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路建設中的環境問題
時間:2022-05-14 04:15:04
導語:探索公路建設中的環境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房屋拆遷的影響,公路建設會造成一定數量居民的拆遷安置,使沿線居民人口結構及需求發生變化,改變了原有居民的聯系及交往方式,影響區域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對文物保護的影響,高速公路的修建,會破壞一些原有的歷史、文化遺址、名勝風景及保護區,破壞原有的自然景觀,產生視覺污染。高速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高速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涉及面很廣,生態環境指生物本身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環境,即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公路建設項目因其開發和營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對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的影響,建設期施工機械的使用及大量的開挖取土破壞了土體原有的自然結構和水的循環路徑,相應地改變了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其生長、活動的規律,阻礙生態系統蔓延。公路運營后,路體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間,而且,由于汽車廢汽、噪聲、有害物質的產生,會使生物棲息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造成種群數量減少,甚至會影響整個生物群落。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包括路線施工中高填、深挖的坡面及取棄土場地,擾動后容易產生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病害對沿線水土保持所產生的影響。
施工階段及營運期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對農業土壤和農作物的影響,臨時施工用地在機械碾壓、人員踩踏下,土壤結構發生了變化,一定時期內土壤的肥沃程度難以恢復。對水文、地質的影響,高速公路施工時,由于填方和挖方對地表擾動較大,改變了原有的地貌。尤其是隧道的進出口及仰面坡的開挖,對局部山體穩定不利,可能會引發塌方、滑坡、軟土層滑移等不良地質病害。又因土表裸露、土質松軟,增加了水土流失量,造成河流、溝渠淤積、積水淹漫農田。
公路建成后,由于公路阻隔原有水分地循環,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徑,又因汽車排出的某些污染物和施工廢渣進入當地水源,造成水質變差。另外,由于橋梁的修建減少了河床的過水斷面,造成橋前局部壅水,水流速度減慢,泥砂下沉淤泥,阻塞河道,從而容易引發洪澇災害。高速公路建設對水環境、環境大氣、環境噪音的影響對水環境的影響,包括施工、生活服務區污水和洗車污水對公路沿線自然水系的影響。對環境大氣的影響,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排放物成為我國環境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這些排放物包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懸浮顆粒物、鉛微粒等,在公路附近地區上空,往往形成以濃度較高且持續時間較長的污染物區域,這一污染區域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危害,同時會對附近動植物、水、土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對環境噪聲污染,高速公路建設對環境帶來噪聲污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施工期間施工車輛和施工機械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二是在公路運營過程交通噪聲對公路沿線造成的污染。這些噪聲對附近的人群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影響,降低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尤其對公路兩側人口密度較大的敏感區域干擾較為突出,影響周圍人群的正常生活。
對高速公路建設環境保護的幾點看法為了減少公路建設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應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即在充分考慮工程與環境相互影響,工程實施與環境資源開發,以及環境與經濟相統一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建設,首先要完善環保法規及政策,提高全民尤其是公路建設者的環保意識,通過對公路建設各個階段的環境問題的監測分析和處理,達到減少甚至杜絕公路環境污染、恢復路域生態系統的目標。以下對環境保護措施,提一下自己的看法。完善環保法規及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每一個公路建設者乃至全民的環保意識許多發達國家都已制定了較為完備的環保法規。我國在這方面雖然已制訂了一些相關的法規政策,但內容上很不完整,加之有些部門只顧眼前的利益,使這些僅有的法規實施很不規范,導致環境保護對于從事公路建設的人來說,只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針對這種現況,首先,我們應該借鑒、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制訂和完善環境保護的法規、政策,并使之操作具體化、規范化,把高速公路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提高到應有的地位。其次,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每一個公路建設者乃至全民的環保意識,要從公路建設員工們掌握環保的基本知識入手,把環境保護很好地結合到建設路線的具體情況當中去,詳細講解相關規以及公路建設中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方法和落實,使大家有一個直觀、總體的了解。使公路建設員工對各項措施予以自覺執行,為達到環境保護的各項要求奠定堅實的基礎。
針對不同的階段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公路建設的不同階段,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環保工作的重點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必須具有針對性1)規劃設計階段: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為進行環境保護設計和采取環保措施提供依據,在項目的規劃設計階段考慮好工程環保方案和措施至關重要,在認真做好沿線自然環境資料收集調查工作的基礎上,以科學態度進行工程環境影響評估,做好環保設計工作。2)招投標階段:在合同書中納入環境保護條款,對項目的施工準備、施工過程、竣工驗收等環節提出環保措施?3)施工階段:進行施工期全程環境管理,即依據相關法規、政策、設計文件及合同文件等的規定,工程承包商、監理、業主、政府共同參與的基于施工全過程的全方位、持續、完整而科學的環境管理,充分保護施工區域及沿線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使環境不受或少受影響,使施工過程對周邊環境的破壞減小到最低程度。4)營運期:加強交通管理,加強公路管養工作,加強公路綠化及其養護工作,進行環保設施維護,處理環境問題投訴等。加強環境監測,為有效治理環境和環境法規的有效實施提供依據環境監測主要是檢驗和判斷環境質量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質量標準,定期提出環境質量報告書;判斷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響,為環境法規實施提供數據,并評價防治措施的實施效果;確定污染物的濃度分布狀況、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掌握污染物的污染途徑,預報環境狀況,確定防治對策;研究污染物擴散模式。環境監測一方面用于新污染源的環境影響評價,給決策部門提供數據;另一方面為環境污染的預測預報提供資料,積累本區域內的長期監測數據,為保護人們健康,以及制訂和修改環境質量標準提供科學依據。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強環境檢測組織、計劃管理,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環境監測方法和程序。
公路環境的改善需要全方面長期不懈的努力,隨著環保立法的完善和有效實施,人民環保意識的加強,加上建設者們及相關部門持續不斷地努力,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一定能夠協調有效地發展。
作者:杜文亮單位:邢臺路橋建設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