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環境保護的難點及對策
時間:2022-03-18 04:26:48
導語:農業環境保護的難點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業環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壞。為使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當前農業環境做了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制約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難點問題,并在環保力度、法律法規、改進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農業環境;保護措施;對策分析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影響著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在我國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農業環境問題尤為突出。一些地區也相繼出臺了整改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農業保護工作很難有效推進。因此,相關農業部門以及環保部門應對具體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制定有效措施,以確保農業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1農業環境保護措施
1.1制定法律法規。在開展農業環境保護的工作中,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法律法規的設置。我國針對農業環保工作已經頒布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一些地方部門以法律為依據,制定了相關標準,對農業的生產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為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提供了保障。1.2推廣生產技術。生產技術可謂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手段。為達到農作物的快速生產,農民通常大量施肥、使用農藥等手段,這不僅會破壞土地環境,而且農產品安全也存在隱患。因此,有效的推廣農業生產技術,使用正確、安全的操作方式,可以保證農作物的安全種植以及農業環境的保護。1.3設置農產品安全認證。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的質量安全也愈發重視,一些綠色、有機食品受到國民的追捧。因此,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認證工作變得十分重要。經營者對食品安全的把關更加嚴格,從而提高了經營者對農產品生產環境的重視,以便農業環保工作的展開。1.4提供財政補貼。近年來,因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在農業環保方面予以了經濟支持,加強了對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其中,生產生活方面體現在,對農村污水和垃圾的處理以及對畜禽養殖污染為的整治等,自然環境方面體現在,水源地保護、土壤污染的防治等方面,國家都給予了大量資金投入以及密切關注,有利推動農業農村環境的改善[1]。
2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難點
2.1直接管制乏力。依靠法律法規的強制手段,對農業環保進行強制實行,依然是主要手段。這就需要制定具體的細則標準以及監管執行,對不符合規定的企業或當事人進行相應處罰,才能發揮作用。目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及規范,但卻存在普及不夠的現象,導致絕大部分經營者并不知曉,相關部門也并沒有發揮其職能,進行有效宣傳和監管。一些農村地區地域分散,農民文化程度低,對于強制執行的方式更加難以展開。2.2環保產品發育不足。農產品大部分為可食用產品,由于其特殊性,其質量安全引起大家格外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會直接影響居民的健康,因此,綠色、有機農產品一經出現,便受到了大家廣泛認可。但隨著市場的逐漸擴大,各類產品涌向市場,其質量安全難以得到保證,居民對食品安全信息難以辨認。所以,對綠色、有機、無公害等產品的辨認至關重要,目前,對此類標識的推廣和普及度不夠,難以達到消費者的認可,相關的生產規范也未能有效落實。2.3技術推廣難度大。農業生產技術得不到有效推廣。第一,農民在種植農作物時,依舊使用傳統施用化肥、噴灑農藥等手段,對農業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但若不使用,又會影響農作的產量,經濟收益得不到保證。第二,缺少年輕勞動力,由于農村大量年輕外出務工,導致農業生產趨于老齡化,在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上偏弱,達不到良好的推廣效果。第三,農業推廣部門自身薄弱,由于推廣制度落后以及經費不足等原因,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難以進行。第四,一些新技術對環境較小,但存在成本高、操作難等因素,農民接受能力低,在無法保證經濟收益的前提在,不愿承擔過多風險[2]。
3農業環境保護措施難點的對策
3.1落實法律法規標準。我國農村地域相對分散,導致監管難度大、監管成本高等問題的出現,法律法規依然是控制污染的主要方法。首先,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各類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幫助農民轉變慣性思維,提高其環保意識,改變以往的生產方式,自覺加入到環保行列里來。其次,制定合理出發獎懲細則。相關部門明確污染排放標準,并且嚴格執行監督,以保證法規的有效執行。堅持實行獎懲標準,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企業監督其進行整改,整改力度不夠或依然不達標要立即關停;對于連續表現良好的企業要予以一定獎勵,從而達到激勵其他企業的效果。最后,建立舉報機制。鼓勵企業間互相監督,實行有獎舉報,若出現虛假舉報現象要予以嚴肅處理。3.2規范產品認證。隨著人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認可,加強市場監管和規范產品認證變得十分重要。首先,要確保產品信息的真實可靠,嚴格規范各認證環節。可通過降低認證費用的方式,讓更多企業開展產品認證。其次,大力開展營銷,采取多種模式、營銷手段,提高消費者的認知程度以及友好形象,以便做到日后長久合作。最后,加強監管。相關部門要對于已經取得認證的產品加強監管,防止出現產品質量下滑現象。可進行抽查檢測,將抽查結果予以公開,如發現不達標產品,責令立即進行整改。不配合相關工作的企業產品,可立即取消其認證資格。3.3加快技術研發。應有效加強各企業經營者思想建設,做到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從而進一步推動現代化農業建設。首先,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方式,達到生態保護的效果。以高產、高效、安全生產的理念,推動科研部門在農產品安全、農田資源高效利用、生物安全等方面進行研究,以便在節本降耗、新型肥藥以及糧種培育等方面取得成果。其次,加大農業技術的推廣。大力推動基層農業技術培訓,改進推廣手段,例如新型互聯網信息技術,以達到良好的推廣效果。最后,建立農業組織,幫助農民在產前、產中、產后各階段做好清潔工作。做農業技術推廣生產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根據生產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方式進行[3]。
4其他建議
4.1加大環保建設力度。經濟增長與環保的協調發展是增強我國國民幸福感的重要前提,其中,提高農村環境保護是基礎。首先,從基層管理機構著手,完善管理機構內部建設,同時與相關環保和農業部門有效溝通,給予相應優惠政策,保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展開。其次,確保城市污染物有效處理。各部門嚴格監管,保證企業污染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降低城市污染物向農村轉移的可能性,有效保證農村環境沒有遭到間接污染。最后,加大資金投入,為環保優秀村予以獎勵支持。實行以獎勵促進治理的方式,結合多種激勵方式,促進農村環保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農村環境。4.2加強市場監管。加強生產資料市場的監管是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的重要手段。首先,應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產品企業的監管力度,可從農藥、飼料等基礎產品入手,同時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防治其流通到市場內部,要規范產品的標準,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資料的安全,從而保證農業環境不遭破壞以及食品的安全。其次,建立回收制度。將生產資料的包裝進行回收處理,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經營者進行培訓,加強環保意識以及生產技術。在合理打農藥和施肥上對農民進行指導幫助,同時加強其回收再利用的意識,從而實現環境友好的生產技術。最后,配備基層工作人員。農業環境的保護是針對基層農業部門,加強其思想建設,從根源上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杜絕農村環境的污染。因此,要加強基層工作人員的力量,并且強化他們相關的農業生產知識,進一步推動農業環境的保護。
5結語
農業環境保護對促進農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業環境的改善能夠為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因此,相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并結合有效措施進行整治,以促進我國農業環境的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汝學玲.農業環境保護措施的難點及對策分析[J].南方農機,2019,50(02):102.
[2]馬嵐.淺析農業環境保護措施的難點和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8):13.
[3]李紅生.農業環境保護措施的難點和對策分析[J].綠色科技,2017,(16):102-103.
作者:楊秋江 單位:曹縣農業局環境監測站
- 上一篇:煤礦竣工環保自主驗收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深圳跨國企業國際稅收風險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