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31 03:11:13
導語: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管理模式并不存在孰優孰劣,只有是否合適,也就是說,判斷企業管理模式的標準主要是看企業管理模式能否符合企業發展的根本利益。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就會存在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本文對于企業管理模式的討論,是基于企業社會責任這個議題導向下進行的,因此也主要結合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基于企業社會責任下的企業管理問題分析如下:
1.企業戰略管理并沒有充分考慮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
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一般都會考慮制定什么樣的戰略以及怎樣實現這些戰略,并且通過這些前期準備為后期戰略目標的實現指出切實可行的實現之路。企業戰略管理存在的目的服務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根本目標就是要踐行企業戰略。然而,在企業的戰略制定工作中,忽視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因素,企業發展戰略更關注如何提升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以及企業的名譽。在當下這個時代,如果不能夠樹立企業社會責任并且踐行,那么在企業的中長期發展中就會忽視這方面的建設。
2.企業架構中缺乏保障企業社會責任的制度
企業的組織架構通常是指企業實行內部管理的組織架構,現在企業在制定企業管理架構計劃的時候主要根據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根據企業內部分工,也就是根據銷售、財務、營銷等工作性質劃定企業管理組織架構;其次,根據企業所經營的具體項目來制定企業各個部門內部的項目管理部門,這一類管理組織具有明顯的扁平化特征。于是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企業內部沒有專門的保障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管理機構,同時這方面的管理工作也會有所欠缺。
二、不同企業管理模式下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情況
1.企業管理模式分類
當前我國常見的企業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六種,其中最常使用的分別是親情化管理模式,隨機化管理模式以及制度化管理模式,三種模式各具特點,針對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與發展現狀進行慎重選擇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的整體踐行效果。
2.不同管理模式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情況分析
隨機化管理模式是指在企業日常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往往存在領導者獨裁的情況,對于制度的遵守程度較差或者過分干預中層領導的決策,這種管理模式的結果往往會導致企業無法很好的實現社會責任,降低信譽度甚至導致企業破產,其廣泛存在于一些中小型私企與個別國企中。親情化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于各種創業初期的企業當中,由于缺乏資金再加上利益關系方面的內容較少,所以創業團隊往往都是通過哥們情誼凝結在一起的,但是隨著營業額的增長與利潤的提升,親情化管理的實際效果就會淡化,不利于其實現社會責任與價值。制度化管理通過建立一定的制度體系來實現企業的內部有效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通過量化勞動與收入的形式來規范員工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效果,但是由于制度建設往往導致缺乏主觀能動性,其運用的好壞還是要依情況而定。
三、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管理模式的優化互推作用
1.在企業管理模式構建中體現企業社會責任
想要在企業的管理之上豐富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就必須要在理念上進行豐富。因此,在企業針對社會責任改進企業管理模式之時,首先就要創新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企業需要根據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就,將企業社會責任放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子上來,找到與之相契合的企業管理模式,來有針對性的展開管理活動。企業只有根據自己的管理現狀,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與管理方式,創新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才能夠顯著改善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自覺踐行社會責任,提升責任意識。
2.提升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意識
要想最大程度改進企業凸顯社會責任的企業管理模式,就要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樹立強大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要進行企業管理模式改革無法離開企業管理模式改革,更加無法離開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樹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企業管理人員與企業員工是企業管理搭建的重要基礎,因此需要每一個員工都能夠提升思想認識,同時提升知識積累,積少成多,鞏固在社會競爭大環境下樹立的社會責任意識,這樣就能在企業日常工作中自覺履行義務,自覺踐行責任,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形成企業強大的競爭力。
3.構建新的企業管理模式要重視效率
企業在進行基于社會責任下的企業管理模式改革時,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充分證明企業在進行的管理改革是切實有效的,是能夠通過改革帶給企業切實利益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采取相關管理手段,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社會利益,同時也會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改進基于社區責任下的企業管理模式改革,可以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之中提升企業的社會認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全社會中留下一個良好的形象,讓企業能夠更好得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
4.轉變企業經營行為
企業根據管理模式變革改變自己行為,其外在表現就是企業的經營行為發生改變。要想將基于企業社會責任下的企業管理模式運作到實際經營中,就必須根據這些變革改變企業的經營行為。企業在經營中應當在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重視社會責任的實現,不僅要實現經濟目標,還要實現社會目標,要把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作為企業的重要發展目標。權益而在經營中,要重視環保和科學發展,通過自身努力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5.促進企業內部良好氛圍的形成
好的企業環境能夠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更加促進企業履行義務,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與能力。在良好的、正能量的、科學合理的企業氛圍,能夠讓企業責任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同時還可以促進更多新理念新方法的誕生,讓企業管理走上正確高效的途徑。企業要對社會責任的管理方式進行革新,就必須要合理合適的企業環境進行配合。企業要在內部構建關愛尊重員工的企業氛圍,先尊重關愛自己的員工然后才能夠關愛和尊重社會。良好的企業環境需要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有建言獻策的機會,要珍惜企業員工的個性,特別是鼓勵和支持企業員工踐行社會責任的正能量行為。良好的企業環境必須要管理層和每一名員工的共同參與,只要全員都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意識,企業才能夠更好地踐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企業間的競爭也逐漸多元化、多維化,同時企業在社會生產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企業應當在經營管理中增加社會責任因素,大力建設基于企業社會責任下的企業管理模式建設,為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過的貢獻。
作者:紀曉麗 王俊峰 單位:大連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旭紅.基于責任管理淺析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J].中國集體經濟,2017,05:33-34.
[2]吳梁豪,蘭善超.基于全面社會責任管理的新型企業管理模式[J].經營與管理,2017,02:72-74.
[3]王舒平.企業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及其實施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3:55+60.
- 上一篇: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淺談大數據下企業管理創新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