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外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
時間:2022-06-10 11:01:40
導語:胃腸外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風險知識胃腸疾病的臨床發病率高,疾病種類較多,影響護理效果的臨床因素也較多,尤其在手術患者的護理中,護理風險因素更多,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導致患者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不僅影響患者恢復,增加其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嚴重時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提升護理安全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研究就護理風險管理在胃腸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共納入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胃腸外科患者手術患者74例,采用計算機隨機分配的方式予以分組。參照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34歲~76歲,平均年齡(57.16±3.79)歲,胃癌患者15例,腸癌患者14例,其他胃腸疾病患者8例;研究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34歲~75歲,平均年齡(57.07±3.85)歲,胃癌患者16例,腸癌患者14例,其他胃腸疾病患者7例。2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上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研究。本研究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開展,患者及其家屬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1.2納入及排除標準。1.2.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患有胃腸道疾病,符合相應疾病的手術指征;②患者意識清醒,體質狀況尚可,能配合治療和護理;③患者受教育水平均在初中以上,具備獨立閱讀和理解能力。1.2.2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嚴重病變患者;②近1年內進行過重大手術患者;③有凝血障礙等手術禁忌證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心理障礙或認知障礙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1.3方法。對照組:給予胃腸外科常規護理干預。①保證病房及手術室的整潔衛生,提供舒適安全的手術和住院環境。②給予患者疾病及手術治療相關知識教育,提升其知曉率,介紹圍術期注意事項,進行自我護理指導。③給予圍術期飲食護理,術前常規禁食禁飲,給予營養支持,注意調整治療和護理期間的飲食方案。④積極配合手術操作,術前做好手術室、手術用具的消毒和準備工作,手術全程給予良好的配合。⑤術后給予用藥指導,注意觀察手術切口狀況,做好相關導管等的清潔和維護工作。⑥注意患者心理情緒狀態變化,及時予以調節和疏導。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如下:①護理風險評估:患者入院后給予全面檢查,掌握患者整體身體狀況及疾病程度,詢問患者的診療經歷,研究患者病歷,尤其注意以往治療護理中出現的相關風險事件,評估治療和護理的風險性。結合醫院實際條件,分析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及相關因素,對本次護理風險進行全面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預案。②護理人員培訓管理:分析胃腸外科以往護理實踐,及以往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和處理方式,評價以往護理風險應對方案,針對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成效,分析其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定期組織針對性培訓,總結和交流經驗教訓。③知識宣教:給予患者相關護理風險知識教育,結合具體病情狀況,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及其影響因素,指導患者注意自身行為習慣。并針對各類風險事件,通過展示圖片、列舉實例等方式,向患者說明有效的預防或處理方法,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④嚴格按照護理風險預案實施護理,圍術期注意控制相關風險,強化術前準備,尤其注意無菌操作,降低感染事件的發生率。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選擇適宜的麻醉方式。術后,強化切口及導管管理,注意保持清潔,強化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予以處理。1.4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知識測評及護理滿意度評價,觀察記錄護理期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風險知識測評表和護理滿意度評價表均為我院自制,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和護理滿意度越高。1.5統計學方法。以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護理風險知識測評得分與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研究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知識掌握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2組患者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討論所謂護理風險即隱藏在護理工作全程,在個別或多種臨床因素作用下,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是影響護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護理風險管理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安全,提升護理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進行科學的護理風險管理,加強對相關風險因素的控制,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護理風險管理的基礎和主要內容就是風險識別和評估[3],本研究中,通過整合以往護理經驗,結合醫院實際條件,在了解和詢問患者既往診療經歷,分析目前病情的基礎上,對現存的以及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加以分析,對護理風險進行評估,為護理風險預案設計以及護理計劃的制定提供了有力參考;在護理風險評估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風險處理方案,從護理人員培訓、護理風險知識宣教、護理風險因素控制以及強化圍術期護理干預等方面,制定了詳細周密的計劃,確保了護理風險控制效果,提升了護理安全性。本文結果顯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研究組的護理干預效果得到大幅提升,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相關知識宣教,顯著提升了患者對護理風險事件及相關因素的認知度,測評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護理人員培訓工作進行管理和規范,提升了護理人員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護理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加之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度有所提升,護理效果提升顯著,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手術相關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相關知識的知曉度提升,護理配合度高,護理效果更優,護理滿意度也隨之提升,較之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胃腸外科護理中開展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升患者護理風險知識掌握度,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手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翁文超,鄭城英.風險管理在胃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2):164-166.
[2]孫成.護理風險管理在胃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5):268-269.
[3]徐花,鐘園園.普外科病房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225-226.
作者:石怡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上一篇:大數據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分析
- 下一篇:建設工程監理質量精細化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