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資料信息服務產業化研究思考論文
時間:2022-11-04 04:33:00
導語:檔案資料信息服務產業化研究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檔案信息服務是檔案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和檔案信息價值實現的根本途徑。長期以來,檔案館作為國家文化事業單位,一直都是無償向社會提供公益型的檔案信息服務,然而,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國許多地方檔案館、檔案室也逐漸開展了向檔案利用者收取一定費用的有償服務。同時,順應全球有償信息服務發展的潮流與趨勢,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從20世紀70年代產生以來在我國迅速發展,時至今日,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已在我國初具規模。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與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相結合將是我國未來檔案信息服務體制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趨向。
一、檔案信息服務的內涵與分類
1、檔案信息服務的內涵
信息,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客觀事物存在形態與運動過程的表現和反映,信息存在于人類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是社會得以存在并不斷發展的基礎。而信息服務,也就是以信息為內容,以滿足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的信息需求為目的的社會服務業務。與其他社會化服務相比,信息服務是一項更具有普遍性和社會性的服務,人類從來就沒有像今天這樣依賴信息,國家、社會、集團和個人之間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通過信息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①。社會信息需求的膨脹與增長,極大地刺激了社會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并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從單一形式的服務向綜合性服務發展;二是從以部門為主體的信息服務向社會化信息服務模式轉變;三是各種專項信息服務和系統化信息保證服務將成信息服務業務發展的一大主流;四是信息服務向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②。檔案信息服務,是指以檔案信息為服務內容的社會信息服務。檔案信息資源是社會信息資源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信息服務在整個社會信息服務體系中也有著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2、檔案信息服務的分類
檔案信息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檔案信息僅包括檔案的內容及表達檔案內容的文字、圖形、標記、符號等信息與檔案形式、檔案載體方面的信息;而廣義的檔案信息還包括由檔案內容信息與載體信息經過轉移或加工之后的信息,亦即派生信息。因此,廣義的檔案信息用公式可以表示為:檔案信息=檔案內容與載體的原生信息+檔案內容與載體的派生信息③。
在現代社會中,檔案信息服務活動十分頻繁,檔案信息服務的形式與模式也多種多樣,要區分目前檔案信息服務的模式,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有著不同的劃分方法。第一,從服務的方式來分,檔案信息服務可以分為傳統服務模式與網絡服務模式;第二,從服務的性質來分,檔案信息服務可以分為公益服務模式與產業服務模式;第三,從服務的層次來分,檔案信息服務可以分為機械服務模式與智力服務模式④。本文主要按第二種劃分方法研究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和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公益性檔案信息主要包括:氣象、地震、水文、人口、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直接關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發展,應體現“社會效益”原則,一般無法或不能實現商品化,而只能作為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商業性檔案信息包括商貿、投資、金融、科技、人才、企業、經濟、娛樂等方面的內容,這類檔案信息在客觀上既具有商品的屬性,又可以不涉及信息的安全問題。⑤
二、檔案信息服務經濟學分析
1、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的公共物品屬性
薩繆爾森(Samuelson)在1954年發表的《公共開支的純理論》中給公共產品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每個人的消費不會減少任意其他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⑥。從這個定義中體現了公共產品的兩個基本特征: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占有上的非排他性。所謂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人在消費某物品時,并不妨礙另一個人的消費,換句話說,這樣的物品一旦提供,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并不給任何人帶來成本;所謂非排他性,是指不需要支付成本也能夠從某物品的消費中得到好處,或者是讓某個不付費者不消費這種物品是困難的。公共物品一般都具有外部性。所謂外部性,是某一經濟主體不經交易而對其他的經濟主體施加利益或成本,即其行為是其他經濟主體效用函數的因變量⑦。外部性是由于缺乏直接相關的交易或補償性支付所造成的。外部性的存在導致了“搭便車”心理。所謂的“搭便車”心理是指在公共產品的消費中,消費者源于自利行為而隱藏自己的真實偏好,希望別的消費者為自己的消費付費的心理。在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中,每個使用者都不愿意表達自己從中獲得的真實收益,那么私人不可能提供公共產品,而被認為是政府的職能所在。正是因為檔案信息使用中外部性和“搭便車”心理使檔案信息服務的邊際個人收益(MRP)小于邊際社會收益(MRS),從而導致檔案信息服務供給不足(見圖1,其中MCS為邊際社會成本,MCP為邊際個人成本),不能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⑧。
圖1公益型檔案服務的正外部性導致供給不足(Q1﹤Q2)
因此,公益型檔案的信息服務就只能由國家財政投資,統一監管,通過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向公眾無償提供來實現,以滿足社會公眾的政治、文化、休閑娛樂等各種需要。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向社會公眾提供的是作為公共物品的公益性信息,有著其他檔案信息服務不可替代的社會地位與價值,也是整個檔案信息服務業的基礎。這類檔案信息服務屬于社會公共財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施排他性的措施,但不宜也不能參與市場買賣。
2、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經濟學分析
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是相對于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而言的,主要是指將檔案信息作為商品,參與市場流通的有償服務。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是我國市場經濟與信息服務深化發展的結果,與傳統的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相比,它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屬于有償服務。有償與無償服務是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與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的本質區別,產業檔案信息服務通過市場的買賣和付費而獲得直接補償。第二,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提供檔案信息商品。在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中,其向社會用戶提供的是一種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的信息商品,信息商品雖然并不完全具備物質商品的特性,但也存在著市場定價、成本效益等一系列的問題。目前,對于信息商品的定價,理論界主要提出了四種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即價值價格論、效用價格論、供求價格論和壟斷價格論。而商業型檔案信息一般來自于企業或者其他團體,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一般具有壟斷定價的特點。
因此,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是在市場機制環境下由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的調節作用,一般以企業或者私人商品的形式提供,其商品價值由市場價格反映。然而由于信息服務產品的特殊性,在市場不能發揮作用或存在市場缺陷和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政府干預則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政府的干預能夠有效保障市場公正,消除市場缺陷和市場失靈,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⑨。公務員之家
3、公益型和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的比較分析
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以無償為特征,從而可以有效地刺激社會公眾對檔案信息的需求,有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與整個社會檔案信息服務業的良性發展。但也存在著諸多的弊端,如經費使用上不計成本,工作不講效益;資料堆積;服務方式機械呆板,缺乏活力等等。與之相比,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強調產出與效益,服務形式多樣靈活,內容豐富,而且能很好地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實施知識管理,因而運作相對高效。但不容置疑,商業型檔案信息服務以盈利為直接目的,容易引起因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而不顧社會效益的問題,因而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比較分析見表1。
三、檔案信息服務的建議
公益性檔案信息由于其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因此這類檔案信息服務只能由國家財政投資,統一監管,通過公益型檔案信息服務向公眾提供來實現。這類信息一般需要依靠專業的機構花費一定的成本才能提供給社會大眾,在對檔案信息進行加工整理的過程中,檔案工作者付出了大量艱辛的體力與智力勞動,由此而創造的派生性檔案信息產品應該通過市場獲得一定的補償與報酬,如檔案館公開出版的檔案文獻編研成果等。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服務效率,同時可以加快檔案信息的不斷更新,內容的不斷豐富,更好地履行公益服務的職責。此外,在收取一定的信息編制和管理費的基礎上,國家和政府也應給予特定的補貼。
對于集體和個人所有的檔案與檔案信息,如圖紙、信札、書稿、照片等,除了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或應當保密的只能向檔案館出售外,其余的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可向社會公開出售,自由買賣,利用市場機制由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的調節作用。與此同時,政府要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法規,保證檔案信息服務產業的市場秩序,并建立檔案信息交換的平臺,對檔案信息的定價和交易方式以及交易過程予以監督,避免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發生。兩種類型的服務各有特點和側重,因此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揚長避短,才能更好地促進檔案信息服務的發展,圖2為檔案信息服務體系的基本框架。
注釋:
①周曉英:《檔案信息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3。
②王協舟、劉安福:《檔案信息服務與產業型檔案信息服務》,《圖書館》,2007(1):105-108。
③趙屹:《檔案信息網絡化建設》,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33。
④張林龍:《試論我國的信息服務產業》,《河北科技圖苑》,2000(1)。
⑤袁洪:《我國檔案信息市場運作模式探析》,《檔案學通訊》,2004(1)。
⑥何立勝、楊志強:《內部性·外部性·政府規制》,《經濟評論》,2006,(1):55–60。
⑦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⑧郭偉和:《福利經濟學》,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73–79。
- 上一篇:當代大學生學習黨課的收獲體會
- 下一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