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困境及策略
時間:2022-06-05 03:42:32
導語: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困境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如今信息網絡溝通渠道日益豐富的今天,社會媒介溝通方式呈現多樣化,輿論的渠道也多種多樣。各種最新信息層出不窮,信息交換頻率越來越快,更新換代不斷加強。然而,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也不免有一些新聞以假亂真,從而誤導民眾判斷。由于在網絡空間中民眾表達個人意見的限制條件低,一旦有人煽動情緒,很容易讓其他民眾盲目跟風,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一件可能并不十分確定的事件進行道德綁架。這種事件在近幾年層出不窮,若不好好管理引導,會讓事態的性質扭曲甚至惡化,會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因此,要重視對網絡新聞的引導作用,凈化網絡社會環境,讓真正有思想、充滿理性的言論充斥輿論網絡。因此,本文就此話題展開研究,探討當下網絡輿情的環境問題。
在如今各種社交網絡、門戶網站、信息網絡十分發達的今天,人們獲得信息的成本越來越低,獲得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這種技術的進步,一方面代表著民眾有了表達自我的渠道,能幫助民眾開拓視野,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查閱到想要的信息。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條信息呈現爆炸式的增長,要從龐大的信息量中找出自身需要的信息,這會耗費一定的時間成本,況且有部分信息是為了博人眼球或者其他目的而假意編纂,作為民眾又要如何辨別呢?更值得擔憂的還是作為網民本身,當一條新聞在還不能確認真假時就被爆出在網上,引起許多人關注,心懷不正之人或者情緒激進之人就會發表過激言論,這時情緒因素會影響到大眾的判斷,許多人盲目跟風,因一時沖動也跟著在網絡上起哄。這種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造成了一種不好的網絡環境,讓民眾變得不理性、冒進,一旦釀成更嚴重的后果,只會加大事件的處理難度,甚至給違法潛逃的犯罪分子空出更多犯罪時間。因此,在目前的網絡輿論盛行的時代,如何加強其監管力度,做到有的放矢,將事情引導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新聞輿論的特點及其公共管理現狀
(1)網絡新聞輿論的特點。目前,許多的信息都是從網絡平臺,雜志社通過這個平臺發表期刊,政府通過這個平臺發表當地政務,個人通過這個平臺表達想法。可以說,網絡平臺的應用改變了人們查閱信息、傳達交流的方式,它為公眾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這也是未來新聞輿論的發展趨勢。與傳統方式不同,網絡新聞輿論有以下特點:首先,它的傳播速度快,在網絡上撰寫的新聞,不到幾秒鐘就能到世界各地,從而實現全球同步,只要有電腦、手機這類移動電子設備,便可以觀看直播節目,大家幾乎都能同一時間收到消息。其次,它的評論方式更多樣,如今像微博、貼吧等各大網絡應用平臺,既能查閱信息,又能評論信息,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分類,它不受時空限制,表達更加自由化。(2)網絡新聞輿論的公共管理現狀。目前網絡輿論一直朝著多樣化的發展方式邁進,但作為一個發展并不久的信息傳播技術,目前我國的網絡輿論監控仍缺乏系統的法律法規監管,在法律上仍存在許多漏洞,不能針對當下的具體問題提出對策。盡管國家在網絡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沒能全面把控,治理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公共管理者對網絡輿情的管理方案太籠統,只是制定了統一的框架,但沒有針對不同的情形作出有效性分析,導致對策單一,缺乏針對性與實踐性。這樣的約束力度是非常弱的,首先,任何一項管理方案都需要理論與實踐相支撐,都需要將條例細化到每一個環節。其次,管理者制定的條文跟不上網絡新聞輿論的發展速度,具有滯后性。公共網絡管理者的思維仍停留在十幾年前網絡剛普及的治理思維上,殊不知如今網絡輿情的發展早已不是當時的狀況,要針對多樣化的信息渠道、更高速便捷的獲得渠道以及民眾更高的參與度出發,制定各種措施。
二、網絡新聞輿論的公共管理困境
(1)監管力度弱,重視程度不足。目前,我國的網絡新聞輿論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對網絡語言環境的監控力度不足,網絡作為一個開放自由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若這些民眾的評論都.4NewsDissemination新聞傳播業界探討是客觀理性,那么網絡環境就是健康純凈的,但事實是,由于網絡信息的不確定性以及一些民眾處于惡意心理的干擾性,網絡評論經常會帶歪整個世間的情感取向,加上網絡評論的成本低,即使發表不實言論也很難找到本人治罪,所以目前我國整個網絡新聞輿論環境仍處于需要改善的狀態。(2)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網絡輿論的公共管理者除了需要較高的公共管理素養,還需要了解當下的網絡輿論環境,要有優秀的分析能力與精準的判斷力,這樣才能為管理方案的制定打下良好基礎。就目前來看,我國在這方面的人才普遍匱乏,一方面是因為仍處于發展建設階段,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人才建設的重視程度低。許多企業認為,只要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全部,但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而這個是需要專業人才才能夠做出最優決斷的。(3)部分網絡媒體責任心差。網絡媒體作為目前傳播網絡信息的重要成員,他們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最新的真實信息,通過自身口碑贏得消費者好感。但如今的網絡媒體越來越多,水平也參差不齊,尤其是部分小眾媒體,為了博得讀者眼球,在新聞標題上總是起一些夸張題目誤導讀者,甚至一些媒體在沒有查清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就新聞,用模棱兩可的話語掩蓋。這些不負責的行為容易誤導讀者,給公共管理者造成極大壓力。(4)讀者盲目跟風,判斷缺乏理性。這是目前網絡輿論評論環境讀者的最大問題,受信息表達、過激評論以及自身因素影響,許多讀者在看了別人的評論后總會受其影響,認為事件就是如此,于是也作出相同的評論,一旦積累到一定量,就很可能影響到事件的性質,甚至還有些立場不同的人在網絡對罵,這樣不但不能解決事情,反而雪上加霜。公共管理者需要引導讀者用理性、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才能凈化網絡環境。(5)管理運作模式落后,方式單一。目前,我國網絡輿情管理運作商業化嚴重,管理者總是站在高一等級的角度看待問題,對工作的重點更多是采用強制手段,這容易加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誤會沖突。因此,管理者需要轉變運作模式,改良原有的單一運作方式,從平等的角度看待雙方,引導網絡環境朝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三、緩解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困境的對策
(1)強化監管力度,完善制度建設。網絡新聞輿論監管部門應當針對當下網絡發展的特點、民眾輿情的方向作出合理的制度規劃,拋去原有的固化單一模式,引導網絡環境朝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另外,要搭建監管平臺,指派專人專員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某個趨勢出現不正常波動,便要格外留意;要對一些較大的網絡平臺進行重點監控,鼓勵民眾舉報。(2)加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網絡輿論的公共管理者除了需要較高的公共管理素養,還需要了解當下的網絡輿論環境,要有優秀的分析能力與精準的判斷能力,因此,人才建設至關重要。在建設過程中,既需要培訓理論知識,也需要加強實踐操作能力,讓每一位管理人員都有專業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時,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鼓勵人員創新,采取適當激勵機制留住人才。(3)加強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感。網絡媒體的主要工作就是最新的真實信息,通過自身口碑贏得消費者好感。但如今的網絡媒體越來越多,水平也參差不齊,尤其是部分小眾媒體,為了博得讀者眼球,在新聞標題上總是起一些夸張題目誤導讀者,甚至一些媒體在沒有查清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就新聞,用模棱兩可的話語掩蓋。因此作為管理者,需要對網絡媒體進行資料審核、實時監管;而作為媒體者本身,要樹立高度的職業道德素養,新聞必須基于事實,這是作為一名新聞傳播者最起碼應堅守的底線。(4)加大對民眾網絡輿論教育工作。網民作為網絡新聞輿論的重要評判者與評論人,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事態走向,所以他們的評論能反映出當下網民的普遍思想狀態。作為管理者,要進行網絡教育工作,讓網民認識到輿論評價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自身的言論能對事態造成多大影響,故而樹立他們理性分析的思維,避免跟風惡意評論。(5)創新網絡新聞輿論發展模式。網絡管理者要改變固有僵化的發展運作方式,針對當下網絡新趨勢作出調整,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對傳播虛假新聞的網絡媒體進行懲罰與公示,必要時可強制關閉,及時疏導不合適的網絡輿情。
綜上可知,網絡新聞輿論的發展影響著當今社會的發展,鑒于目前遇到的難題,也給輿論管理者提出不小挑戰。因此,管理者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加大力度進行輿情監管,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陳婷婷.網絡輿情對公共政策的影響研究[J].市場周刊,2018(07):152-153+158.
[2]嚴寒.試論網絡新聞輿論對我國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影響[J].新聞傳播,2018(11):45-46.
[3]鄒懿.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受網絡輿論環境的影響[J].中國民商,2018(04):160.
作者:何帆 單位: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