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學術成果評獎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0 08:10:00
導語:檔案學術成果評獎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縱觀幾年來北京市檔案學術成果評獎,既產生了一些優秀的學術論文,也涌現出了一批善于鉆研、專心從事檔案學術研究的人才。但是從總體來看,我市檔案學術研究水平不高,在檔案干部隊伍中,能夠在檔案學術研究領域中作出突出貢獻者甚少。我市檔案學術成果評獎活動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共同研究和解決。
一、存在的問題
(一)、檔案人員對于參與檔案學術成果評獎活動缺乏積極性
1995年學術論文報送數量為303篇,到2000年僅有60篇,總體呈下降趨勢。檔案學術論文數量的減少,反映出檔案人員撰寫論文和參加學術評獎的積極性逐漸減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檔案人員對學術研究重視不夠。許多基層單位的檔案人員因自身業務工作繁忙,如檔案館、室的達標升級以及本行業系統的業務指導任務較多,還要負責其它日常事務性的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再者,很多單位處于機構改革時期,檔案部門人員變動較為頻繁,檔案人員無法專心于研究工作。
2、檔案人員缺乏自信心。有的同志認為撰寫學術論文是一件很難的事,而參加學術評獎就更是高不可攀,于是不敢投稿;還有的同志雖然多次投稿,但因始終未能獲獎,而逐漸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3、檔案學術成果獎自身缺乏激勵機制。由于檔案學術成果獎與職稱評定不掛鉤,不作為檔案人員考核晉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定的依據,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檔案人員參加學術評獎的積極性。一些同志認為,不寫學術論文,不參加檔案學術成果評獎對自己無任何妨礙,評獎活動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有的同志認為檔案學會要求會員寫論文是-種壓力,久而久之對學術成果評獎產生抵觸情緒。
(二)、參評學術成果形式單-
北京市檔案學會1996年2月實施的《北京市檔案學術成果年度獎獎勵辦法》試行第二章評獎范圍中的第五條規定參加評獎的檔案學術成果形式包括三大類:檔案學術論文、調研報告、實驗報告類;檔案學著作類;軟科學研究成果類。而幾年來的學術成果評獎所征集到的855項學術成果中,學術論文為841篇,占98%;調研報告14篇,占2%。其它形式的學術成果如:實驗報告、檔案學著作及軟科學研究成果等則嚴重匱乏。
參評成果形式單一,反映出我市檔案人員對檔案學術研究的深度不夠,涉及領域不夠廣泛。
(三)、獲獎學術成果推廣不夠
其一,每年經過評委們精心評選出的獲獎成果,雖然學會也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但時間明顯滯后,讀者不能及時看到獲獎論文。二三年之后,當大家看到論文集時,文中的很多觀點可能已經過時了。其二,大部分論文集只下發給學會的會員,而非會員則不知道學會出版論文集這一信息。因此,獲獎學術論文無法得到廣泛的傳播。還有些論文,雖然不能獲獎,但是論文中的一些很有價值的學術觀點值得提倡,但卻也因為沒有獲獎而被束之高閣。
(四)、檔案人員寫作功力欠缺
1995年至2000年,檔案學術成果評獎活動征集到855篇學術論文,而僅有119篇論文獲獎,占論文總數的14%。多數論文質量不高,反映出大部分檔案人員的寫作能力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選題不當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進步。”①對于一篇檔案學術論文,有沒有提出新的論點和問題,對檔案工作是否具有指導意義,選題則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在沒有獲獎的論文中,很多論文在選題上存在問題。有的論文作者將別人已經研究多年的問題作為選題,而自己又不提出新的觀點和見解。比如“檔案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這一題目已經研究了好多年,如果不能有獨到的見解則很難有所突破,而且容易出現抄襲的現象,讓人一看便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還有的作者選題過大,在寫作過程中往往不能堅持始終,無法駕馭全局。如一個基層單位檔案人員的論文題目為《中國檔案館的演化及其依據》,這個題目需要作者對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的起源、發展及其變化有深入、全面、系統的研究。而這篇文章最終因作者的材料依據不足,而沒有寫作成功。
2、文章缺乏新意,論述不夠充分
這方面問題在大多數論文中普遍存在,也是導致論文寫作質量不佳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現象:一是文章缺乏獨到見解,觀點陳舊,信息量小;二是文章論述一般化,洋洋灑灑數千字,卻都是泛泛而談,浮語虛辭,空洞無物;三是論點與論據不相協調,論據不夠充分,文章缺乏說服力。
3、檔案工作經驗不能上升為理論
“檔案工作經驗是檔案工作者在從事檔案工作的實踐中,對檔案工作過程的各種表面現象的初步認識。”②“經驗不是科學,只是處于較低層次的感性認識,它代替不了理論的指導作用”。③
檔案人員所撰寫的論文,都能將自己在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敘述清楚,但是能將這些問題分析、總結并形成理論者甚少,因此許多文章缺乏理論深度,致使論文既沒有什么學術價值,對檔案工作實踐也無指導意義。
筆者認為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基層檔案人員長期在某一個單位從事檔案工作,其工作經驗不免帶有-定的局限性,缺乏普遍意義;二是有些檔案人員平時閱讀檔案業務書籍、報刊較少,對學術界發表的論文內容了解甚少,不能在較高的水準上作進一步思考;三是檔案人員之間的交流較少,除定期參加協作組或學會組織的一些交流活動外,檔案人員沒有更多的機會就檔案業務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溝通、分析與交流。寫作缺乏理論基礎,也就很難將工作經驗升華為理論。
二、幾點建議
檔案人員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檔案人員、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及檔案學術團體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檔案人員應加強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動筆。檔案工作者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閱讀業務書籍、資料,善于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哪怕是很小的一個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思考,并加強對檔案學術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識、新觀點的學習與了解,掌握檔案學研究發展動向及學術動態,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為促進檔案學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創造便利條件,協調、處理好有關部門之間的關系,讓學術研究工作在全市檔案事業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把檔案學術成果評獎與職稱評定聯系起來,將會更有效地激勵檔案人員從事檔案學術研究。
(三)、北京市檔案學會應針對每年的學術成果評獎召開講評會,邀請參加評獎工作的評委對論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評,讓作者知道自己的論文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通過論文講評會,檔案人員可以系統地掌握如何選題,如何調研分析、如何謀篇布局等要領,逐步提高寫作技能。
(四)、北京市檔案學會要鼓勵、帶動我市檔案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研究,形成良好的學術風氣。如制定課題,組織人員開展調研等,提高我市檔案學術研究的層次和水平。
(五)、市檔案學會及所屬各學會、協會、研究會、學會分會及各專業學術委員會應充分發揮學術團體的作用,根據會員的知識需求,有針對性、目的性地組織學術研討、學術論文交流、學術論文寫作培訓等活動,使檔案人員有更多的機會學習交流,互通有無,博采眾長。
(六)、市檔案學會應加強檔案學術成果的推廣
首先要及時出版論文集,加強宣傳。學術成果評獎之后,學會應及時將獲獎學術論文出版發行,并將這一信息刊登于相關刊物上,讓更多的部門和人員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有關檔案學術成果的信息。其次要加強學術觀點的交流與推廣。對于那些雖然未能獲獎,但是論文中包含一些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對工作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的學術觀點,學會可以對其進行歸納、匯總,然后組織會員及檔案人員圍繞這些觀點展開討論,并可邀請檔案界專家、學者參加研討并及時解答檔案人員提出的問題。
隨著我市檔案事業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檔案學術成果評獎工作也需要不斷完善和規范,從而為全市檔案人員從事學術研究開辟更為廣闊的空間。
①林清澄《檔案學術論文寫作概要》,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頁.
②爾東《論檔案工作經驗》,《廣州檔案》1993,3.
③梁廣寒《從檔案工作經驗到檔案學理論》《廣州檔案》2000.3.
- 上一篇:高校檔案館網絡化建設研究論文
- 下一篇:金融檔案信息開發研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