去了原有的激勵作用。

(三)財務管理目標應可以分解。企業設定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整體的目標,是要通過企業之間各個部門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的,要使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將整體財務管理目標進行有效分解,讓每一個部門每個員工都能夠明確具體的分目標,這樣企業各種目標才能夠落實到具體的部門或員工身上,才更有利于具體的工作的開展,使企業內部都為實現具體的分目標而共同努力,以起到凝聚力的作用。

(四)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一致。所謂一致是指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目標要與企業相關的財務關系人各自的分目標要一致,即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能夠體現和代表企業各種利益群體的共同利益,從而更好地發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凝聚作用,更好地促成財務管理整體目標的實現。

(五)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所謂的時效性是指企業設置的財務管理目標應是在一定時間內有效合理的,而不應是無休止的的過程。企業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在不同的時期為了提高所有企業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應設置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的資源實現既定的財務管理目標,因此,財務管理目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目前主要的幾種財務管理目標理論分析

財務管理目標的研究一直都是財務管理理論界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國內外學者也始終都在關注該焦點問題,近些年我國財務方面的專家學者也在盡力探討該問題,試圖找到最符合我國國情的財務管理目標。目前關于財務管理目標的不同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一)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這種觀點最早起源于古典經濟學理論,是企業追求其自身利潤最大化的一種目標。該理論認為企業稅后利潤越多,表明企業資源利用越合理,給社會增值的財富也越多,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但是這種觀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步顯露出來其自身的缺陷。首先,利潤額是一個絕對值,沒有對投入產出進行比較,無法判斷企業的效率;其次,該理論容易致使企業為了追求一時高額的利潤而采取很多短期行為,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此外,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還可能會忽略很多企業的風險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表明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理論已經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股東利益最大化目標。該目標理論追求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將股東財富通過企業股票的市場價格來計量,有效的考慮了風險因素和企業貨幣的時間價值。但是該理論過分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忽視了企業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利益,并不能夠處理好各個利益相關方的關系。其次,由于股票價格受市場因素影響太大,使得企業很難制定出合理的切合實際的財務管理目標。最后,很多非上市公司股東利益不能通過股票價格來計算,因此不適用該理論。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企業價值即企業所擁有的所有資產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內的市場價值的總和。企業價值最大化即要綜合考慮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使企業債權人的債權價值和股權價值最大化,對企業潛在的或者預期的獲利能力的總和反映,其注重的不是企業目前的盈利能力和水平,而是考慮企業未來的潛在的或者預期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設定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其優點主要體現在:1.同時考慮企業當前的盈利水平以及未來的長遠獲利能力即可持續發展能力;2.既考慮企業的盈利水平,又注重將企業的風險控制在投資者能接受的范圍之內;3.既重視企業的發展,又能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為。而其缺點則表現在:1.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雖然可以通過公司股票價格的變動來反映企業價值,但是股票的價格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在即期的股價不能直接反映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兩是要通過長期趨勢來判斷的;2.對于非上市公司,企業的價值只能通過專門的評估才能準確評判。在對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時,不同的評估標準和評估方式,對于企業價值的確定結果也不一定一致,這也導致了確定企業的價值存在一定的困難。

(四)社會公益價值最大化目標。社會公益價值最大化目標是最近才盛行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社會公益也稱社會公共利益,是指與社會或部分社會成員共同有關的利益。公益表面上是為了公眾的利益,其實質是社會財富的再次分配。社會公益事業包括水、電、交通、通訊、教育等產業。社會公益價值最大化是指要讓享受這些服務的居民為之付出的代價最小。

四、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策略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應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以更有利于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在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

(一)企業發展初期

對于剛創立的企業而言,能夠取得資金的途徑和渠道很少,獲取的資金數額也很有限。很多企業都是從小作坊開始,慢慢積累資金,經過漫長的時間和幾代人不懈地努力才發展壯大,才發展到今天的大型上市公司。這樣的企業在剛剛起步的階段,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就是資本的原始積累,所追求的應該是盡可能多的利潤,企業利潤越多,他們越能積累足夠多的財富,有時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所以。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問題,只能簡單地積累大量的資金,以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對處于這個階段的企業而言,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缺陷是可以忽略的。這個時期,企業應該將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二)企業發展中期

處于發展階段的公司則應將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公司的財務管理目標,因為剛剛上市的公司往往處于企業發展的中期,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新產品的開發、生產規模的擴大來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最有效最直接的融資方式就是發行新股來進行融資。股票的價格高低代表著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客觀評價,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期望越高,股票價格就會越高,投資者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也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投入資金,企業就會吸收到更多的資金來實現自己所定的發展目標。因此,在這個階段,企業應將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三)企業發展后期

企業在形成規模以后,所考慮的問題應該更加全面,規模化的企業資產價值增多,生產能力強,企業則注重長久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因此,應該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自己的財務管理目標。企業要想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就必須處理好股東、債權人、管理人員、普通員工等所有人員的利益關系,使所有人員都努力提高自身的價值,從而使企業具有長遠的獲利能力,不斷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對企業進行投資。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可以使企業在發展后期,更加注重企業自身資產的保值增值,避免各種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更有利于增強企業發展的后勁,促進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四)從事社會公共服務型產業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

從事社會公共服務型產業的企業應將社會公益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社會公共服務型產業,主要包括自來水生產供應系統、公共交通系統、體育娛樂系統、電氣熱供應系統、園林綠化、文化教育系統、衛生保健系統、郵電通訊系統、影視文化系統等產業。這些行業是每個社會公民應該享受的最基本的服務,也是人們衣食住行所必需的,人們不能為了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的服務付出更大的代價或成為一種負擔,因此,這些公共服務型產業的企業必須將社會公益最大化作為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目標才能滿足公眾的要求。

作者:董曉白工作單位:渤海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