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研究

時間:2022-02-15 09:22:56

導語:高校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研究

摘要: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時代背景下,構建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把全面提升教師健康素養納入高質量教師發展體系具有深遠的意義。從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保障體系、服務體系四個層面,積極探討構建新時代高校教師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促進教師身心健康,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建設健康校園。

關鍵詞:新時代;教師健康;教師發展;體系構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身心健康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職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如何提升教師健康意識、保障教師健康,也成為促進新時代教師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高校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載體,將教師健康納入教師發展的全過程,協同推進教師發展體系化建設,幫助教師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是對新時代教師發展要求的精準回應。

現行的教師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與新時代校園健康管理要求和教師對健康管理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高校設有校醫院(醫務室)和心理咨詢室,但教師在預防保健等方面知識欠缺,出現心理問題時常常礙于情面,不愿進行心理咨詢,導致教師健康問題反饋不及時、干預不到位、效果不明顯,嚴重影響教師健康發展。第一,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目前,多數高校在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上缺少系統性規劃,單純地把教師健康管理視為校醫院(醫務室)的“尋醫問藥”,沒有成體系的管理部門、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缺乏高校教師健康資料的建設與分析管理。第二,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職責不夠明晰。高校保障師生健康以校醫院(醫務室)、心理咨詢室、體育教學部等部門為主,各司其職,缺乏健康校園整體觀,缺乏職能部門的牽頭管理,缺乏對教師健康職責的分工協作,出現工作銜接不順暢,交叉領域成為“灰色地帶”等問題。第三,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內涵不夠深化。高校教師健康管理內容單一、形式單一,通常以校醫院診療作為健康管理的全部,并未從疾病發展規律、教師健康需求出發,實行預防保健等健康管理工作,缺乏教師健康管理的前瞻性工作,存在健康管理與服務的內容不完整、內涵擴展不深入等問題。高校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的構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學校)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群體保障、個體關懷”的工作原則,加強教師職業發展,提升教師健康水平,構建學校主導、職能部門配合、個體健康責任意識加強、自律健康行為養成的立體化發展模式,實現教師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一,組織體系建設。

學校聚焦教師健康,將提升教師健康素養作為加強教師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重要措施。從教師工作實際和未來發展定位出發,精準定位,科學布局,形成自上而下的完備組織體系。2019年初,學校成立北京高校首家教師健康中心,職能歸口組織人事部,加強教師健康工作的總體力度。組織人事部牽頭負責教師健康工作的總體設計、方案制定、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橫向上,組織人事部牽頭校工會、體育部、校醫院等職能部門構建“靈活聯動”健康聯盟,形成事務共商、活動共辦、服務共做、陣地共用的“大健康”格局??v向上,教師健康中心堅持以“護航教師健康”品牌建設為主線,將教師健康工作統籌融入教師發展工作,與教師發展中心形成合力,一體化融入教師職業發展保障體系,提升教師健康服務水平。

第二,制度體系建設。

學校結合工作實際,為進一步推動建設“大教師”工作格局制定了《校園健康服務五年提升行動方案(2021-2025年)》《教師健康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教師健康發展體系化實施方案》等,明確教師健康發展方向,明晰健康聯盟平臺職能,細化教師健康保障責任,強化健康服務的精準性、有效性,實現健康管理工作與教師發展工作的全方位、高質量融合發展。

第三,保障體系建設。

依據教師多元化、個性化健康需求,不斷豐富健康校園發展模式。一是教師健康中心與教師體育運動俱樂部(協會)、校醫院緊密合作,整合校內資源,形成教師健康保健教育培訓、健康醫療問診服務、心理健康培訓咨詢、體育鍛煉和健康養生研究、重疾關愛的“五位一體”的教師健康工作模式。二是搭建立體、多元的醫療合作平臺。積極推動與高層次醫療研究機構、北京知名醫院的戰略合作,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專項對癥診療、體檢報告研判、共建健康研究基地等方式,有效提升教職工健康知識并提供有效幫扶治療。三是建立教師健康檔案和數據庫,建立教師定期問診保健制度,每年定期對全體教職工進行體質健康監測,形成健康報告,實現全體教師個性化咨詢服務、健康預警的全覆蓋。

第四,服務體系建設。

構建多方參與、協調發展的服務體系。一是由教師健康中心統籌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將教師健康“關口前移”,注重“未病先防”,在教師中普及疾病預防與科學運動方法、心理健康關愛等健康知識,提高個人健康意識,塑造自律健康行為,提高教師健康能力。二是由校醫院把好健康“診療關”,注意“既病防變”管理,做好教職工的衛生保健、疾病防控、慢病管理、急救培訓、重點人群健康狀況監測、健康關懷等,開展教師健康體檢,分析研究教職工常見疾病及其病因等,對高危人員及時做出預警,并提出合理化醫療健康對策。三是由校工會把好教師健康“日常關”。發揮校園兩級工會和社團優勢,將傳統活動、特色項目、創意推廣活動有機結合,將健康教育融入普及化和特色化活動中,實施健康教育常態化、教師身心健康化、健康文化特色化。四是由校體育部把好教師健康“體醫關”。成立教師體育俱樂部,實現“體醫有機結合”,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教師開展多元化健康運動指導,開發重點人群體育活動項目,推廣瑜伽、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指導教師有氧運動、力量練習的科學方法,實現教師快樂工作、健康生活。高校教師健康管理與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實現教師發展中心和教師健康中心工作融合,實現與校醫院、校工會、校體育部的服務整合。實現學校黨委引領、職能部門合力、個體參與的立體化健康發展模式,實現教師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設健康校園,加速“健康中國”進程。

作者:肖敏