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工作研究

時間:2022-10-23 11:08:38

導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工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工作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了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效及做法。

[關鍵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

1基本情況

1.1經濟社會及自然地理概況

東勝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區域總面積2160km2,建成區面積78km2,總人口58萬人,城市化率達到95%,轄3個鎮、12個街道辦事處、3個開發區。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并獲評2014年度最美中國•人文(休閑)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東勝區地處鄂爾多斯高原,地勢西高東低。以泊江海子鎮城梁村至海子灣村一線為界,東部為丘陵溝壑區,西部為波狀高原區。東部地區海拔1269~1584m,從泊江海子鎮城梁村至最東銅川鎮潮腦梁村,中間隆起一條東西走向的脊線,稱東勝梁,為鄂爾多斯高原東部的南北分水嶺。該地區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西部地區海拔1367~1615m,地勢較為平緩,西、北、東三面略高,中南部較低,近似盆地。該地區是毛烏素沙地的延伸地帶,風蝕沙化嚴重。在全區總面積中,丘陵溝壑占42.97%,坡梁臺地占24.8%,沙地占15.64%,灘地占11.78%,水系占4.81%。東勝城區地勢平緩,平均海拔1460米,東北略高于西南,外圍為丘陵所環繞。

1.2小型水利工程狀況

我區歷年來建設的小型水利工程主要以水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淤地壩為主。截止2016年6月底,全區共有小型水利工程340處(座)納入改革范圍,其中,小型水庫6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6處、淤地壩228座。不在改革范圍內的,主要包括個人投資興建、企業自建自管自用產權已經明皙的小型水利工程。

1.3管理體制改革前、后的基本情況

(1)管理體制改革前后基本情況。①小型水庫產權屬區水務局和工程所在地鎮政府共同所有,由鎮政府農林牧水服務中心和所在地村民委員會共同管理,使用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維修經費主要由區水務局籌措。②水保淤地壩建成后已移交所在地鎮政府進行運行管理,也未明確權屬,維修養護工作及資金籌措主要由區水務局負責。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移交所在地鎮政府,由工程所在地的村委會或社集體進行運行管理,維修養護費主要靠村委會或農民用水戶自行籌措,維修養護經費沒有穩定的來源,絕大多數工程基本上處于失修狀態,帶病運行現象普遍。(2)改革后,各類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情況。①小型水庫產權歸所在地鎮人民政府所有,由所在地鎮政府的農林牧水服務中心管理并承擔安全責任,委托工程所在地村委會進行管理,區水務局監管。維修養護費由區水務局和鎮政府共同籌措(區財政每年每座水庫列入4萬元維修養護費,不足部分由鎮政府解決)。②水保淤地壩工程產權歸鎮政府所有,由所在地政府的農林牧水服務中心管理,委托工程所在地村委會進行管理,區水務局監管。區財政每年將維修養護費按0.5~1萬元/座(骨干壩每年補助1萬元/座,中小型淤地壩每年補助0.5萬元/座)列入財政預算,不足部分由所有地鎮政府籌措。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產權全部交給工程所在地的鎮政府,并由產權所有者委托工程所在村社進行運行、管理和維護,工程所在地鎮政府的農林牧水服務中心對轄區內所有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狀況進行監管,維修養護費主要由工程運行管理單位從水費中提取或自行籌措,區財政每年將維修養護費0.2~0.5萬元/處(Ⅳ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每年0.5萬元/處,Ⅴ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每年0.2萬元/處)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2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2.1組織領導情況

為切實加強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區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區水務局局長任副組長,區財政局、編辦、人事及各鎮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2.2政策性文件出臺情況

2015年7月區人民政府以東政發〔2015〕48號文件正式批轉《東勝區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實施方案》,改革工作全面展開。2016年11月15日,區人民政府又組織召開專門會議,對改革工作中的產權證頒發及后期運行維護等事宜進行了再研究、再部署,為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了組織保障。

2.3分類明晰產權及頒發產權證書情況

在2011年水利普查的小型水利工程名錄的基礎上,區水務局又重新對全區的小型水庫、水保淤地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了徹底的摸底清查。對各級政府資金或上級專項投資超過50%的工程(包括水利水保部門專項資金及其它國家資金)投資建設的工程進行了再核實。改革過程中,共頒發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證書340份,包括小型水庫6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6處、淤地壩228座;個人投資興建、企業自建自管自用產權已經明晰的小型水利工程不在本次改革范圍內,未頒發產權證書。

2.4工程管理模式、管護主體、責任落實及工程運行管理情況

根據我區實際情況,此次改革后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所在地鎮政府管理,對于國家專項或各級政府投資為主建設的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水庫、水保淤地壩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將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下放到鎮政府,由鎮政府的水利服務機構具體負責或委托村社具體管理工程;二是由相關事業單位負責工程運行維護,目前我區采取這種運行管理模式的主要是三臺基水庫,由區排水事業局負責運行管理。

2.5管護經費落實及配套政策措施落實情況

我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后,改革過程中確立的工程產權所有者是運行維護費籌集的主體。由于本次改革范疇內的小型水利工程絕大多數為公益性工程,所以在制定改革方案時,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根據各類工程的屬性、承擔任務、運行情況,區級財政實行運行維護費定額補助。補助標準為:小型水庫4萬元/年•座,日供水規模200~1000t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0.5萬元/年•處,20~200t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0.2萬元/年•處,水保骨干壩1萬元/年•座,中小型淤地壩0.5萬元/年•座。按照以上標準,每年補助運行維護費240萬元。

3結語

通過此次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建立起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經費保障、長效運行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和效益充分發揮。

作者:祁瑞峰 郭翠琴 單位: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水務和水土保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