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管理制度論文
時間:2022-03-19 08:43:44
導語:大學生管理制度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大學生管理的內涵
大學生管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務管理、學生工作的考核與評估、學生成長發展指導等內容。日常管理,包括班級活動組織、學生資助和獎懲、生活服務和管理、心理健康監測、就業指導等。
①引導大學生遵守學校和社會公德,確立適合自己人生理想信念。大學生懷揣著夢想步入大學這座象牙塔,面對突然間放松的學習環境,難以迅速適應。大學的優良傳統在這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優雅的人文熏陶、嚴謹的學術和學習氛圍和健康的學生自治體系,會填充大學生的迷茫空白,讓各色各異的大學傳統在學生中傳承,引領大學生找到自己興趣和奮斗的方向,樹立自己的人生信念。
②確立透明的法治化管理制度。高校規章制度要明確學校學生的權利及義務,具有嚴謹性、可操作性。簡政放權,充分利用學生的自治制度。嚴格依章法處理學生的救濟、獎懲等問題,邀請相關人員監督,并保證學生的申述權利,防止主觀判斷對學生利益的損害。
③學籍管理和就業服務。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學分管理機制,統一學籍管理共享平臺。鼓勵學生跨校研讀來延展學識,進行縱向發展,允許學生跨專業修讀,進行橫向發展。高校設立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收集就業信息,做好實習基地建設。學校提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建設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為學生的興趣發展提供平臺,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④生活服務。生活服務是大學生管理最復雜的工作,穿插于大學生的整個生涯。保姆式的管理,基本上是從學生父母傳過來的“接力棒”,接力棒包括了衣食住行、感情疏導等方面內容。
⑤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步入成人的隘口,我國高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比例逐步上升,不久的將來,獨生子女大學生占有絕對優勢,而高校教師群體非獨生子女占據絕對優勢。高校要采取適當措施進行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監測,及時排解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保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大學生管理制度現狀和實踐困境
符合我國高校校情校況的大學生管理制度,能夠促進大學生身心的發展,有助于維持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保持大學體系健康運轉。面對市場經濟等新形勢的挑戰,現有大學生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出來,影響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生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尤其實踐環節仍需進一步完善,主要體現在:
①另類的國際化。改革開放引入了市場經濟體制,部分不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觀念沖擊著傳統的理念。大學生作為新生代,接受新思維、新理念的速度驚人。大學生中西文化交融中,展現出與國際接軌的良好態勢,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例如:部分學生受到炫富風氣的影響,在學校中表現出驕傲或自卑的極端情緒,強烈的對比心態,導致同學關系疏遠,不利于學生班級化管理。
②學生管理采用立體化、指標化制度,部門職能化管理較易出現重復交錯管理。自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生數量逐年攀升,大學生隊伍的壯大,放大了教學部門職能化管理的缺點,容易出現矛盾的指令,降低高校大學生管理部門的管理效率。盲目的擴大部門規模,反而無益于指令矛盾的解決。例如,學校教學質量評估部門要求9月初安排課程試講,但是直到8月下旬,教材科仍未給教師發教材,短時間的備課無法發揮教師的潛能,降低了課程試講目的,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③以樹典型帶動學校風尚。每年一度的三好學生、學習標兵等榮譽的評定,能夠帶來一定的蝴蝶效應。但在我國高校的相關評定程序,給學生管理滋生腐敗提供了灰色土壤。比如:我國多數高校的獎學金,尤其是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采用選舉制度。部分學生在評選過程中引入了賄選思維;也有部分學生用集團獲得,得利均分;更有甚者,學校管理人員濫用職權干涉,扭曲了平等的選舉制度。典型“非典”,利益為先,破壞了大學生管理制度的平衡,無法達到樹典型帶新風的效果。
④學生評教給教師套上枷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權利是對高校教師的職業態度的主觀反映,無可厚非。但是,教師對學生嚴格的要求,往往導致學生的短暫性反彈。教學效果評價制度中,采用硬性指標,越線即視為違規。大學生血氣方剛,有一定的盲從性,部分高校出現學生干部帶頭上訪的情況,制造出一定的“轟動效應”。教師盡管跨線違規,學校了解了事實情況,采用折中處理方法,進行任課教師調整。學校保護了教師的權利和利益,但是卻容易打擊嚴謹教學理念的堅持,造成學校教師應付思維,反制了大學生管理制度的貫徹實施。
⑤誠信評價系統不完善。我國未建立統一的大學生誠信評價信息平臺,大學生的考試作弊、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采用學校規章制度規范,進行內部消化。學校為了學生的將來考慮,一般會避免學生檔案出現污點,采用各種獎勵措施來抵消處分。不誠信行為在大學階段獨自消化,固然可以給大學生一個清白的身份,卻助長了大學生“違規消化”意識,輕易走入違規違法的危險誤區,為大學生的人生埋下暗雷,實在得不償失。
⑥心里健康監測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群體交融過程,難以避免存在差異,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理念的差異,亟待高校學生管理體制補強,尤其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監測工作,更是艱巨。監測過緊,容易被學生誤以為監視,引起學生反感,甚至對抗;監測過松,難以達到監測效果。
3大學生管理制度改革創新措施
中共十八大之后,我國確立了頂層設計推動改革的方針,高校大學生管理制度更應順應歷史潮流而動,加強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動適合我國高校教育實際情況的大學生管理制度建設。
①堅持“以學生為本”管理理念,確立民主的現代管理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關注特殊群體,包括貧困生、有心理疾患的學生、獨生子女等,建立直接有效的需求反饋機制,及時解決特殊群體的困難。將民主管理理念根植到大學生管理體制中,使其在學生自治管理實踐中發展完善。學生管理工作者在堅守學校規章底線的同時,給學生充分的權利和自由,為學生提供寬松的環境。大學生在“法”內擁有充分的裁量權,自主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參與各種創新活動。教師彈性考核成績,與學生管理工作者共同提供支持幫助。學生在擁有民主權利的同時,學會承擔“民主責任”。
②完善大學生管理機構設置。高校要從實際出發,深化部門職能化管理,從根本上解除頻發的矛盾指令危機,構建適合校情校況的管理機構。較為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矩形組織機構代替職能化組織機構。矩形結構組織保證每個部門只有兩個矛盾的指令源,該問題可以通過事先預定優先指令的方式解決。
③健全學生管理評價體系。首先,評價體系要有科學性。學生管理評價體系,要能夠根據我國教育法制法規規定的大學教育任務,靈活安排在大學生的大學生涯中;要能夠根據校情校況,反映出各個學科的特色。其次,評價體系要有開放性。學生管理評價體系,要解開扣在學生和教師身上的枷鎖,給高校教師自主教育教學權利,給學生自由發展空間,調動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參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管理,給大學生自主自覺地進行自我管控。最后,評價體系要有彈性。學生管理評價體系,要大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局限在學習日歷上,要大學生的學習地點上不局限在教室中;要大學生的考核方式不局限在考試中。大學生和高校教師協商采用自學、授課、指導彈性教學,考核方式采用談話、測試、技能操作等靈活多變的方式。
④建立高校師生誠信信息平臺。通過資信平臺,完善學籍管理,更全面的反映大學生的大學生涯記錄。對社會公布大學師生的誠信信息,可有效杜絕高校教師學術不端等不良行為,威懾大學生的利益為上、道德墮落思維,規范大學生在大學生涯嚴守道德底線。高校師生良好的道德風尚,對促進我國道德建設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者:蔣必鳳李榮彪單位:三亞學院土木工程專業
- 上一篇:網絡安全信息管理論文
- 下一篇:高速公路企業預算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