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制度與公民知識權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4 05:18:00
導語:圖書館制度與公民知識權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圖書館是民主政府為了保障公民的知識權利而選擇的一種制度安排。圖書館制度應對公民知識權利進行保護,包括對公民知識自由權利、平等權利、共享權利及休閑權利的保護。現今階段的我國圖書館事業。圖書館服務還不能全方位滿足公民的知識需求,因此,圖書館制度將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圖書館制度;公民知識權利;知識自由;知識平等
一、圖書館制度問題
1950年,英國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圖書館法,至今為止,全世界已有50多個國家通過的100多部圖書館法。然而,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我國的圖書館法數目仍為零,《中國圖書館法》也正在設立中,由此可見,我國的圖書館制度并不健全,有關圖書館制度的研究問題將成為今后圖書館學領域研究的重點與熱點。
(一)制度
一種制度的存在,必須要有其存在的價值,即這種制度必須能夠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某一方面需求,不然這種制度必然被人類社會放棄或消除。羅爾斯在《正義論》藝術中提到“制度的首要價值是公平”,因此,只有當制度頒布的實施達到合法、合理、公平、有效,制度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二)圖書館制度
受教育權是各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因而每個國家及其政府必須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設立各級各類學校就是政府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而做出的一種制度安排。然而,學校教育是一種學歷教育,只能實施于在校學生,而不能滿足廣大非在校人員的自主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由此政府不得不選擇能夠滿足公民自主學習和終身教育的另一種制度安排,其結果產生了圖書館制度。因此,我們認為圖書館是各國政府為了保障公民的知識權利而選擇的一種制度安排。
二、公民知識權利問題
當今社會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特征日益明顯的社會,知識成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正發生巨大變化,由過去單純追求物質資源的占有到現在追求擁有更多的知識資源,由“崇拜信息”到“尊重知識”。這些變化促使終身學習成為普遍行動,學習的意識更加強烈。
(一)關于知識自由的權利
所謂知識自由,是指人們對知識的自由生產、自由接受、自由交流、自由管理的狀態。或者說,知識在公平、開放的環境下,無限制或最少限制地生產、接收、交流和管理的過程或狀態,就叫知識自由。知識自由同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等一起屬于精神自由的范疇。
(二)關于知識平等的權利
知識平等是指各種知識的管理、生產、傳播、交流處于平等的同級的狀態,即知識在人們生活中是無等級差異之分的,不應由于社會、政治、種族、宗教等社會性問題而使某些知識的生產、傳播、交流、管理過程中受到阻礙,遭到扭曲。
知識平等不僅體現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的知識與知識間的平等,還應體現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這種知識的平等表現為知識并不是為某些特定的人使用的,而是全體人類的共同財富,屬于全體人類共有。因此,我們強調的知識平等即知識與知識平等,人人平等。
(三)關于知識共享的權利
所謂知識共享就是使團體(或組織)內的全部知識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以提高知識的再生產與創新能力。知識共享是人類社會進步、文明繼承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知識獲得、交流、共享,可使合作者或后代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避免重復工作和相同的錯誤。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知識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適宜的環境。知識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發展,如果知識不能被人利用,此時知識就是毫無價值可言,因此知識只有在相互聯系和使用中才能派生出新的知識。不斷地交流,人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知識的積累使人的潛能越來越大,智慧越來越高。知識共享讓更多的人有了智慧,智慧的人將知識重新組合使用而生出新的知識,這樣輪回不止,知識就會不斷地增值,新的知識就會不斷地產生。
(四)關于知識休閑的權利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已經不單停留在知識獲取,與知識利用的水平上,而是逐漸地延伸到知識休閑的領域。人的物質需求是很容易滿足的,“衣、食、住、行”四個字完全可以概括得了,但是人們心理需求,精神上的需求是巨大的、互不相同的。知識休閑正是人們利用知識滿足精神需求,達到身心消遣的一種方式。
公民知識休閑的權利作為公民知識權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對公民知識自由權利、知識平等權利、知識共享權利的一個補充。然而,知識休閑并不是干涉人們的個人生活,而是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基礎保障。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公民已經意識到知識休閑的權利,并要求對這種知識消遣行為進行法律保護,但是我國在這個領域仍為空白。
三、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權利的保護
圖書館作為一種動態發展的有機體,其目的是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滿足社會的知識需求,進而對公民的知識全力進行保護。因此,圖書館不僅要重視公民知識權利的整體性,還要強調與各個分支的聯系,更要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筆者將從系統論的角度來闡明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權利的保護。
(一)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自由權利的保護
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圖書館法或是其他一些相關的圖書館政策,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圖書館事業受到保護,公民知識自由的權利受到保護。然而,圖書館制度與公民知識自由權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二者相互交叉,相互滲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圖書館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保證了公民接受知識自由的權利。圖書館制度是一種對公民終身受教育權的保護,因為公民雖然有受學校教育的權利,但這種教育方式卻受到年齡的限制。學習型社會強調“活到老,學到老”,這種觀念使圖書館成為另一種保護公民受教育權利,保護公民知識權利的制度安排,這也是為補充學校教育而進行的一種制度安排。
2.維護公民知識自由是圖書館職業的核心價值。如果從維護公民的知識自由權利的視角審視圖書館現象,就有利于引導人們從社會制度和法律的高度定位圖書館的存在價值,從而有利于圖書館事業能夠以無可置疑的理由得到社會和法律的支持,穩固其運行的社會與法律基礎,再進而有利于維護圖書館事業的公益性質及其本位。
(二)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平等權利的保護
圖書館作為一種信息資源建設單位,為讀者提供信息資源服務,讀者的需求高于一切,這就要求圖書館作為人類文化進化的產物必需保證知識的平等性,而不應由于政治、宗教等社會因素而對某類知識限制收藏。此外,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平等權利的保護還應體現在圖書館對全體公民一視同仁,即圖書館面前人人平等。
圖書館由政府設立屬于政府組織范疇,故圖書館生存和發展于公共領域,依靠公共財政而運行。公共財政來源于公民的納稅,因此圖書館理應向全體公民提供公共服務,并且每個公民有權要求圖書館提供平等的知識服務。在我國,這種公民權利還未上升到法律階段,而且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相當薄弱,這就對圖書館的體制完善提出了要求。圖書館作為一個動態發展的有機整體,應以動制動,以自身不斷的發展來適應公民不斷增長的知識需求和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
(三)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共享權利的保護
關于圖書館屬性的經濟學論證中認為圖書館是一種公共產品。按照著名公共學家薩繆爾森的定義,“公共產品是指每個人消費這種產品,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產品消費的減少”。圖書館始終保持這樣一種制度,即讀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借閱圖書,當圖書到期后必須還給圖書館再供其他讀者使用。這種制度也正是圖書館與書店的最大區別,它保證了知識的共享性,使知識的使用者增多,進而使圖書館發揮出更大的知識效用。
此外,圖書館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對客觀知識的“社會記憶”功能,而這種客觀知識作為人類共同的財富,應該說全體人類都有權自由地共享它。圖書館正是一種社會執行保障公民知識共享權利的社會執行組織,作為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為我們提供了與古人交流的條件。因而,圖書館作為人類文化進化過程的必需產物,其制度對公民知識共享的權利提供了保護。
(四)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休閑權利的保護
圖書館制度對公民知識休閑權利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的建設上,這也正是我國圖書館事業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數量少。雖然我們有國家圖書館、省圖書館、市圖書館、區圖書館等,但是相對于讀者的巨大需求,這些圖書館顯得少之又少。如在北京海淀區這個知識高度密集的地區,竟然沒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另一方面,社區圖書館數量更少。社區圖書館是為發展社區文化事業,達到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而采取的一種圖書館制度安排,是公民進行各種休閑娛樂活動的重要文化設施之一。然而,我國現階段的圖書館事業還不能充分滿足公民對于只是休閑的需求,這仍是我們圖書館制度建設需要保護的地方。
參考文獻:
[1]蔣永福,李集.知識自由與圖書館制度——關于圖書館的制度視角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4,(1):10-12.
[2]蔣永福,鄒序明,梁燦興.維護知識自由圖書館職業的核心價值[J].圖書館,2003,(6):1-4.
[3]劉金剛.圖書館人文環境的優化[J].云夢學刊,2004,(5):126.
[4]王敬穩,陳春英.知識產權與知識共享[J].經濟論壇,2003,(18):21-22.
- 上一篇:黨校圖書館的定題服務研究論文
- 下一篇:檔案局領導班子科學發展觀活動方案
精品范文
10圖書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