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作業對氣候的影響綜述

時間:2022-05-23 04:15:38

導語:森林作業對氣候的影響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作業對氣候的影響綜述

森林采伐對溫度的影響

森林被采伐歷,跡地的溫度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首先,采伐作業使跡地的土壤溫度發生變化。由于采運生產活動減小了林地的郁閉度,破壞了林地的植被環境,白天太陽輻射可直達地面,使地面吸熱后增溫,而夜晚地表因失去良好的植被覆蓋,土壤被快速冷卻,溫度降低。據有關研究認為,跡地面積的大小和林帶的高低是影響溫度變化的重要因素。不同林帶寬度跡地土壤溫度的影響可參見表2。由表中數據可見,地表溫度平均值、地表極端溫差、最高和最低溫度均以150m林帶證地為最大,其次是100m林帶跡地、50m林帶跡地,其中50m林帶跡地的溫度變化值接近參照林內。

森林采伐后,不僅跡地的土壤溫度發生變化,對近地層氣溫也有較大的影響。由于采伐使跡地白天日照增加,夜間輻射冷卻加強,從而使跡地溫度梯度和日差發生了顯著變化,白天易出現極端最高溫度,夜間易出現極端最低溫度。

森林采伐對降水量的影響

降雨主要是靠下點面層的蒸發,并通過湍流疏松到近地層中的水在遇到冷空氣被冷凝后而形成的。作為陸地主要生態系統的森林對降雨有著重要的影響,據研究任務,每公頃森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蒸騰到空氣中的水分約為20t。

從宏觀方面看森林每年的蒸發量占陸地的蒸發量的65.2%,森林每年產生的降雨量占陸地降雨量的45.36%。從區域和微觀方面看,森林環境系統所具有的潮濕的土壤和空氣條件、巨大的水分蒸騰是形成林區降水多于非林區的主要原因。據黑龍江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趙繼紅等人對處在同一緯度和同一大氣環流影響下的哈爾濱、鐵力、和伊春三地調查研究表明,近30年里,地處林區的鐵力、伊春兩站平均降水量均比地處平坦農業區的合并站多20%以上。森林采伐后,因人為干預使光照、濕度、溫度、蒸發和風速等森林的氣候環境因子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從而影響到森林的降水。

森林采伐對風的影響

森林采伐作業對風的影響較復雜,它與采伐方式、采伐強度、采伐面積和跡地氣候類型等眾多因素有關。目前有關這一問題的研究報道較少,而且所開展的相關研究也多在簡單的宏觀影響方面。長期大面積的高強度采伐使長白山、小興安嶺和大興安嶺等北方主要林區的森林遭到嚴重的破壞,有林地面積銳減,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森林的防風能力降低。在三江平原地區大風日數增加,5級以上大風日數為109.9~133.9天。在大興安嶺的圖里河和阿爾山地區的平均風速已由1.9~2.6m/s增大到2.2~2.3m/s,而且,8級以上大風日數也顯著增加。

在微觀方面,采伐作業對跡地的風速、風向和亂流交換等均有一定的影響。據C.V.Wreded對歐洲赤松、云杉、冷杉和山毛櫸混交林的研究表明,小面積皆伐更新地與鄰近的東西走向,郁閉度為0.42的擇伐更新地相比,風速、極端溫度和振幅都小于擇伐更新地,其風速對比見表3,研究人為較小皆伐跡地的氣候接近于林內,溫度和風速變化度較小。當擇伐強度較低時跡地的氣候變化很小,擇伐強度較大時其氣候接近于疏林地,溫度和風速變化較大。此外,采伐面積、林帶距離也對風速、亂流強弱等林地空氣流動產生較顯著的影響。

作者:宋東波單位:黑龍江省海林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